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Posted 曾国藩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是道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1.今日所当讲求,尤在用人一端。人材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力,有考察之法。
2.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3.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词,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斯先哲之恒言,虽愚蒙而可勉。
4.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言语无此妨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乡气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样,行事则知己不知人,言语则顾前不顾后。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议先腾。两者之失,厥咎惟均。人非大贤,亦断难出此两失之外。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5.一将岂能独理,则协理之文员、武弁在所必需。虽然,软熟者不可用,谄谀者不可用,胸无实际、大言欺人者不可用。
6.营官不得人,一营皆成废物;哨官不得人,一哨皆成废物;什长不得人,十人皆成废物。滥取充数,有兵如无兵也。
7.选哨官、什长,须至勇至廉。不十分勇,不足以倡众人之气;不十分廉,不足以服众人之心。
8.近人贪利冒功。今日求乞差使争先恐后,即异日首先溃散之人。屈指计之,用人不易。
9.人才因求才者之智识而生,亦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用人如用马,得千里马而不识,识矣而不能胜其力,则且乐驽骀之便安,而斥骐骥之伟骏矣。
10.古之治兵,先求将而后选兵。今之言兵者,先招兵而并不择将。譬之振衣者,不提其领而挚其纲,是棼之也,将自毙矣。
蔡按:曾谓人才以陶冶而成,胡亦曰人才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可知用人不必拘定一格,而熏陶裁成之术,尤在用人者运之以精心,使人人各得显其所长,去其所短而已。窃谓人才随风气为转移,居上位者,有转移风气之责,因势而利导,对病而下药,风气虽败劣,自有挽回之一日。今日吾国社会风气败坏极矣,因而感染至于军队。以故人才消乏,不能举练兵之实绩。颓波浩浩,不知所届。惟在多数同心同德之君子,相与提挚维系,激荡挑拨,障狂澜使西倒,俾善者日趋于善,不善者亦潜移默化,则人皆可用矣。
相关参考
曹操用人重激励每个领导都希望把人用好,但限于职场环境、政策机制、能力水平等因素,在用人上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病:过分苛察求全才。就是喜欢给人找毛病;也有个别领导不容许下属犯错误,一点小事就揪住不
能识人不如会用人“夫材只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北宋)王安石你要想成就大业,就要有人来顶你,没有一群好帮手,缺少一批智多星,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成功。你想学会用人吗?
风格迥异的用人名家姜太公不会钓鱼,但却很会用人姜太公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对用才看得更细致,他说:“嘴里唠唠叨叨,不干不净,整天如此,躺下都不停,让众人讨厌,这种人可以让他管理街区,盘查坏人,发
蒙哥马利“态度与智商”结合用人法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是举世公认的一代名将,这位英国元帅用“聪明、勤快和愚蠢”为标准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并对如何使用好这些人有独到的见解。聪明而懒惰之人——做司令。美国西点军
“疑人”究竟还能不能用宋代欧阳修在其《为君难论上》中说:“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说得很复杂,其实两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而不疑的真
政治谋略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如何跟领导相处之道的智慧解读
第二策·君臣【本策解读】君臣,就是君臣关系,天地象明;君谋其政,臣谋其事;私不乱公,邪不干正。诸葛亮曰:“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本策共计3个自然段,主要论述君臣之政,其
闲翻欧阳昱的《见闻琐录》,其中有两条笔记引起了我的兴趣,一条是“曾文正知人”,另一条是“鲍武襄”,皆事关曾国藩,对照读一下,颇值得玩味。>曾国藩是清末名臣,关于他的事迹史料上有很多记载,尤其是在用人方
8.领导之善在交往中要与人为善;在用人上要知人善任;在工作中要善始善终;对待自己要善自为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为主人去收债款。冯谖临走时问孟尝君:“用收回的债款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
诸葛亮用“七观”选将才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了领导应亲自考察下属,不可凭感情和印象用人,其所著的《将苑·知人性》中提出了“七观”的选才法,他认为要从人才的“志”、“辨”、“谋”、“难”、“性”、“廉”、
用才不慎,全盘皆输人才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如虎添翼,用得不好损害事业。古往今来,领导在识才用人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可太多了。善恶大才。一般来说,有大才之人,不是大善,必是大恶,不是流芳百世,就是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