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Posted 工会
篇首语: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苏联·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1920年末至1921年3月,俄共(布)党内以列宁为代表的“十人纲领”同托洛茨基派、“缓冲集团”、“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之间的一场争论。当时,由于连年战祸使苏维埃俄国遭到极其严重破坏。为战胜困难,当务之急是迅速制定一个正确有效的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及时调整阶级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巩固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从经济上政治上完全巩固下来。在这历史转折关头,俄共 (布)党内爆发了一场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0年11月3日托洛茨基在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团会议上宣称: 工会面临 “最深刻的内部危机”,这是出于工会在生产中的作用与工会的任务不相适应所造成的。他认为要克服工会危机,一方面必须对工会加以整顿,以消除全部旧残余,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战时措施,实行工会军事化。他在提出实行 “整刷政策”的同时,要求立即实现工会国家化,按各工业部门把经济机关和工会融合起来,并赋予这个 “联合体”以管理经济的行政职能。托洛茨基的观点遭到了托姆斯基的反对,但许多中央委员持静观态度。11月8日至9日,俄共 (布) 召开全会,否认了托洛茨基的观点,并决定成立一个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专门委员会对工会问题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全会还决定不公开中央委员会内部的分歧和争论。但托洛茨基拒绝参加专门委员会的活动,并坚持将自己的意见在党报上公布出来。12月7日,俄共(布) 再次举行中央全会,由同情托洛茨基的一些人领导的运输工会委员会无视上次中央全会决议,依然坚持战时领导方法,采取极端措施,造成水运员工的强烈不满。季诺维也夫代表专门委员会建议撤销交通总政治部,改组运输工会领导机构,从速召开运输工人代表大会。托洛茨基坚决反对。布哈林采取“缓冲”立场,一方面承认水运员工反对极端措施是正确的,一方面不同意立即改组运输工会领导机构。列宁和另6名中央委员反对布哈林提案。托洛茨基出于策略考虑,投票赞成布哈林提案,遂使这一“缓冲”草案以一票之差得到通过。工会问题争论引起中央委员会内部思想混乱。12月24日俄共 (布) 中央决定把工会问题提交全党讨论,并在即将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展开讨论。12月30日在苏维埃八大的党员代表、全俄中央理事会和莫斯科省工会理事会党员干部大会上,就工会问题展开了全面争论。列宁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最广泛的群众组织,它不是国家组织,不是实行强制的组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国家和工人群众之间的传动装置,是国家政权的“蓄水池”,是共产主义的学校。说服的方法应是工会活动的基础。1921年1月12日,俄共 (布) 决定在全党进行自由争论,于是党内各派别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工人反对派”主张把全部国民经济管理工作交给 “全俄生产者代表大会”,要求把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按部门分别交给相应的工会,实行“国家工会化”,认为工人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不是党而是工会。“民主集中派”主张工会推选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要求党内有派别和集团的自由,由各派和集团推荐自己的候选人进入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反对党在国家和工会中的领导作用,反对管理上的集中制。从1921年1月中旬起,各派分别在不同场合宣传自己的主张,全党上下都对工会问题展开了争论,各派不断分化重新组合。到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前夕,主要剩下了3个纲领,即托洛茨基和“缓冲”派的联合纲领,列宁和季诺维也夫等的“十人纲领”,“工人反对派”的纲领。在党的基层单位讨论中,大多数党员都表示支持列宁。1921年3月8日至16日俄共 (布) 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十人纲领”获得多数拥护者,以列宁为代表的关于工会争论中的正确主张获得了胜利。俄共 (布) 党内关于工会问题争论的实质是在对待群众、掌握群众、联系群众的方法上存在着分歧。在争论中,托洛茨基不仅在主张上是错误的,尤为错误的是他不顾大局,在国家最困难时刻挑起并加剧了这场争论,从而分散了党对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恢复经济的注意力。
相关参考
1920年—1921年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俄共(布)党内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时期就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一场争论。1920年11月,俄共(布)在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废除工会中军事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1921年3月8—16日在莫斯科举行。这次代表大会对工会问题的争论作了结论,通过了列宁为首的10人纲领,重申了党的统一问题,严厉批评了挑起工会争论的托洛茨基、
苏联 苏联·1925年俄共(布)党内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1925年俄共(布)党内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1925年,苏联人民在恢复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在低潮,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暂时稳定时期,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奉行封锁、孤立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20年代后期联共(布)内部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中央多数和以布哈林等为代表的少数人就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所发生的一场争论。2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
苏联·联共(布)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争论20年代中期联共(布)内部关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发生的一场争论。1925年底,联共(布)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大会确定,动员全党为把苏联从农业国家变
苏联·联共(布)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20年代中期在联共(布)内部发生的一场争论。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即将结束,苏联的国际地位也有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转入低
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俄共(布)八大于1919年3月18—23日在莫斯科召开,共有301名有表决权和102名有发言权的代表参加。列宁主持大会并作了重要报告。大会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把
苏联·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院组成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两院之一。为照顾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反映各个民族的利益而设立。1923年4月,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决议强调,为了消除大俄
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党内的斗争1923年3月初,列宁再次发病,失去知觉,不能视事。此后,病情时好时坏,始终未能重返工作岗位,至1924年1月21日溘然去世。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党内连续发生的两次
苏联 苏联·1925年12月18日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及工业化方针的确立
1925年12月18日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及工业化方针的确立1925年12月18日—31日,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出席大会的有表决权的代表665人,有发言权的代表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