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
20年代后期联共(布)内部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中央多数和以布哈林等为代表的少数人就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所发生的一场争论。2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农业基础仍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粮食产量很低,到1927年秋,粮食收购出现了危机。由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一危机引起,联共(布) 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斯大林等认为,造成粮食危机的原因在于农民个体小生产的束缚和富农的破坏,富裕农民不愿意按国家规定价格出售粮食,是农村资本主义分子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对苏维埃的一次严重进攻,因此解决粮食危机的出路是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能生产大量商品粮的联合的大农庄和大规模的国营农场,必须加强向富农进攻,用不断加强阶级斗争的办法米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布哈林等认为,出现购粮危机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个体小生产的束缚和富农的破坏,而是新经济政策没有很好地贯彻,军事共产主义影响尚未肃清,以及工业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农业发展的速度造成的。因此,解决危机的根本办法是彻底肃清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残余,坚决贯彻新经济政策。布哈林认为,工业的发展要依靠农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城乡关系,加速商品流转,提高农民生产兴趣,增加农业积累和国家投资,改造农业; 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提高粮食价格,改变粮食价格同其他农产品价格比例失调的状况,促使谷物业的发展; 中农是农村中的中心人物,不能侵犯他们的利益来强行搞大规模集体生产组织,而只能通过合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 阶级斗争不会一下子停止,要采取排挤、竞争和改造等一系列过渡形式消灭资本主义。由于购粮危机直接影响了生产和社会安定,联共 (布) 中央于1927年12月和1928年1月先后发出指示,限期完成粮食收购计划,为此决定派遣大批征粮队下乡收购粮食,普遍推行 “非常措施”包括没收富农粮食等。布哈林不同意这种做法,并于1928年6月致函斯大林,认为 “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正在脱离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路线。从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找不到广泛建立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根据。”与此同时,财政副人民委员弗鲁姆金写信给中央政治局,不同意过快的工业化速度和过分地限制私商的行为。6月20日,斯大林以党中央总书记名义致信中央政治局,严厉地指责弗鲁姆金的信是 “一封要求宽容富农,取消对富农限制的申请书。” 7月,联共 (布) 召开中央全会,斯大林、布哈林分别在会上讲话,双方在对经济状况的估计和农村政策方面展开了争论。斯大林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他的 “贡税论”,布哈林对此进行了批评。到了1929年初,由于粮食收购工作很不顺利,农村形势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这3名政治局委员联合反对继续在农村执行非常措施的政策,并提出辞职要求。是年1月底2月初,联共(布) 召开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团联席会议,斯大林在会上公开指责党内形成了由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等组成的 “特殊的布哈林集团”。4月份,在再次召开的中央联席会议上,斯大林再次谴责了布哈林的观点。会议决定解除布哈林、托姆斯基在《真理报》编辑部和全苏工会担任的领导职务。8月份,《真理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布哈林的“右倾错误”。1929年1月,联共 (布) 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布哈林集团》的决议,撤销了布哈林政治局委员职务。11月25日,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在《真理报》上发表了“自我批评”的声明,宣称: “我们有义务声明,在过去一年半中,在一系列政治和策略问题上发生分歧,而在这场争论中,正确的是党和中央委员会。”本来,在党内发生不同意见的分歧和争论是正常的,而且布哈林等人的意见中也确有很多合理的因素,但由于斯大林容不得这些不同意见的存在,并利用自己在党内日益形成的特殊地位,对不同意见和持不同意见的党内同志实行压制和打击,于是党内发生的这场争论,终于演变成为一场对所谓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的清算和批判,这就直接导致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左”倾冒进倾向的滋长和泛滥,给苏联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关参考
苏联·联共(布)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20年代中期在联共(布)内部发生的一场争论。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即将结束,苏联的国际地位也有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转入低
1927年12月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1927年底,根据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大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苏联开始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29年6月,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有100万户,此外尚有1
应当记取的经验教训——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正式提出农业全盘集体化。1927年,苏联的农业仍然是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提供的商品
1929年4月联共(布)党内的反右倾斗争在探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问题上,布哈林提出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理论,即: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强调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积累和消费按比例协调发展,反对牺牲农业
苏联·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0年末至1921年3月,俄共(布)党内以列宁为代表的“十人纲领”同托洛茨基派、“缓冲集团”、“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之间的一场争论。当时,由于连年战祸使苏
苏联·一国建成论斯大林提出的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参见“联共(布)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苏联 苏联·1925年俄共(布)党内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1925年俄共(布)党内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1925年,苏联人民在恢复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在低潮,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暂时稳定时期,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奉行封锁、孤立苏联
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0年末,国内战争的硝烟刚刚熄灭,俄罗斯大地满目疮痍。工厂倒闭,土地荒芜,饥荒、瘟疫伴随着非常不稳定的政治局面。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虽然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叛乱和颠覆
1920年—1921年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俄共(布)党内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时期就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一场争论。1920年11月,俄共(布)在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废除工会中军事
苏联·斯大林时期苏联领导制度的演变斯大林在理论上是主张实行集体领导的。他在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上指出:“集体工作,集体领导,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条件下保持党的统一,保持中央各机关的统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