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忽必烈慧眼识英才——打破常规,不拘资历
Posted 丞相
篇首语:地球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忽必烈慧眼识英才——打破常规,不拘资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忽必烈慧眼识英才——打破常规,不拘资历
忽必烈慧眼识英才——打破常规,不拘资历
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一生征战,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在他建国治政、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多英才被他识中,不计出身、不看资历、唯才是用的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他把18岁的安童任命为丞相就是一个例证。
安童是元初“开国四杰”之首蒙古名将木华黎的四世孙,因其父亲霸突鲁追随忽必烈攻城有功,在元朝建国后,他13岁就被“召入长宿卫,位上百僚之上”。但安童一点儿也不愿意倚仗着祖辈的功劳的荫庇,而是树立大志,勤奋学习。每次退朝的时候总向朝中老臣请教问题,避开那些无所事事的同龄人。
中统四年(1263),同忽必烈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因军心涣散,粮草也无以为继而无法再战,被迫结束了长达五年的汗位之争。在如何处置跟随阿里不哥的手下人时,因安童在旁边,忽必烈就随口问安童:“我想把他们都杀了,以绝后患,你以为如何?”
安童回答说:“人各为其主,他们跟随阿里不哥也是身不由己,这是当初的选择决定的。陛下您建立大业不久,正是用人之际,要是因为一己之愤而杀了这些人,传出去,一方面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不敢前来,另一方面也给那些尚未归附的人传递了一个不好的信号。”
忽必烈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一个16岁的少年竟然说出这样有见识的话来,惊讶地说:“你年纪轻轻,从哪里知道的这些道理?我正是这么想的!”
从此,忽必烈对安童就更加另眼相待了。
至元二年(1265),忽必烈看安童处世练达、办事果断、为人稳重,就封他为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食邑增加到四千户,这在同朝的官员里面,算是很少见的。
18岁的安童却不肯接受,他说:“现在全国虽然已经安定了三方,但江南还尚未归附,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任以这么大的重任,恐怕四方会因此而轻视朝廷,觉得我朝无人,不太妥当。”
忽必烈听后深受感动,想了一下坚决地说:“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不需要再考虑了。你不要再推辞了。”于是,18岁的安童就成了大元朝的中书右丞相。
至元五年(1339),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等人想架空安童,于是就密议成立尚书省,先向忽必烈奏请把安童升职为太师,位居三公之位。忽必烈就把这件事交给大臣们讨论。大臣商挺极力反对,他说:“安童是咱们大元国的柱石,如果位列三公之上,就是给了他一个虚名而剥夺了他的实权,实在是不能做。”忽必烈最终同意了商挺的意见,维护了安童的地位。
◆元世祖忽必烈
谋略智慧
用一个18岁的年轻人为丞相,这在大一统的王朝中,甚至直至今日也是绝无仅有的。忽必烈却抛开年龄、官阶、门第、资格,只从实际的才能出发,只要他认为安童有丞相之能,就大胆录用,破格提拔,“得一人而天下兴”,为自己的江山社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都以无畏的胆略,打破常规,把“名节、门第、资历”的选才标准统统抛开,提出挑战性的选才标准——任人唯贤。
相关参考
借你一双慧眼,辨析乱眼迷才所谓人才,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用人讲究德才兼备,但不能求全责备。正确地识别人才,你就要辩证地看待人才。德高不等于才高。德和才,既相联系,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得人才者中兴,失人才者衰亡,其教训已屡见不鲜矣!人才是什么?人才是一群具有鲜明特性、特殊的人。既然是特殊的人,你就要利用好他们。这就需要你遵循一定的用才规矩,如果违反了这个
庄子识人看“九征”庄子是一位善于从工作生活中总结识人之法的高手。他从“远”、“近”、“烦”、“卒”、“危”、“急”、“财”、“酒”、“色”九个方面,来考察人的忠诚、恭敬、能力、品性、廉洁、操仪等方面素
贵由即汗位不到两年,便突然死去,蒙古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越演越烈。1251年,蒙古的王公们推举忽必烈的哥哥蒙哥为大汗。忽必烈领导关中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汉地的军政事务。过了两年,忽必烈
1275年,蒙古大军南下,宋王朝再次面临亡国危机。群臣纷纷逃离首都临安,而此时的皇帝仅有4岁。谢太后无奈之下发布诏书,号召天下人勤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危难时刻,积极勤王的是一位风流潇洒的状元郎
...又岂会成为雄霸整个中原,乃至欧亚大陆的王者。论军事谋略及政治才能,蒙哥与忽必烈都只在伯仲之间。早在拖雷在世之时,蒙哥就已显露出骁勇善战的本色,因而颇受前任大汗窝阔台的喜爱,不仅将他收为义子,更许他久居...
与秦始皇一样,汉武帝的用人之道也是独树一帜。两人都能做到知人善任、维才是举,但用人风格又各有不同。> 关于汉武帝用人方面,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汉武帝在郎署见一个老头子,白发苍苍,步
魏惠王夺得魏国君主的宝座后,东征西讨,虽说败多胜少,但周边诸侯对魏国也颇有些忌惮。鲁、宋、卫、韩等甚至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然而,到了后来,魏国却不断丧师割地,走向衰败。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这
...又岂会成为雄霸整个中原,乃至欧亚大陆的王者。论军事谋略及政治才能,蒙哥与忽必烈都只在伯仲之间。早在拖雷在世之时,蒙哥就已显露出骁勇善战的本色,因而颇受前任大汗窝阔台的喜爱,不仅将他收为义子,更许他久居...
...又岂会成为雄霸整个中原,乃至欧亚大陆的王者。论军事谋略及政治才能,蒙哥与忽必烈都只在伯仲之间。早在拖雷在世之时,蒙哥就已显露出骁勇善战的本色,因而颇受前任大汗窝阔台的喜爱,不仅将他收为义子,更许他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