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争论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争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争论

苏联·联共(布)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争论

20年代中期联共 (布) 内部关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发生的一场争论。1925年底,联共 (布) 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大会确定,动员全党为把苏联从农业国家变成自力生产所必需的装备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奋斗。十四大及十四大以后,党内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多数人为一方和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问题夫等人为代表另一方展开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主要围绕如下进行: 1. 关于发展重工业问题。托洛茨基等人认为,苏联经济技术落后,不能指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重工业,应该主要以生产原料和粮食向国外出口,换取机器,这样才能使苏联工业发展起来。斯大林等人认为,要使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成为自主的工业强国,就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从技术上改造整个国民经济,才能为国防建立足够的工业基础来保卫国家的独立,也才能满足农民对消费品特别是生产资料日益增长的需要,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否则就不能保障苏联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经济单位。2. 关于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世界各国加强经济联系问题。托洛茨基认为,要实现工业化,就意味着增加苏联对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的依赖。因为要实现工业化,就要输入机器,输出农产品,如果不输出,也就不能输入。因此,“无论农民的需要或工业的需要都把我们重新纳入世界经济,”我们不能撇开资本主义世界抽象地考虑问题,规定任务,不能要求在最近时间里凭自己的双手制造出全部机器或那些最重要的机器,“如果我们企图忽视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并跳过造成我国工业的现状的先前的经济历史……而一切靠自己的双手制造的话,那么这就必然大大减低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托洛茨基的这些观点被称为 “世界分工论”。对此,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并不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经济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都需要输出输人,需要互通有无。但是这种依赖是相互的,这种依赖决不意味着丧失自己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因此,“应该把各国彼此间的依赖性和各国的经济独立性区别开来”。斯大林认为,托洛茨基的“和世界经济结合”,就是要把苏联经济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属品。3. 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托洛茨基等人认为不能通过正常的市场关系来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应当用超经济强制的手段来积累资金,即通过“价格政策进行积累”。还可以通过国家银行的垄断地位,向农民发放高利贷和纸币。斯大林强调,靠掠夺来积累工业化资金,是资本主义走过的路,这种方法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是不相容的。因此苏联只能走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斯大林认为,内部积累的主要源泉是两个: 第一个是创造价值并把工业推向前进的工人阶级,第二个是农民,为了积累资金,保证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即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外,还要向农民征收一种“额外税”,这种额外税通过工农业品价格的“剪刀差”来实现。国家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从而在几年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联共 (布) 经过这场争论,最后确定了以发展生产资料生产为主的独立自主的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到3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上实现了。这样,苏联只用了10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通常需要数十年甚至100多年才能走完的路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保证了苏联的独立,巩固了国防,创造了建成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但是,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长期以过高过大比例发展重工业和扩大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办法来筹集资金,给苏联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

相关参考

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20年代后期联共(布)内部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中央多数和以布哈林等为代表的少数人就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所发生的一场争论。2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

苏联 苏联·1929年4月联共(布)党内的反右倾斗争

1929年4月联共(布)党内的反右倾斗争在探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问题上,布哈林提出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理论,即: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强调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积累和消费按比例协调发展,反对牺牲农业

苏联 苏联·一国建成论

苏联·一国建成论斯大林提出的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参见“联共(布)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苏联 苏联·1925年俄共(布)党内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1925年俄共(布)党内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1925年,苏联人民在恢复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在低潮,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暂时稳定时期,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奉行封锁、孤立苏联

苏联 苏联·1920年—1921年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1920年—1921年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俄共(布)党内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时期就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一场争论。1920年11月,俄共(布)在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废除工会中军事

苏联 苏联·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苏联·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0年末至1921年3月,俄共(布)党内以列宁为代表的“十人纲领”同托洛茨基派、“缓冲集团”、“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之间的一场争论。当时,由于连年战祸使苏

苏联 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0年末,国内战争的硝烟刚刚熄灭,俄罗斯大地满目疮痍。工厂倒闭,土地荒芜,饥荒、瘟疫伴随着非常不稳定的政治局面。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虽然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叛乱和颠覆

苏联 苏联·1928年7月斯大林的“贡赋论”问世

1928年7月斯大林的“贡赋论”问世为了提高工业化的速度,解决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1928年7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提出他的“贡赋论”。他认为,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不能也不允许像帝国主义那样靠

世界历史 苏联的建设与宪法的确立

苏联的建设与宪法的确立列宁逝世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1925年12月,联共(十四大后,俄共改称为联共)十四大召开。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

历史百科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而难以自拔之际,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以斯大林为核心的联共(布)领导下,从1928年至1933年,轰轰烈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