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既要不拘一格,也要破格有度

Posted 人才

篇首语:究竟什么是真理?——不可驳倒的谬误便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既要不拘一格,也要破格有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既要不拘一格,也要破格有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往今来,得人才者中兴,失人才者衰亡,其教训已屡见不鲜矣!人才是什么?人才是一群具有鲜明特性、特殊的人。既然是特殊的人,你就要利用好他们。这就需要你遵循一定的用才规矩,如果违反了这个规矩,可能会出现用非其人、浪费人才、才不称位的问题,甚至还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既要不拘一格,也要破格有度

“地无四方,人无异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开明君主,有一次他封赏功臣,他的叔父李神通自恃是皇叔,出头争功。李世民说道:“齐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正是因为李世民用人唯才,不必亲仇,他才网罗到一大批良才,重要的谋臣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而武将有李靖、秦琼、尉迟恭、罗成等,这些人才对他夺取皇位、开创“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起到关键的作用。

领导能不能实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关键在于你的胸怀和魄力。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举贤任能方面向来是从公用贤,即使是对自己有成见的人,他也能秉公推荐。欧阳修曾向皇帝举荐过三名可以为宰相的人:

一个是王安石,曾给欧阳修写过一首诗:“他日尚能窥孟子,此身安敢望韩公。”他把自己比作孟子,而将欧阳修比作韩愈,暗寓贬低之意。

第二个是吕公望,在“庆历新政”后,攻击欧阳修和范仲淹是一党,使其遭到贬罚。

第三是司马光,他曾在与王安石发生政见之争中,指责欧阳修蛊惑人心。欧阳修不计前嫌、以公推荐,令后人很佩服,说他能不计前嫌、忘掉宿怨,做到了以公用才。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你要是看重他的能力,就不要管他是什么身份。人才的价值在使用,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历史上的曹操也是一个唯才是举的典范,比如曹操对张辽能“不念旧恶”,对任峻则“才尽其用”,对郭嘉言听计从,此外,曹操还能用度外之人,比如刘备,明摆着是三心二意、左右摇摆的人物,曹操也一概用之。曹操思贤若渴、广揽人才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他看上的人,都能不拘一格,为其所用,曹魏集团聚集了当时最大的人才阵营。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的阵营中,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陈平是游士,樊哙是屠夫,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无业游民。刘邦把这些出身低下但各具不同才能的人组织起来,各用所长,遂成霸业。

还有更绝的,商朝武丁即位后,“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他三年不过问朝政,把国事托付给大臣处理,自己则深入民间,到处巡查暗访人才。他曾听说一个名为“说”的人很有才能,就亲自找到了他。可找到他时,才发现他竟是一个被镣铐捆着的奴隶,武丁毅然将其“举以为相”。武丁有这样胸怀和魄力,你说说,殷国能不兴旺吗?

一般来说,论资排辈提拔骨干,能压制人才、鼓励“阿混”,但像古代君王们这样不拘一格的把人才拔得如此之高,也会有一些弊端:

张居正用“器必试而知其钝,马必驾而知良驽”来说明对人才应该“试之以事,任知以事,更考其成”。如果升迁速度过快,不但对人才的业绩无从考察,还会使人才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岗位锤炼,不利于其积累经验。

在岗位蜻蜓点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来不及施政就升迁,还容易招致同辈的妒忌不满,这种情绪也会蔓延到其他部门,也会影响整体工作。

有心当官,无心干事,这山望着那山高,在这个台阶上还没有站稳,就想“挪挪窝”,甚至伸手要官,这些不良习气也容易导致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晋升职务尽量不要超越正常的阶层。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越级提拔。不管个人才能有多高,即使要培养成为中高层的领导,也必须要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其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

特殊情况下的破格提拔,要采取一系列过渡措施,让其能力水平有相当的曝光度,以提高其知名度和信服力,这样既破格有度,又不拘一格,也能使大家对人才有一个提拔后的心里适应度和认同感。

相关参考

领导谋略 领导的批评要有度

28.领导的批评要有度以理服人有尺度;诚心劝导有温度;刚柔并济有硬度;循循善诱有风度。批评必须出于善意,必须掌握事实,必须注意方法,必须把握时机。批评向来有两重性,批评可以变成动力,变成转机;批评也可

领导谋略 落实到位:既要中看,更要管用

落实到位:既要中看,更要管用某厂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无奈之下,他们高薪请来一位德国管理专家任CEO。员工们都为之一振,翘首盼望这位德国“大管家”能带来耳目一新的管理办法,能将厂子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但出

领导谋略 忽必烈慧眼识英才——打破常规,不拘资历

忽必烈慧眼识英才——打破常规,不拘资历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一生征战,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在他建国治政、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多英才被

领导谋略 适中:物极变,盛极衰

适中:物极变,盛极衰一位领袖说过:“真理再向前迈出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西方的格言也认为:“增加真理,就是减小真理”。这些话似乎告诫我们,要刚柔相济,张弛有度,这样就能进入一种兼收并蓄、收放自如、游

领导谋略 事不关己,不要高高挂起

事不关己,不要高高挂起外向性矛盾,就是他人之间发生了矛盾。而你呢,作为一个旁观者,这个时候,就不要坐山观虎斗了,在自己有能力帮助调解的时候,也要伸一把手,因为旁观者最清嘛!上司之间矛盾。由于每个上司的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竹林七贤不拘礼法

竹林七贤不拘礼法曹魏末年,是最不和平的时期。为争夺政权,司马懿父子三人与魏室宗亲曹爽的政治集团进行了残酷的斗争,致使朝政荒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些饱学之士除报国无门外,还有性命之忧。所以,他们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個人再善良,也要記住這三點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個人的軟弱,相當於縱容了別人的欺負。性格的軟弱,是自我傷害,也是自我毀滅。正所謂“過剛易折,過柔則靡”。做人一定要有度!一味地遷就別人,反而會一次次損傷自己。所以,在

领导曹操有何错误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在汉末那个注重出身的年代,曹操却公开表示“唯才是举”,只要是有一技之长,不论出身是否贫贱,不论私德是否有亏,都可以在曹操手下找到一席之地。而对于那些有才华的贤人,曹操往往纡尊降贵,屈

领导谋略 智囊,靠谋略

智囊,靠谋略智囊人才是领导决策的“外脑”,我们要靠“智囊”来获取谋略,所以要把“谋”的差事交给智囊。能不能用好智囊人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要和他玩心眼子,还不知道后面谁玩谁呢。破除陈旧观念。以人的外貌

领导谋略 领导的立身之本

25.领导的立身之本领导在“得到”与“失去”中应首先选择“失去”;领导在“利益”与“正义”中应首先选择“正义”;领导在“享乐”与“辛劳”中应首先选择“辛劳”;领导在“索取”与“奉献”中应首先选择“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