汉朝 种暠是怎样的人?种暠人物历史评价?
Posted 太守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种暠是怎样的人?种暠人物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种暠是怎样的人?种暠人物历史评价?
种暠
种暠字景伯,洛阳(今属河南)人。种暠的父亲曾经担任过定陶(今属山东)县令,积攒了万贯家财。父亲死后,种暠把三千万家产全都拿出来赈济宗族和乡里贫困的人。他从来不与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来往。
种暠涉足仕途,刚开始时担任洛阳看城门的小吏。当时,河南尹田歆有一个外甥王谌,有知人之明。田歆对王谌说:“现在我应当举荐六名孝廉。但皇亲国戚和当朝权贵已经有书信相托,这些都不能违背他们的旨意。我想这六个人中我应该自己选拔一个真正的名士,以报效国家。你要帮助我找到这个人。”正巧,第二天王谌送别客人后遇上城门小吏种暠,见他言语气度异于常人,非常惊奇,交谈之下深为种暠的才学所折服,回去就对田歆说: “我给你找到真正的孝廉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洛阳看城门的小吏。”田歆听了哈哈大笑,不以为然地说: “真正的隐士应该在深山大泽中寻觅,怎么可能是看管城门的小吏呢?”王谌回答说:“深山大泽中不一定有人才,寻常市井中也未必没有高人。”田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召见了种暠,当场询问他政事。种暠应对自如,田歆大喜过望,立即任命他为主簿,并举荐他为孝廉,到太尉府任职。种暠在那儿接受考核,被列为第一等。
种暠的命运从此有了转机。到汉顺帝末年,种暠累官至侍御史。汉安元年(142)八月二十一日,汉顺帝派侍中杜乔、光禄大夫周举、守光禄大夫周杨栩等八人分别到各州郡视察,褒扬贤能、荐举忠良。对于贪赃枉法之辈,刺史、太守级的二千石大官,准许用驿马车送递弹劾奏章到中央,县令以下的官员准许直接逮捕法办。这八位使者所弹劾的官员,多数是外戚梁氏家族和宦官们的亲友和党羽。于是,皇亲国戚和宦官们想方设法干扰,所有的弹劾案都被搁置——有些弹劾奏章被尚书中途拦截,根本不能转呈皇帝; 而已转呈皇帝的,也不作批示。侍御史种暠对此深为痛恨,他认为自己身为执法大臣,决不能放纵奸宄。于是他上书,再次弹劾八位使者所检举的蜀郡太守刘宜等人铁证如山,罪大恶极,应该伏法。还奏请顺帝将四府(太傅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所举报的那些担任刺史、二千石高官的宦官亲友中的不法之徒,撤职法办。汉顺帝一一照准。
建康元年(144),顺帝立皇子刘炳为皇太子。刘炳住在承光宫,顺帝认为种暠忠诚可靠,就派他当太子宫总管,担当监护太子的重任。有一次,中常侍高梵奉命迎接太子到皇后宫。当时,太傅杜乔等人看到高梵驾车前来,迟疑不决。让太子跟高梵走吧,不放心; 不让走吧,又不知如何开口。这时种暠站了出来,他手提宝剑,拦在车前,大义凛然地说: “太子是国家的储君,人民生命的寄托。现在中常侍仅一人驾到,又没有诏书符信,怎么知道不是奸谋? 今天,您要是强行把太子带走,种暠只有一死而已。”高梵无言以对,急忙回宫奏报。顺帝于是改用正式诏书,才把太子接去。杜乔事后叹息惭愧,敬佩种暠临事不乱,有大将风度。汉顺帝知道后也对种暠的谨慎持重称赞良久。
建康元年(144)顺帝病死,不久,种暠外放出任益州刺史。永嘉元年(145),永昌(今云南保山)太守刘君世用黄金铸成一条大蛇,送给当权的大将军梁冀作为礼物。种暠逮捕刘君世,并上书弹劾。但是朝中大臣都害怕梁冀的势力,不敢追究。梁冀因此事对种暠恨之入骨。
正好,巴郡(今四川重庆)人服直聚众数百人起兵,自称“天王”。种暠和巴郡太守应承,讨伐追击,不能取胜,吏民死伤很多。梁冀乘机借题发挥,报复陷害种暠,让身为太后的妹妹下诏逮捕种暠、应承,押解回京。太尉李固上书营救说:“臣听说在征剿中造成的伤害,并不是种暠、应承的本意,而是县中官吏畏法惧罪,不能判断强盗形势,强迫人民作战,才发生不幸。自从盗贼纷起,处处都有变乱,种暠、应承并不掩饰,首先公开贼情,假如立即就受到处罚,我恐怕将使州县官员沮丧,以后互相藏匿,不肯再尽忠心。”梁太后看到奏章,醒悟过来,下诏赦免种暠、应承,仅仅免职而已,金蛇也被没收入宫。
本初元年(146),大将军椽朱穆上书告戒梁冀说: “明年是丁亥年,刑罚和恩德都集合在北方的乾位。《易经》上说:龙战于野,表示阳道将获得胜利,阴道将受到挫败。愿将军尽忠朝廷,割舍私欲,广泛征求贤能人才,排斥和疏远奸佞和邪恶之辈。”他推荐种暠、栾巴等人,说他们才干非凡,但梁冀不肯重用。第二年,发生刘鲔谋立清河王刘蒜事件,而且“真龙”又在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显现,梁冀不学无术,以为朱穆的“龙战”之言应验了,于是征聘种暠为从事中郎,推荐栾巴为议郎,保举朱穆为侍御史。
后来,凉州羌族动荡,东汉朝廷任命种暠为凉州刺史。种暠深受羌族人民的爱戴,以至他任职期满应该升迁离开凉州的时候,羌族吏民千里迢迢到洛阳请求朝廷收回成命。梁太后闻知此事后,大为感动,说: “从来没听说过有如此得民心的刺史,种暠真是不简单。”于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让种暠留任一年。一年以后,种暠被任命为汉阳(今甘肃天水东北)太守。羌族老百姓扶老携幼,一直把种暠送入汉阳郡界。种暠一路上作揖答礼相谢,行程千里竟然不能乘车。
在汉阳太守任内,种暠教化羌族百姓,禁止抢掠。后来改任使匈奴中郎将。
当时辽东乌桓反叛,东汉朝廷知道种暠深得边境各族爱戴,威名在外,又改任他为辽东太守。种暠一到任,乌桓就望风而服,在辽东郡界迎候种太守。
后来,种暠因牵连进一桩案子中,被免职。不久,司隶校尉又举荐种暠贤良方正,种暠没有应召。朝廷又征拜他为议郎,拜为南郡(今湖北江陵)太守,旋即调回中央任尚书。
延熹八年(158),南匈奴叛变,进攻并州、凉州。汉桓帝于是擢升种暠为度辽将军。种暠到任以后,先宣扬东汉朝廷的恩德和信誉,招诱各少数民族投降; 对于不肯归降的,再出兵讨伐。羌人有些是从前被俘,囚禁在郡县中当作人质的。种暠命全部释放,诚心安抚,赏罚分明。于是羌族和龟兹、乌孙、莎车各国纷纷归附,边境一派升平。
后来,种暠被召回洛阳,任大司农。延熹四年(161)二月,种暠接替盛允,当上了司徒,和太尉刘矩、司空黄琼,同心辅政,号为贤相。
延熹六年(163)二月十一月,种暠逝世,享年61岁。他的死讯传出后,并州、凉州边境各少数民族都痛哭失声,为种暠戴孝举哀。南匈奴听说种暠死了,举国上下一片哀痛。单于每次到洛阳朝见皇帝,望见种暠的墓地就放声大哭,祭祀这位深受匈奴爱戴的使匈奴中郎将。
种暠有两个儿子,长子种岱字公祖,勤奋好学,修身养性,被举为孝廉、茂才,公府征辟,都不应召。皇帝亲自下令征召他的时候,不幸病逝。次子种拂像父亲一样,也做过三公高官。
相关参考
初入仕途>种暠字景伯,籍贯河南洛阳县(今陕西洛阳)。是仲山甫的后代,种暠父亲曾任定陶县令,有家财三千万,他死了,种暠把这笔钱全都赈济宗族及县里的穷人。而那些争名夺利的人,种暠都不与他们往来。>种暠最初
杜乔一中国古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每当社会政治黑暗时,一般只选择两条道路:激烈抗争和隐逸山林。选择第一条道路的人,一生锐身自任,轰轰烈烈;选择第二条道路的人,一生愤世嫉俗,独善其身。东汉时的杜乔,就是选择
杨彪一在华山北麓渭河南岸,有一座古城叫华阴,在东汉后期,这里是出了名的地方,它位于京师洛阳和陪都长安之间,属弘农郡(今河南西部、陕西东部)管辖。它之所以有名,不仅仅由于境内有地势险要的潼关和挺拔峻峭的
刘宽一东汉汉安帝刘祜君临天下时,华阴县(今属陕西)有一富豪,名刘崎,他位居司徒,是当朝权势显赫的人物。每年,刘崎都主持对官员政绩行为的评价,并给空缺的官位推荐候选人。每次朝会,如若皇帝缺席,就由司徒刘
王梁建武元年(25)六月二十二日,晴空万里,刘秀在高县(今河北柏乡)南郊祭祀天地,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七月十一日,任命王梁为东汉的第一任大司空。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今北京)人。王莽末年,王梁在
杨震东汉永建元年(126)春,在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自陕县(今河南陕县)向西缓缓行驶。沿途有不少百姓观看,他们听说死者是个冤屈而亡的朝中大臣,人已死了两年,现在才回乡安葬。
陈蕃一东汉安帝初年的一天,在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平舆西北)境内的一家陈姓庄宅里,客人薛勤与主人一番晤谈后,又信步走入了庄宅角落里的一间屋子,去看望主人的爱子。只见屋内脏乱不堪,一片狼藉,一个英俊少年正
杜林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杜林的父亲杜鄴,汉成帝、哀帝年间曾做过凉州刺史。杜林从少年时代就好学深思,家中又多藏书,博学多闻,被当代人称为通儒。杜林青年时代出仕,先做郡吏。王莽失败后,天
周章周章字次叔,南阳随县(今湖北随州)人。他开始步入仕途的时候,在南阳郡担任功曹。汉和帝永元四年(92),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周章的一生。汉和帝刘肇即位的时候,年仅10岁。窦太后临朝听政,她的哥哥窦宪
朱儁熹平二年(174),通往京师的大路上,尘土飞扬,一匹快马在风驰电掣般飞跑,伏在马上的人汗流浃背,满脸尘土,神情严肃,明亮的眼睛中透出刚毅和智慧。他面带倦色,疲惫不堪,看来是劳累已极,但他依然跃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