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羊皮鼓舞都需要怎样的道具和装束

Posted 羌族

篇首语: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羌族羊皮鼓舞都需要怎样的道具和装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羌族羊皮鼓舞都需要怎样的道具和装束

羌族羊皮鼓舞的主要道具——单面羊皮鼓

跳羊皮鼓舞的道具虽然有盘铃、神杖等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单面羊皮鼓,那是一种用羊皮绷制而成的单面鼓,直径约八十公分,未绷羊皮的一面在鼓圈内有一横木做的扶手,击打是用手紧握,跳跃翻转都得心应手,击打鼓面的是一根木制的鼓槌,长尺余,形状奇特。羊皮鼓不但用来击打,还是世界上最独特和含义最丰富的一种鼓,它全身包含的都是文化,传说羌族释比的祖师在从天上到人间的路上时,所带的经文全写在桦树皮上,他在将经文拿出来晾晒时,不小心让一只白羊偷食了,后来在一只金丝猴的指点下,杀羊后用皮做鼓,击鼓时一方面以示对恶羊的惩罚,一方面用来提示,据说,在击打中写在桦树皮上的经文就会出现在释比的眼前。至于羊皮鼓为什么要做成单面,则是祖师在回家后,连续为族人做法事,疲劳过度,一觉就睡了很久,醒来时放在地上的鼓和地面接触的那面已腐烂了。

这样,单面羊皮鼓就具有了传承历史文化的意义,用敲击它们跳起来的羊皮鼓舞也就成了充满记忆的舞蹈。

羌族羊皮鼓舞舞者的重要装束——金丝猴帽子

跳羌族羊皮鼓舞的人(至少是领舞的人),在装束上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就是要头戴金丝猴皮帽子,那是一种让人想到远古的装束,帽子用猴皮做成,如山峰状,像串在一起的令牌,戴在头上神秘而幽远,对表演羊皮鼓舞的人来说,猴皮帽子是十分神圣的东西,在平时也要放在神坛上和猴头骨一起供奉,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金丝猴是羌族释比的恩人。

相传,在羊偷吃经书的时候,是一只在树上玩乐的金丝猴看见了整个过程,并告诉了释比的祖师,还出了用羊皮制鼓来唤醒记忆的主意,为了表达感谢之意,释比就把它的皮做成帽子戴在头上,头骨放在神坛上来祭祀了。

于是,金丝猴帽子就成了羊皮鼓舞极具文化和神秘色彩的重要装束,在舞蹈中,仅一顶帽子就会把一种厚重的气息散发了出来。现在,羌族羊皮鼓舞已开始从祭祀性之舞发展成了一种群体性舞蹈,被列入了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山神鼓”已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它和陕北的安塞锣鼓一样,正把它们的声音和舞姿传向世界。

相关参考

羌族的羊皮鼓舞有着怎样的历史来源

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马蹬村的“何家祖坟”是当地羌族何姓大家族的墓地。根据资料记载,羌族古代葬俗以火葬为主,火葬通常在日落后进行。火化时亲人们围坐一旁哭泣,然后转为以吟唱丧歌来寄托哀思,再继之以牵手顿足的舞

羌族的羊皮鼓舞有着怎样的神话故事

在羌族的祭祖仪式中,有大巫师必须头戴金丝猴头皮帽,并同时敲打羊皮单鼓的特殊习俗,而这一习俗的来历还有着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为根据。据说,很早以前,羌族是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当时已十分年迈的祖师爷为了把从

羌族巫师在做法时是怎样敲打羊皮鼓作舞的

敲打羊皮鼓作舞,是巫师们作法时的“专利”。除祭祖时巫师敲打羊皮鼓、跳“金丝猴寻找罪恶山羊”舞蹈外,再要领略“羊皮鼓舞”的风姿,就非梭磨河上游理县木卡乡的《布拉兹》所莫属了。闻名方圆百里的木卡乡羊皮鼓舞

羌族舞蹈有啥形式和特点 羌族舞蹈简介

形式: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祭祀性、礼俗性三种类型;但从活动的目的性看,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攘灾的含义。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忍木那.耸瓦”等。舞蹈多是

羌族巫舞共分为几种形式 羌族舞蹈

...后(右手执鼓槌同时还要拿一铁响盘,左手执单面皮鼓)。羌族风俗,人生病或死后举行葬礼时均要跳皮鼓舞,必由巫师领跳,亲朋都要参加。击鼓的动作习惯是由右舞到左,再由左舞到右,名“两边打”,速度由慢至快,逐渐加...

羌族男女服饰都有啥特点 羌族服饰

羌寨的服饰男的较为朴素女的较为华丽,男人喜欢戴青色或者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的羊皮褂,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鞋尖微翘,还穿布鞋

羌族与藏族有着怎样的关系 羌族历史

现代的藏族和羌族都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羌族,他们的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6000年以前就已经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代。“羌”字指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大约在5

羌族“锅庄”系列的舞蹈是怎样跳的 羌族舞蹈

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例如,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洒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羌族“锅庄”的种类很多

瑶族长鼓舞怎样跳?瑶族长鼓舞简介

居住在粤北山区的瑶族,逢年过节,都喜欢跳长鼓舞。起舞时,舞者身穿节日盛装,腰扎红绸,脚裹白色绑腿,挂着1米多长的花鼓,时而腾空急转,时而如猛虎扑地,特别是双人表演时,犹如两虎相斗,又象双龙戏珠,真是妙

哈尼族人是怎样通过“铓鼓舞”表达感情的

铓鼓舞产生于哈尼族以狩措为生的古代。人们为了在狩猎时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由无意中发现打击山中空心树会发出响声,于是他们用原木凿空绷上牛皮,做成了鼓。鼓声除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外,有时也可以轻轻地敲击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