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吐温的经营失败说明什么
Posted 韦伯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吐温的经营失败说明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吐温的经营失败说明什么
马克·吐温的经营失败说明什么
上面,我们看了一个决策成功的案例,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失败的案例。
马克·吐温是世界文坛的牛人,他写的书都很畅销,出版商们也看准这一行情,争相出版他的作品,发了大财的出版商很让人眼红,这其中也包括马克·吐温本人。
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书,却只赚了十分之一的稿费,绝大部分的钱都落入了出版商的腰包里,搁谁不来气啊!马克·吐温心里很不平衡,于是萌发了自己创办出版公司的想法。这时,他手头有六部作品即将脱稿,他算了一下账:若交给出版商,自己最多只能拿到三千美元的稿酬;如果自己出版至少可以进账两万五千美元。
马克·吐温没有管理团队的经验,就连起码的财会知识都不懂,他只好请来30岁的外甥韦伯斯特担任公司经理,然后由他出面,贷款购买了20部印刷机,建立了七家装订所,还雇佣了一万多名推销员,大张旗鼓地干起来。
马克·吐温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他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销路很好;第二本书是他的《格兰特将军回忆录》,该书的主人翁格兰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方总司令,还是继林肯之后连任两届的美国总统,由于美国人对这位英雄人物的命运十分关心,这本书也成了畅销书,共销售了61万册,获利64万美元。马克·吐温把这笔收入的42万美元赠给了这位前总统的后裔,把18万美元分给了自己的团队,自己则盈利4万美元。
马克·吐温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下一步要继续扩大他的出版业务,而韦伯斯特除了比他多懂得一些财会知识外,对经营管理也是一窍不通,双方因为经营管理等问题经常争吵不休。
又过了两年,韦伯斯特感到实在难以为继,便卷起铺盖一走了之,马克·吐温不得不亲自打理生意,可是他一看到账目就头痛,更不用说怎么去管理好整个公司了。于是他勉强维持了10年,最后在1894年的经济危机中彻底倒闭,马克·吐温为此背上了9万多美元的债务。就这样,一个成功的文学家成了经商的失败者。
从马克·吐温的经营失败的案例,我们来看看其决策的不足之处:
缺乏咨询和经验系统的支持。任何个人,包括自己在内,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单方面能力的突出并不意味着其能在陌生领域内成功。文学天才马克·吐温既不去市场搞调研论证,也不进行必要的风险预测,凭着满腔的热血和奇思妙想,就想挣大钱,哪有不失败的。而现实中,这样的人还少吗?不少人也在盲目学别人,人家干什么挣大钱也跟着干什么,最后的结果是市场产品过剩,卖不上好价,积压在仓库里或者烂在地里,很多烂尾工程不就是这样吗?
对经营方案缺少充分的论证。干事业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推敲、修正、取舍决策的过程。马克·吐温仅以个案成功和文学构思误导了市场法则,犯了经验主义错误。领导以自身主观臆想代替科学论证,无视专家们从各渠道、各方面以科学论证而得出的结论;用自己从前的打拼经历作为当下团队建设的经验,乱上项目、乱铺摊子,浪费人财物资源,最后没有不失败的。所以,我们的决策一定要站在客观实际的立场上看问题,在市场的大格局、大范围内,用同行业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来进行对比论证。看到别人挣钱就眼红,这个没什么,千万不要受到过度膨胀的私欲诱惑,就拍胸脯、拍脑袋,匆忙决策,这个钱你是挣不了的。
缺少高水平的智囊管理人才。经营管理要靠那些既有科学头脑、懂市场营销、有经营才干,又有良好德性和人格的人才行。如果你缺乏管理才能,身边缺少这样的智囊,就要设法聘请到这种人才。千万不要强不知为已知,要礼贤下士,集思广益,而许多人都容易犯自以为是的毛病,这很不高明。彼方面你是能人能手,此方面你可能是门外汉,用外行来充当里手,其教训也屡见不鲜。马克·吐温没有找到这样的合作伙伴,他任命缺少管理才能的外甥韦伯斯特担任总经理,这是一种典型的任人唯亲。
对执行中的问题没有纠偏。领导要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错误,并要有化险为夷的能力。不要面对错误而无动于衷。自己不是完人,承认和改正错误,这才是高明的智者。即使用错了执行者,换脑筋换能人,事情的结局也可能是好的。如果不注重总结教训,反而责怪、迁怒于下属,或者把自己的威望和面子看得至高无上而无动于衷、执迷不悟,就会为自己的错误决策交上昂贵的学费。
马克·吐温的失败告诉我们:个人的专长再出众,成就再卓越,并不能代替他经营事业的通盘才干。而一名领导在相当长的阶段累积起来的才干和能力,一旦涉足他不熟悉的新领域和新事物,如同常人没什么两样,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相关参考
失败没有理由,成功没有密码成功到底有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的话,那只有是个人的“悟性”所致,因为每个人成功的方法都不一样。有记者曾经追问成龙:“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成龙想了一下,很肯定地回答:“努力。
面对人际关系上的“圈子”,你会采取何种策略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用几个词或者是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江湖”、“山头”或者叫“圈子”,也有人把它戏称为“职场政治”。这种所谓的人际关系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它
授权原来有这么多讲究法国古典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儿是个授权高手,他认为:“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能够解决一个大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提出的所有问题。”他进而提出:“领导应该有所管有所不管,不要无
顺应:顺之昌,逆之亡在团队中,有时会因为宏观或微观、内部或外部等条件的变化,使自己的经营发展态势发生此消彼长、里长外短等变化。你要顺应这种态势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知进退、不顾前后,则可能会有
你凭什么管别人“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他们的表现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他们加以认识。”——(英国)切斯特·菲尔德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核心问题是人性,经营团队其实就是
破译基业长青的密码不管是团队还是生物,要想活得长,究竟靠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信念、精神和文化。如果我们把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看作是一个大团队的话,那么这个团队经营的应该是政权和统治,而历史上的封建朝代长的
落实到位:既要中看,更要管用某厂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无奈之下,他们高薪请来一位德国管理专家任CEO。员工们都为之一振,翘首盼望这位德国“大管家”能带来耳目一新的管理办法,能将厂子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但出
胆商:一切皆有可能胆商(CQ),就是做事的果敢程度和冒险精神,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胆量、胆略,和临危不乱、破釜沉舟、力排众议、果断决策的个性。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说明胆商和人的修炼水平有关系。一般而言,领
包容力豁达睿智,远离烦恼。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睿智的人敞亮、通透,不会因为一次失败、一次诬陷而耿耿于怀,也不会因为某次成功、某次赞赏而沾沾自喜,他们内心自有乾坤,烦
不良的识人效应往往害人不浅领导有时看不到人才存在的价值,是不善于比较人才与庸才的微小差别,一些错误的效应蒙蔽了人的眼睛。所以,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知道事物是什么样的,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