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德国社会民主党卢卑克大会召开

Posted

篇首语: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德国社会民主党卢卑克大会召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德国社会民主党卢卑克大会召开

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德国社会民主党卢卑克大会召开

出席卢卑克大会的代表们

20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方兴未艾。1901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卢卑克大会召开,讨论和批判了该党理论家之一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

1901年2月,伯恩施坦从国外回到德国。5月17日,伯恩施坦在柏林社会科学大学生联合会发表题为《科学社会主义怎样才是可能的?》讲演。他在讲演中公开否认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伯恩施坦的这次讲演,博得了资产阶级党派和报刊的赞扬,而在德国民主党派内部却引起了不满和愤怒。1901年6月,考茨基写了《疑问的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反驳了伯恩施坦的观点。考茨基的这篇文章,得到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的充分肯定。他在6月24日给考茨基的信中说:“今天读了你反驳伯恩施坦的文章,很满意,这一下够他受了。”并表示,在下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无论如何必须就伯恩施坦事件进行辩论。

1901年9月22—28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卢卑克举行代表大会。在这次代表大会上,许多地区的党员分别提出了谴责伯恩施坦的提案,要求大会明确表示拒绝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观点。大会在讨论这些提案时,就伯恩施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伯恩施坦也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对他的《讲演》作辩解,声称他的讲演“没有什么好收回的”。他要求人们坚持自由批评的原则。在会上,麦·格龙瓦尔德反对伯恩施坦的观点。他说最使人气愤的是,伯恩施坦不顾汉诺威代表大会的决议而继续他的批评,甚至变本加厉攻击起党的基本原则。爱·大卫在发言中为伯恩施坦的讲演作辩解。他认为讲演涉及到的是理论的理论,是一次关于科学这一概念的定义之争。奥·倍倍尔在发言中反驳了伯恩施坦和大卫等人的观点,指出他们在要求批评自由的幌子下进行修正主义的宣传活动。他说:“伯恩施坦最近三年究竟干了些什么?你们看到他批评资产阶级社会及其理论代表布伦坦诺、瓦格纳、施穆勒和桑巴特吗?没有,他唯独批评了党的原则,批评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洛伊特尔特和施塔特哈根的发言,也谴责了伯恩施坦的观点。伯恩施坦在会上再次发言,反对倍倍尔提出的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决议案,他认为这个决议大部分是以错误的前提为根据的。同时他又明确表示:“我没有任何理由放弃我所写过的任何东西。我的《社会主义的前提》一书遭到尖锐的批评。我看不出这些批评是合理的。……我深信,将来会有一天,社会民主党将为拥有这样一本书而感到骄傲。”

大会最后以203票赞成、31票反对通过了倍倍尔提出的指名谴责伯恩施坦的决议案。伯恩施坦、考茨基、奥艾尔、费舍等在表决时弃权。表决后,伯恩施坦发表一项声明,他说:“我认为,这个决议客观上对我是不公正的,正如我已经向你们指出过的,它是根据错误的前提作出的。”

这次代表大会以后,伯恩施坦、大卫等人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而且公开地毫无隐讳地宣布决不改变自己的信念,加紧进行活动。1901年11月,大卫在《社会主义月刊》发表《回顾卢卑克》一文,继续为伯恩施坦辩护,认为卢卑克代表大会对伯恩施坦的谴责是彻底错误的。在同一时间,伯恩施坦发表了《党的纪律和对信念的忠诚》的文章,公开声明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是建立在一个错误前提上的”,并表示尊重决议不等于盲目服从。因此,代表大会以后,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进行着。

诺贝尔奖创立者艾弗雷德·诺用尔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伦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利·普吕多姆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修正主义鼻祖寿终正寝——伯恩施坦去世

修正主义鼻祖寿终正寝——伯恩施坦去世1932年12月18日,爱德华·伯恩施坦去世。他曾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袖,修正主义的始祖。1850年1月6日他出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铁路技师的家庭。1872

德国 德国·1974年5月勃兰特辞去总理职务

1974年5月勃兰特辞去总理职务维利·勃兰特,1913年12月18日生于卢卑克市。1929年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1931年退出该党,加入由该党分裂出来的社会主义工人党,担任该党青年联盟主席。希特勒上台

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争论

苏联·联共(布)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争论20年代中期联共(布)内部关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发生的一场争论。1925年底,联共(布)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大会确定,动员全党为把苏联从农业国家变

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苏联·联共(布)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20年代中期在联共(布)内部发生的一场争论。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即将结束,苏联的国际地位也有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转入低

苏联 苏联·1925年俄共(布)党内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1925年俄共(布)党内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1925年,苏联人民在恢复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在低潮,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暂时稳定时期,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奉行封锁、孤立苏联

苏联 苏联·1920年—1921年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1920年—1921年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俄共(布)党内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时期就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一场争论。1920年11月,俄共(布)在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废除工会中军事

德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阶级和阶级斗争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阶级和阶级斗争论民主德国关于阶级斗争问题的一系列看法。该理论在社会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建国初期,民主德国认为,阶级斗争的基本问题就是与想尽一切办法阻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伟大

苏联 苏联·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苏联·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0年末至1921年3月,俄共(布)党内以列宁为代表的“十人纲领”同托洛茨基派、“缓冲集团”、“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之间的一场争论。当时,由于连年战祸使苏

苏联 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0年末,国内战争的硝烟刚刚熄灭,俄罗斯大地满目疮痍。工厂倒闭,土地荒芜,饥荒、瘟疫伴随着非常不稳定的政治局面。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虽然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叛乱和颠覆

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20年代后期联共(布)内部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中央多数和以布哈林等为代表的少数人就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所发生的一场争论。2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