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疑人”究竟还能不能用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疑人”究竟还能不能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疑人”究竟还能不能用
“疑人”究竟还能不能用
宋代欧阳修在其《为君难论上》中说:“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说得很复杂,其实两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是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而不疑的真义是授权而不干预。你只有充分信任下属,大胆放权,才能使下属产生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让他更卖力地干活。
战国时,魏文侯派乐羊率兵去攻中山国,有的大臣不同意,认为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做过官,不能派他去。魏文侯了解到乐羊曾劝说过儿子离开中山国,就没有改变决定。于是派乐羊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当然不肯投降,便采取了缓兵之计,让乐羊给他们一个月时间考虑,乐羊答应了,不再攻城。那中山国君一看,“哈哈,原来你乐羊顾及爱子呀!”便不放在心上。过了一个月限期,中山国君又要求宽限一个月,乐羊又答应了,如此过了三个月,乐羊的下属们不干了,开始抱怨。乐羊解释到:“我宽限他们不是顾及父子之情,而是在于收买人心,中山国君一再食言,已经丧失民心,现在我们只要一鼓作气,一定能攻破敌国。”于是,乐羊开始攻城,中山国君把乐舒绑在城头,想用父子之情逼退乐羊,但乐羊反而带头攻城,很快攻破了中山国。魏文侯在迎接乐羊凯旋的宴会上令人抬出两个大箱子,打开箱子一看,全是大臣们要求撤换乐羊的奏章。乐羊大吃一惊,说道:“要不是主公这样信任我,我哪能成功!”可见,用人不疑,可获成功。但是,“用人不疑”或“疑人不用”这种思想毕竟是一种粗放式的用人法,相对于当今职场有些陈旧落伍。
常言说,用人不疑,埋下隐患;疑人不用,人才走掉,更重要的是容易导致上下信任危机,这就是疑人信用的矛盾所在。
遇事不敢放手,实际上是对下属的不信任。通常的领导,一种是事必躬亲,大事小情都要过问,整天忙忙碌碌,无所作为;一种是集中精力抓大事,而把日常事务交给下属去做,工作有条不紊,成效显著。对以上两种人,下属更喜欢哪一种?当然是后一种。因为没有一个下属不把上司交代的任务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而对领导来说,不善于运用委托艺术,只能成为瞎忙的事务主义者。
你对下属的信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战争年代,当某一级指挥员牺牲时,上级马上指定代理人,有时甚至临时指定一个士兵来代理排长、连长或更高级的军官,这些受命于危难的军官或士兵,往往能出色完成任务,道理何在?
高度的信任必然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当一个人得到完全信任时,就会以其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你要是给予下属充分的信任,他绝对会玩命地为你干活。
通常最令下属头疼的是,口头讲信任,而实际不放心;上午把权力委托给下属,下午又借故把权力收回去,弄得下属无所适从,这样做肯定会引起下属的反感,久而久之,就会对上司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这是一定要注意的。少数领导自以为胜任有余,又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有这种思维和行为的人,过去可能是一个“将才”,现在他一定是在向“庸才”过渡。
上下之间缺少信任容易祸起萧墙。许多领导对下属总是放心不下,总要亲自去干自认为只有自己才能胜任的事情;或指指点点,以示自己的权威。须知这种在具体操作上把自己凌驾于下属之上的做法,至少是在破坏下属的心理情绪。长此以往,下属的心理可能会产生别样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一旦被人利诱,不管是对团队还是对领导来说,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保持疑人之心可有效规避用人风险。当前,我们考察人才多习惯于查阅人事档案,了解其工作经历和背景情况,但真正要考察下属的信誉度和职业的操守却无从下手。这方面,国外的考察方法可以借鉴,他们多是从犯罪背景、驾照违章、银行信用、工商赔偿、司法证明、民事核查等有关内容入手,这种客观相对的“疑”,才是有效规避用人风险的保证。
疑人,是主观上的东西,人才,却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稍有怀疑就不用,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对一些难以替代的独特型人才怎么办呢?有一套严密的管理监督制度,任何疑人都可用。所以,在战略上要相信人,战术上要怀疑人。
雍正皇帝主张“以临事经验方可信任”,他之所以对有争议、难驾驭的人如此自信,在于他敢下狠手。正如他说的,“逃不出朕手中”。比如,对年羹尧的使用,一方面大胆的放权,一方面加强监控,达到了在监督中使用的目的。
疑人疑用就像放风筝一样,风筝线过紧或过粗,就制约了风筝的上升,过松过细又会控制不住,甚至出现断线的危险。你应该明白,“疑”和“信”的平衡点就是这个最佳的风筝线,而这个平衡只有靠制度来解决。
疑人疑用必须用制度监督和权力制衡来做保证,在“赛马”中“相马”,在做事中考察,透过实际的工作,人的本性、才能和忠诚度都会显山露水。
比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起初也是尼克松的政敌,但尼克松就任总统后,捐弃前嫌任用基辛格为国务卿,取得了外交上瞩目的成就;唐朝的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忠实幕僚,多次建议太子除掉李世民,但李世民登上帝位后,反而重用魏征为宰相,并成为对照得失的一面“镜子”。
当然,用人不疑是与疑人不用的原则是关联的。对思想品质上有疑点的人,在能力上不能胜任的人,经过认真考察、研究,觉得不可信任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不要用。如果失之斟酌,盲目错用,会自食苦果的。
相关参考
齐桓公善于排除用才阻碍齐桓公曾问宁戚:“管仲年纪老了,将要离我而去,我担心国家的法令得不到推行,官吏不能尽忠职守,人民怨声载道,国家盗贼四起,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使坏人减少,人民丰衣足食呢?”宁
智囊,靠谋略智囊人才是领导决策的“外脑”,我们要靠“智囊”来获取谋略,所以要把“谋”的差事交给智囊。能不能用好智囊人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要和他玩心眼子,还不知道后面谁玩谁呢。破除陈旧观念。以人的外貌
团队精神是组织的生命之魂什么是团队?什么又是团队精神?团队有点像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就是说高人雅量的正人君子是不能用具体的器物来衡量的,他可以因势而变、随器成形。而团队呢,它是一个拥有共同目标、能
魏文侯任用乐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在位期间,礼贤下士,大胆起用人才,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关于魏文侯用人的故事,其中,魏文侯任用乐羊攻打中山国就是
岳飞之死,一直以来都是无数人心中十分悲愤的事情,很多人痛恨秦桧,痛恨宋高宗,如果当初不是那样的想法,又何至于会发生这样让人痛心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宋高宗之所以杀掉岳飞,是因为岳飞总是向他提出迎回二圣的
不能解难,要你何干“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毛泽东人们需要领导的原因,不是希望在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时候,有个人来对大家来指手画脚地显示权威,而
情商、逆商、胆商、智商,一个都不能少智商使人发现机会,情商使人利用机会,而胆商让人抓住机会,逆商使人不轻易放弃机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登山”来比喻,如果我们把人生的过程比作“登山”,那么,这个世界
诸葛亮用“七观”选将才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了领导应亲自考察下属,不可凭感情和印象用人,其所著的《将苑·知人性》中提出了“七观”的选才法,他认为要从人才的“志”、“辨”、“谋”、“难”、“性”、“廉”、
执行力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初而未能慎终,往往容易酿成人生之憾。做事若不能慎终,往往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做人若不能慎终,则容易走入歧途、误人误己。开好局、起好步十分重要,但始终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圆
用“八看”法考察人才相对比较全面“八看”法,是从八个不同的经纬度来评价和考察人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其“德”、“能”、“勤”、“绩”等情况。远看潜力。潜才一般能在工作中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所谓小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