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用“八看”法考察人才相对比较全面
Posted 人才
篇首语: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用“八看”法考察人才相对比较全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用“八看”法考察人才相对比较全面
用“八看”法考察人才相对比较全面
“八看”法,是从八个不同的经纬度来评价和考察人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其“德”、“能”、“勤”、“绩”等情况。
远看潜力。潜才一般能在工作中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当时看不一定是人才,但是已经暴露出人才的部分特征。这种人才在学习力、决策力和创新性等方面,都会与常人不同,这一点一定要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他具有发展的“后劲”和培养价值,就要注意培养锻炼他,作为储备性人才,以备不时之需。
近看政绩。考察他在具体的岗位上,在一年内或一个任期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实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分清“潜绩”和“显绩”,考察出哪些是个人政绩,哪些是集体政绩,识人要善于从集体政绩中考察出个人实绩,从人才的“潜绩”中判明“显绩”。
上看评论。知臣莫如君,知子莫如父。上看评论就是看他的顶头上司、上级机关对他的能力水平的评价。有的人只唯上、不唯下,所以,对上级的评论也要辩证地看待。通过上看考察人才,要求考察面要宽一些,多找几个上司,多了解几个部门,防止出现个别上司戴有色眼镜看人,和“自己的孩子自家亲”等不良现象。
下看公论。就是看他的下属和群众对他评价怎么样。群众的心里有杆秤,正常情况下,大家会对一个人的品行、政绩和能力水平给以公论。一般在考察人才时,多运用民主测评的方式来征求群众意见。但是测评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最好在大家不经意的时候进行,防止出现有人“贿”选,使公论失真等问题。
内看齐家。古代先哲们对“齐家”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对家庭不尽责任,对亲人不守孝道伦理,他怎么可能对团队和社会尽职尽责呢?这样的人多半会在关键时刻出卖团队的利益。齐国的易牙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他为了攫取权力,把自己孩子当作美食献给齐桓公,他的这种背弃人伦的举止被管仲一眼就看穿了。
外看交友。交友虽在现代社会是个人隐私,组织似乎也不便于过多的干涉,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人也要看他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以什么样方式交往。文人雅士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奸佞小人们蛇鼠一窝、沆瀣一气。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不会和碌碌无为、浑浑噩噩的人交往密切,这其中的类比也能够看出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
顺看内敛。就是看他在顺境时,是得意忘形,还是襟怀淡然。权势名利是检验人性的放大镜,一般来说,对权势名利能够把得住的人可以办大事。魏征的“十思”中有句“念高威,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的警句,就是说要想到地位高时,危险性就很大,就更应该谦虚和蔼;当事物面临盈满时,就要考虑适当减损,这样可能更安全一些。
逆看担当。人在逆境中的表现是衡量人性的重要方面,就是要看他面对逆境和挫折时,是偃旗息鼓、恐惧回避,还是知难而上、勇于担责。俗话说:“知其难为而勉励为之,知其必为而奋力为之。”一个人能在逆境中奋起反击,还有什么事情不能为呢?在团队即将面临倒闭破产的边缘,是树倒猢狲散,还是和大家共度难关?人才的品质在这种氛围中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八看”法传承了古典考核法的某些方面,更多的强调了人性的修为,比较符合当前我们所倡导的人才观。相对西方的人才标准,它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考核的宏观面和弹性比较大,标准不具体,也不易操作,容易被掺杂一些人为因素。不良的下属也可以利用其中的弹性空间作秀,而优秀的人才也有可能因体制不健全等因素而被埋没。
孟子曾经讲过,“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所以,要多方面听取意见和亲身考察人才,这里的“贤”也要辩证地区别和对待。
人才的优劣,要看他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看他所谓方方面面的“好人缘”。政绩是人才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而现实中,做事多的人却又得不到广泛的支持,有时候干事越多的人,人们对他的意见也就越多,干事的人要说话、办事、待人,说话多难免有失言,老办事难免办错事,总待人容易招埋怨,说错了话、办错了事、得罪了人,结果缺点比不干事的人还多,而少干事或不干事的人,大家也说不出他有多大的问题,成了所谓的“好人”。所以,在不健康的职场上,专心做事的人比较少,想当“好人”的比较多,我们选才用贤要注意克服这种片面的“公论”、“评论”、“涵养”、“交友”,如果大家都想当好人,不想干实事,团队就会处于危机当中。
在这种职场环境下,用“逆看担当”来识才更为实际一些。如果一个人能把“当官”看成是吃苦,把“权力”看成是“负责”,为了团队利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惜得罪人,甚至水米不进、六亲不认,也不搞拉拉扯扯、团团伙伙这一套,这样的人,即使民主评议的票数少一些,也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人。
相关参考
没有绝对的全才,只有相对的人才有的领导把人才看成是无所不能的智多星,认为他无所不精,无所不能,但事实上人才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也会扒拉自己的如意小算盘。我们用人讲究德才兼备,不能求全责备,只要人才具
一诺千金赢得归顺之心何谓诚信管理?就是在人才的招、考、训、用等环节中,对人才的忠诚度、可靠性、责任感等指标进行考察和培养。当前,领导与下属都存在诚信失常的问题,比如,为了招聘到高精尖人才,人事部门的招
张居正的提醒值得重视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人才标准的不一致,人才也会因为种种不利的原因而被废弃。爱才之士们为了避免误才,提出了许多好的见解。比如明代的张居正,他就提出了“六毋”的观点:毋徒炫于虚名。要想考察
人才是可以认识的要弄懂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人才的特征和规律。人才的概念很难解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概念来解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的内涵不断被赋予
识别人才好似挖掘金矿“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识之难!”——(南朝·宋)裴松之人与人是不同的,德有高下,性有贤愚。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识人才用人才堪称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
优秀的往往不好用,平庸的未必不优秀我们在用人时,一般总习惯于用年龄、学历、资力等素质指标来选用所谓的“高精尖”人才,其实,这样用人成本很高,也容易滋长这些所谓“优秀”人才的优越感,使他们犯一些错误:轻
蒙哥马利“态度与智商”结合用人法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是举世公认的一代名将,这位英国元帅用“聪明、勤快和愚蠢”为标准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并对如何使用好这些人有独到的见解。聪明而懒惰之人——做司令。美国西点军
智囊,靠谋略智囊人才是领导决策的“外脑”,我们要靠“智囊”来获取谋略,所以要把“谋”的差事交给智囊。能不能用好智囊人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要和他玩心眼子,还不知道后面谁玩谁呢。破除陈旧观念。以人的外貌
不良的识人效应往往害人不浅领导有时看不到人才存在的价值,是不善于比较人才与庸才的微小差别,一些错误的效应蒙蔽了人的眼睛。所以,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知道事物是什么样的,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
人才学初探(倪平著)★领导者须胸怀宽阔,善于用人。(人才荟萃,江百川成海)。★爱才,识才,善于用才。★“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才能,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不是靠捧场捧出来的。由实践而显现,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