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谋略 “教父”是这样炼成的

Posted 企业

篇首语: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教父”是这样炼成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教父”是这样炼成的

“教父”是这样炼成的

在外界一片争议甚至非议声中,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正式对外宣布:柳传志重新出任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回归首席执行官一职。

柳传志冒着在别人看来是“晚节不保”的告诫重执联想董事长,原因是联想集团2008年第三季度9700万美元的亏损。自2004年卸任董事局主席后,柳传志一般情况下都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谈论联想集团,以免给人干预联想集团经营的印象。估计柳传志自己也从未想到,在将联想集团交到杨元庆手里后,自己会有重出江湖的一天。

人们总是在外界指指点点,却很少顾及比柳传志身家性命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牺牲精神。柳传志非常懂得包容和妥协,他在顽强地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时,也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那些他不能改变的东西。这就是柳传志能够直面危机并敢于担当的精神所在。

骨子里的敢于担当,这是联想和联想的继任者们能够走得更远的力量和源泉。在柳传志看来,联想是他的命,他在危机面前号召联想人要珍惜联想今天的命,联想的命运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什么叫伟大的公司,柳传志给出的答案是:经得起时间考验,有一定吨位(实力、规模、影响力),最重要的是社会贡献,能够为中国的国家品牌,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为中国的科技进步、企业管理和文化输出作出贡献。

“既要改革,还不能做改革的牺牲者”,这句话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家的辛酸苦辣。

1998年,朱镕基总理召见柳传志,向他了解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柳传志直言不讳地说,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不断地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政策风险,让他们这些做企业的常常感到战战兢兢。

柳传志说这番话有可能是在给他正在做的联想改制埋个伏笔。1997年,他刚刚在公司成立职工持股会,说服财政部和国有资产管理局同意将国有股的35%股权出让给联想的员工。这是他以“拐大弯”的方式,通过精心的设计策划和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达成的成果。但他心里还不踏实,那时候柳倪之争还未结束,倪光南告他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直到1999年这件事才结案,上级通过调查认定柳传志是清白的,倪光南从联想出局。

在过去的十年里,国企改制和国退民进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大主线。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中国公司的变革如果按主题来分界,1998年正好是一条分界线,此前的主题是经营机制的转变,此后则是产权的重组与清晰化。但后者的改革一直是在政策界定混沌不清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这里既充满了可钻的政策漏洞,也布满了政策陷阱和风险。

在这场企业产权改革的浪潮中,为数不少的优秀企业家,如健力宝的李经纬、伊利的郑俊怀、科龙的潘宁等都栽了跟头,前两个锒铛入狱,后一个黯然远走加拿大。而海尔、长虹、海信、春兰等企业的改制方案都先后被叫停,中途夭折。

在复杂的环境和巨大的风险下,企业的产权改革无疑是一场冒险游戏。但在明晰联想的股权上,柳传志却表现出了超人一等的政治家般的谋略和远见,以及与现行体制周旋的决心与耐心。“既要改革,还不能做改革的牺牲者”,这是他给产权改革所定的原则。2000年,联想职工持股会拥有的35%股权分红正式派发,柳传志和与他一起创业的伙伴们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

同样以“拐大弯”的方式,2000年,柳传志在自己56岁、离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还差四年的时候,就平稳妥善地解决了接班人问题。2000年是柳传志24年从商史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柳传志将联想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了他精心培养的两位接班人杨元庆和郭为,自己则“退居二线”。在外界看来,柳传志时代将自此谢幕,之后他将放马南山,颐养天年,以高尔夫和旅游为伴。但谁也没想到他在半退休状态下,在联想控股——这家代表大股东中国科学院,从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每年获取分红的母公司里,又开创出一片全新的事业,再造出多个“新联想”。自己也漂亮地完成了从一名实业家向一名长袖善舞的资本家的转变。

现在的联想控股已经确立了风险投资、房地产和并购投资三大业务方向,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和弘毅投资三家子公司,推出了三位新的领军人物:朱立南、陈国栋和赵令欢。三家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都运作得风生水起。

不能不着重提一下弘毅投资,这家2003年成立的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眼下风头正劲,共管理着三期基金,总规模超过55亿元人民币。

2003年1月至今,弘毅投资已先后在金融、建材、医药、装备机械、消费品、连锁服务等多个行业累计投资12个项目,被投企业资产总额高达404亿元,其中被投企业又以国企为主。柳传志凭借他敏锐的政治和商业嗅觉,及时地捕捉到了国企改革进程中蕴藏的巨大机会。又以联想和其个人的声望以及联想的国有民营背景为依托,在这场商业游戏中左右逢源,势如破竹。

2004年12月8日,柳传志让自己的声望达到了顶点。这一天,他在数百个中外记者面前,代表联想集团在收购IBM个人电子计算机业务的文件上签字,震惊全世界。这一刻也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施海外收购的进程中标注上了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经过三年的艰难整合,“新联想”止住亏损,业务步入良性循环,已成功跳出全球跨国并购成功率不足30%的怪圈。

富有戏剧性的是,20年前柳传志和他的伙伴们正是以I B M的代理商开始了创业的历程。这是一个完美的历史巧合。

纵观柳传志25年的创业历史,对政治的谙熟,对环境变迁的敏感和适应,超强的学习能力,让其虽屡遇险滩,却总能化险为夷,屹立不倒,成为贯穿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代企业家中的“常青树”。

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评点中国当代企业家,戏称柳传志作为中国企业领袖,已经可以把自己的像挂在墙上供人顶礼膜拜,换句话说,他已经是中国企业家中教父级的人物。

柳传志对自己也有个评价,认为自己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或者说与时俱进的能力,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很到位的自我评价。事实上,在最近的10年里,柳传志在很多商业领域的实践和探索都开创了风气之先,从而深刻影响了中国企业界,也让他最终修炼出教父级的声望。


相关参考

商战谋略 乔布斯-从不良少年到苹果“教父”

从不良少年到苹果“教父”每一个成功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这些个性难以复制、弥足珍贵。乔布斯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狂妄自大、脾气暴躁、缺乏耐心的人。他的竞争对手甚至认为他就像撒旦一样让他们抓狂和绝

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一生因何三起三落

姚启圣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他是一个直性子的人,曾经藐视朝中的大臣,但是后来他却成了康熙手下一个最忠实的“奴才”,姚启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呢?姚启圣一直对康熙很衷心,并

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一生因何三起三落

姚启圣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他是一个直性子的人,曾经藐视朝中的大臣,但是后来他却成了康熙手下一个最忠实的“奴才”,姚启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呢?姚启圣一直对康熙很衷心,并

其一生因何三起三落 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

姚启圣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他是一个直性子的人,曾经藐视朝中的大臣,但是后来他却成了康熙手下一个最忠实的“奴才”,姚启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呢?姚启圣一直对康熙很衷心,并

其一生因何三起三落 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

...成了康熙手下一个最忠实的“奴才”,姚启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呢?姚启圣一直对康熙很衷心,并且为清朝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他的一生曾起起落落,这是为何呢?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人物 明朝第一贤后是如何炼成的

  马秀英是安徽宿州人,父亲名字不详,史书上只称「马公」,母亲叫郑媪,在马秀英很小的时候就死了。马秀英的父亲因为杀了人,从宿州逃到定远,把闺女托付给有交情的郭子兴,这样马秀英成了郭子兴的义女,寄养郭家

看古代高官的情妇是如何炼成的 情妇进化史

中国早就有“自古贪官多好色”的说法,而今“十个贪官九个色”的断定。情妇一职从古至今都是倍受热议却无法断绝的行业。中华几千年的情妇血泪史中才出了李师师这样一个典范,说明做一个成功的情妇比做一个清官还难。

苏联 苏联·1932年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表

1932年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表1932年,由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青年近卫军》杂志第四期上发表。小说根据作家亲身经历,描写了

商战谋略 广交朋友,争取回头客

一提到商人,有不少人产生一种错觉:商人唯利是图,斤斤计较。商场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人,然而,真正有成就的商人都是注重商业道德的、是有情有义的。不少精明的商人更愿意把顾客看成为是自己的朋友,他们有这样一种

魏武卒是如何炼成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魏武卒是如何炼成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谈及战国强兵,人们第一印象是赵国铁骑和大秦精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铁骑纵横天下,大秦精锐也要避其锋芒;大秦精锐最终摧枯拉朽一扫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