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用才不慎,全盘皆输
Posted 人才
篇首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用才不慎,全盘皆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用才不慎,全盘皆输
用才不慎,全盘皆输
人才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如虎添翼,用得不好损害事业。古往今来,领导在识才用人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可太多了。
善恶大才。一般来说,有大才之人,不是大善,必是大恶,不是流芳百世,就是遗臭万年,这都是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老话说的“无才便是德”,“有才便无德”,就是说德才往往很难兼备。比如说,历朝历代的大奸臣,一旦被帝王宠爱有加、推崇备至、权倾朝野的时候,便开始结党营私、招权纳贿、排除异己,直至最后落个千古骂名。
大才人物犹如利器,用好了利国辅民,反之是自伤自残,你要是看到了这一点,你就会很小心地对待大才。一方面要给以信任,但也要用制度监督他的行为;另一方面也不要长期倚重大才,要注意培养新秀,形成一个人才延续和接班的良性机制。你可在他功成名就后给他来个“杯酒释兵权”,这样对上对下、对大家都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作为大才之人一定要正确地看待自己,历史上恃才放旷的人,多数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三国演义》中的许攸、杨修都有旷世之才,但都恃才傲物,放荡不羁,最终被嫉杀。所以,在功成名就时该退就退,这样淡泊名利、权势和地位,反倒能安身立命、保全名誉。
难封李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得是冯唐和李广都是难得的将才,冯唐因为年龄大了错过了使用的黄金期,李广虽然一生战斗无数,却因为不善于拍马屁,仗着自己立过一些战功,恃才而骄,总是和他的上司搞不好关系,长期得不到提拔,最终因一些小的过失而愤愤自杀,以至于酿成了历史悲剧。
李广这类人才,有较高的群众威信,属于团队中有分量的角色。他的业务技术水平虽然很高,也干了很多活儿,但有时恃才无恐,倚老抗上,他的自尊心和追求晋升的愿望一旦受挫,很容易做出英雄气短的事情。很显然,这类人才属于“顺毛驴”,你用好了,团队的经营顺风顺水,用得不好,足以煽心祸乱。
我们要提醒年轻的领导们,一定不要怠慢这种资历很老的下属,想要大用要靠薪酬激励,小用要靠心理安抚,如果是闲用更要靠严格的监督,不能让他们像弼马温上天宫一样无事生非。对他们也不要不理不睬,最好是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干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发挥他的超长之才,并逐渐规范他们的行为,收拢他们狂野散漫的习性。
股肱重臣。“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人们对诸葛亮的治世之才,特别是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赞不绝口。
像诸葛亮这样的高管人才,有着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管理才能,但是,在团队的经营过程中,你要是依仗这类人才,那么,他的权力就会高度集中,出现事无巨细和专权专断的问题,而其他的人才或多或少都会笼罩在这样的“强人”阴影下,新人无法辈出。
现代团队的管理靠的是制度和文化的运作,而不是仅靠一两个“大拿”,所以,人才要多样化一些,尽量避免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兴衰怪圈,团队才能走出“人亡政息”、“人走茶凉”的不利局面。
自荐毛遂。在中国的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个普通的门客,仗着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楚、赵合纵,得到了“胜过百万之师”的美誉。但是,历史上的“毛遂之死”却鲜为人知。
据史料记载:由于毛遂促成楚、赵合纵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从而得到平原君的赏识。第二年,燕国派大将军粟腹领兵大举进犯赵国,由于平原君没有意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并非带兵打仗的“帅才”,便保举他统帅大军前去御敌。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粟腹杀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愧万分,自刎身亡。
从“毛遂自荐”到“毛遂自刎”短短一年,毛遂便从人生的顶峰跌落到低谷,您看看,用人不适其性,盲目滥用人才,又不搞调查研究,以至于酿成了用人上的一大败笔。
贤才并非易用,良器未必易成,人才的使用自有其规律,我们要切记用才要适性。
潇洒曹参。汉孝惠帝时,曹参当了宰相,但他却像个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汉孝惠帝对他“无为而治”很不满意,曹参却说:“我们的才赶不上高祖和萧何,只要恪守职责,贯彻先祖的既定政策而避免失误就行了。”这就是“萧规曹随”的典故。
对于团队而言,稳定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而创新是其长治久安的灵魂,稳定和创新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对于一个有着优良历史的团队而言,高层管理者要突破和超越前人的业绩,特别是要突破前人既定且经过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策略,难度和风险会很高。曹参之辈们很聪明,与其“心苦辛苦”,不如“墨守成规”做个太平宰相。
你在使用这样的人才时,要给他们适当的加压,下达适度的目标任务,不能让他们整天轻飘飘的。需要注意的是,给他们定目标任务时,不要脱离团队的客观实际和个人的实际能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冒牌南郭。人们把不懂装懂、滥竽充数的人称为“南郭先生”,可是,南郭先生还有自知之明,一看要露馅,拔腿就跑。如今,现代职场上南郭们早已吸取了前辈的教训,通过更为迷惑的障眼法,用一些假文凭、留学经历、专业证书和一定的关系背景来蒙蔽我们。
通常,我们干一些大项的工作,需要大家来配合,个人的绩效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表现,加上监督不到位,有时,只能用这些外向的指标来评判人才的价值,这就是产生现代南郭的客观原因。你要想让他们原形毕露,很简单,把责任目标具体化,把责任分解到个人身上,责任越具体,人的潜能发挥得越充分,耍滑头的人会越少,而优秀人才发挥的空间就越大,这样,不仅能挖掘人才,还能使“南郭先生”走人。
老矣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成为人才使用上的一大笑柄。廉颇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他在退休后,仍然希望发挥余热、为国效力。赵王也有意启用,就派人去考察。可是派去的这个人是个势利小人,因为廉颇没有给他红包,他向赵王汇报说:“廉颇已经老得不中用了”,于是赵王打消了再用廉颇的念头,一代名将就这样失去了最后一次报效国家的机会。
其实,这件事的主要责任还是在赵王身上,他只要派一个得力的人去考察廉颇,或者直接把廉颇招来一看就知道。像廉颇这样一个有分量的将才,正是其他列国挖掘的对象,即使老得不中用了,也要养在身边,不能为敌国所用。像赵王这种隔板猜物、蜻蜓点水般的做法,我们可一定要注意。
震主功臣。团队中的一流人才,多是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他们成绩显著,贡献突出,是团队绩效的“源头”,也是上司倚重的顶梁柱。但是,这部分“功臣”也存在自尊心强,居功自傲,自感特殊,目空一切,甚至功高震主、咄咄逼人、盛气凌人的毛病。
你怎么来看待他们呢?你要冷静分析,再大的功臣也是常人,难免有不良的表现,有时免不了办错事、说错话,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要体谅功臣的处境,在关键时刻要为其撑腰打气,鼓劲壮胆。对个别恣意妄为的人,要进行善意地规劝,让他们明白“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突出的业绩既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人性缺点的放大镜”、“不换思想就换人”这些道理,这样教有方,管有法,奖有据,刚柔相济,恩威并重,用好这些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得志小人。在团队中,有一些很能巴结上司、踩着别人向上爬的人,大家叫这些人“小人”。这种小人对团队的危害相当大。一旦他们得志了,便会捣鬼整人,狐假虎威,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我们在提拔下属时,可以让员工们来自荐或者推荐,这有点像国外的“民选”,他能把真正代表民意的人、口碑好的人、容易服众的人才选出来,这类人才通常是领导管理基层的好帮手。小人就不行了,他只唯上不唯下,只对上司负责,不对下属负责,经常是报喜不报忧,甚至欺上瞒下,这样的人谁还会选他呢?可能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造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呢,其实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民选”的人才要经过高层任命,对于明显不行的人也可以否决。
这种管理方式在国外普遍采用,基层一线主管一半是“民选”的,中层领导的三分之二是一线主管中“推选”出来的,真正的高层领导往往都是从一线岗位上干起来的。高层领导最好不要从外部招聘,否则,容易降低员工们的凝聚力,这对团队将是最大的损失。
闲云野鹤。一些领导总在抱怨单位“闲人”太多,可用的人太少了。分析一下这些闲人,不外乎是一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力平平的寡能者;不务正业,干正事不行、旁事有余的偏能者,甚至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自暴自弃者;还有的是因政见、性格、办事风格不被上司看好的在野者,被排除在领导用人视线之外,这样一来,难怪可用之人就很少了。
单位里忙闲不均,忙者被鞭打快牛、叫苦不迭,闲者喝茶看报、网上游戏,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恐怕还在领导身上。俗话说,无事生非,在野者往往容易同病相怜,聚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潜在的反作用力,会给你的管理造成很大的麻烦,切不可轻看这些“闲人”。
闲人未必无用,能力寡、能力偏,都是相对于岗位来说的,在这个岗位不行,不代表在那个岗位不行,只要把这些闲才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其他人才组合搭配使用也许还行。我们如果能创造出机会均等的环境和氛围,说不定这些“闲才”还会成为“贤才”呢!
相关参考
齐桓公善于排除用才阻碍齐桓公曾问宁戚:“管仲年纪老了,将要离我而去,我担心国家的法令得不到推行,官吏不能尽忠职守,人民怨声载道,国家盗贼四起,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使坏人减少,人民丰衣足食呢?”宁
建文帝华中古典百战文/刘黎平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动叛乱,公开向建文帝开战。于是大明王朝进入一场惨烈的“南北战争”。这时候处于南方的建文帝,其手下已经无多少大将可用,而北方的
项伯舞剑只是起因,良人相助又有何用,项羽做事不给力致全盘皆输
项伯何人,乃项羽叔父也。可能很多人觉得项羽怎么都是跟他叔父起事,两次转折也都是皆因其叔父,如果当初不听从他叔父的话,可能项羽就建立起楚国,成为江东父老心中的大赢家了,历史上也就没有刘邦这个人物,可这一
岗位用才如选马配鞍骨干,要忠诚骨干是在一线岗位执行任务的关键人物,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他们是团队主管的后备人才和培养对象。选用骨干不但要考虑其业务素质,要有一定的复合型潜质,最重要是要重点考查“忠诚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得人才者中兴,失人才者衰亡,其教训已屡见不鲜矣!人才是什么?人才是一群具有鲜明特性、特殊的人。既然是特殊的人,你就要利用好他们。这就需要你遵循一定的用才规矩,如果违反了这个
副职,重配合副职领导是正职的助手,是协助正职统筹全盘而又负责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具体工作的领导。选用副职主要是看其对正职的认知程度高不高,也就是对正职服不服气,有没有协调配合意识,如果连最基本的这一点都
风格迥异的用人名家姜太公不会钓鱼,但却很会用人姜太公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对用才看得更细致,他说:“嘴里唠唠叨叨,不干不净,整天如此,躺下都不停,让众人讨厌,这种人可以让他管理街区,盘查坏人,发
忌胆大妄为胆大妄为意指胆子很大,做事不经思考,泛指毫无顾忌地干坏事或大胆地乱做事。武则天《臣轨·慎密章》云,“事不慎者,取败之道。”明代名臣薛瑄说:“圣贤成大事业者,从战战兢兢之小心来。”清人高廷瑶指
人才学初探(倪平著)★领导者须胸怀宽阔,善于用人。(人才荟萃,江百川成海)。★爱才,识才,善于用才。★“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才能,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不是靠捧场捧出来的。由实践而显现,由实践
我们这个世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动点儿脑筋。哪怕你胜券在握铁证如山,也得万分谨慎。一个没留神,大意一扳手,就是全盘皆输。>> 栗姬就做了这样的事情。>> 如果,她不把金王孙安排在一个没有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