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谋略 柳传志的追随者
篇首语:少量的常识,当得大量的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柳传志的追随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柳传志的追随者
柳传志的追随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导能力绝不是一个领导职位就能赋予的,没有追随者的领导剩下的只是职权威慑的空壳。是追随者成就了领导者,领导的过程就是争取追随者的过程。柳传志争取追随者的第一步——“人行得正”。“在公司里面,我对他们要求挺严格,大家还都信我。甚至离开公司的人,想自己发展的人,也不会出去说联想不好。这其中,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绝不搞宗派,绝不给自己谋私利。不仅是不谋私利,对人处事还要公正。今天我把A训了一通,明天当他发现其他人犯了错误也一样挨训的时候,他就不会感到委屈。”
争取追随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很重要,“创业的时候,我没高报酬,我吸引谁?就凭着我多干、能力强、拿得少来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的老同志。”
“要部下信你,还要有具体办法,通过实践证明你的办法是对的。我跟下级交往,事情怎么决定有三个原则:同事提出的想法,我自己想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按照人家的想法做。当我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谁对谁错,发生争执的时候,我采取的办法是,按你说的做,但是我要把我的忠告告诉你,最后要找后账,成与否要有个总结。你做对了,表扬你,承认你对,我再反思我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你做错了,你得给我说明白,当初为什么不按我说的做,我的话你为什么不认真考虑。第三种情况是,当我把事想清楚了,我就坚决地按照我想的做。”
“第二种情形很重要,不独断专行,尊重人家意见,但是要找后账。这样做会大大增加自己的势能。”
“其次,是取信于领导,取信于用户和合作者,取信于员工。说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不然你就别说。联想定的指标全都不冒,联想定的指标肯定是超额完成,谁也不敢说大话。另外,公司立的规矩一定要不管不顾地坚持,比如公司开会迟到罚站的规矩,传了十几年了,传下来不容易,因为不断地来新人,谁信这个。”
在领导方式方面,柳传志认为,当企业小的时候,或者刚开始做一件全新的项目的时候,领导一定要身先士卒,那个时候领导是演员,要上窜下跳自己去演。但是当公司上了一定规模以后,一定要退下来。“要做大事,非得退下来,用人去做。如果我一直身先士卒,就没有今天的联想了,我现在已经退到了制片人的角色。现在包括主持策划,都是由年轻人自己搞,杨元庆他们自己的事由他主持策划,我只是谈谈未来的方向。”
柳传志选年轻人,第一要看有没有上进心。“年轻人能不能被培养,上进心强不强非常重要。关键时候他说不干了,就想学卖馅饼的老太太,挣那份钱就完了,这样的人在联想做到一定层次,到外国公司去,待遇会比联想高。联想要培养的是更在乎舞台和自我表现机会的年轻人,要培养能把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富强结合在一起的年轻人。其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强烈的感觉。看足球的人那么多,其实就是想看中国赢。我那么爱看足球,惠普请我去看世界杯赛,我倒不一定去。全是外国人在踢,我看他们干嘛。老百姓看中国队踢输了,那种表情,实际上是一种爱国情。男子汉如果没有这种劲头,他就没什么意思了。企业真正要做好,总得有一批这样的人,真的是为国家、为民族富强,把职业变成事业的人。纯粹求职的人,在联想没有大的发展。”
“第二,这个年轻人的悟性要强。什么能妨碍悟性的发展?是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悟性无非是善于总结的意思,但过高地看自己,容易忽视别人的经验,不能领悟别人的精彩之处,这种人挺多。有很多人有一定的能力,聪明而已,达不到智慧的程度。有的人个性很强,强到外力砸不破的时候,这个人也没有培养前途。另外,人如果不能有自知之明,同事做了八分,他也做了八分,他把他做的事看成十分,把同事做的事看成六分,他要这么看,关系就没法相处,也没办法进步。”
通过多年的培养,柳传志认为自己麾下已经有了五六个高层次的年轻人,他们不仅有实践经验,而且能把实践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基础,用在新的行业里面照样能开拓新的局面。
柳传志曾在科学院干部局工作过一年,他所在的处是领导干部处,专门认定各个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和所长。“如果院党组成员对这个所的情况了解,我们说什么话都没有用。如果他不了解,那么我们说什么是什么。但是,我们又能够对那个所了解多深刻呢?我是学计算机的,要我到化学所配班子,我懂什么?我知道一般常规是怎么配班子,我认为那样做不行,不符合客观规律,弄不好就会乱点鸳鸯谱。干部的四项标准,革命化、年轻化,非常泛泛,很空,符合四项标准的人很多很多,就像找对象,没见面之前,一个1. 72米、一个1. 71米,选1. 72米的吧,其实1. 72米比1. 71米差不了多少。”
所以,柳传志培养干部十分慎重。他说:“杨元庆、郭为那个时候,公司人少,他们又特别出类拔萃,很快进入重点培养对象。但今天有这么多年轻人,怎么选择,倒是我很费脑筋的课题,是我最重要的事。”
相关参考
柳传志的“商业童年”1984年,柳传志刚开始创业不久就吃了苦头。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
柳传志的驭人术联想这家创建于1984年11月,当时只有11人的小公司,为何能如此快速地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这得益于柳传志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与时俱进的人才战略。第一阶段:大船结构亲情文化时间记忆:
42度下孵小鸡柳传志曾将联想诞生之初的外部环境比喻为“42度下孵小鸡”,但他所遭遇的挑战远不止如此。柳传志:“说到底,艰难有两类,一类是大环境不太好。比如我以前说,42度下一个鸡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能
“教父”是这样炼成的在外界一片争议甚至非议声中,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正式对外宣布:柳传志重新出任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回归首席执行官一职。柳传志冒着在别人看来是“晚节不保”的告诫重执联想董
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基本读解柳传志常用的比喻之一是“登珠峰”。但最为奇特的一点是,他能在一个中国商业文化断代的时期,在自己内心里勾勒出一座珠峰。在百废待兴的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很难评判什么是一名优秀创
联想的10个有影响的管理实践柳传志谈到企业应对危机之道,核心就是两个关键词:调战略,练内功。管理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致命软肋,即使在今天。本文将为你解读联想最不能忽视的管理实践。最早将品牌上升到战略高度在
融资,给软银孙正义讲了一个50亿前景的故事仅有想象力离成功还很遥远,但没有想象力也不行。做生意略显“保守”的江南春还缺乏一些“幻觉”。在他对分众模式的早期预期中,远没有今天的规模,今天强大的分众是江南
商铭——中国生意场鉴诫警训集(周建设著,大连出版社,1994年,18万字)这本书充分占有我国近几年来无数公司老板、商界人士以重大代价换来的商战秘密和宝贵经验,融汇吸收当今世界典型的商战术数和经营理念,
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是别出心裁,要求人们摆脱传统的思维、陈规陋习的束缚,用常人想像不到的方法获得成功。犹太商人经商的谋略有很多,发散性思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尤其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与广告宣传方面。世界
淘宝的秘籍互联网没有永远的优势,但淘宝毕竟将即时通讯的领先优势持续了5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C2C成交额达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