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高官的情妇是如何炼成的 情妇进化史
Posted
篇首语: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看古代高官的情妇是如何炼成的 情妇进化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看古代高官的情妇是如何炼成的 情妇进化史
中国早就有“自古贪官多好色”的说法,而今“十个贪官九个色”的断定。情妇一职从古至今都是倍受热议却无法断绝的行业。中华几千年的情妇血泪史中才出了李师师这样一个典范,说明做一个成功的情妇比做一个清官还难。
综观几千年的情妇史,可以知道没有几个情妇不是在政治的漩涡里风光和落难的,有的甚至把小性命也丢了。西施、赵姬、貂蝉、蔡文姬、杨玉环、李师师、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纵观中国历史上这十大情妇,她们大都卷入到政治漩涡中,尽管风光过,但下场基本上都是可悲的,即使不惨死也是跟随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抑郁而终,唯有大宋国的首席情妇兼国家一级演员李师师同学在名利双收后成功地摆脱了历史上最多才多艺的承包者赵徽宗,和自己的心上人梁山抢劫有限公司的首席男公关燕青同学搞了一张签证隐居去了,成为了“史上最成功的情妇”。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情妇,“奶”出水平,“奶”出风格,首先要积极吸取这些着名情妇的血泪教训。下面我们来看看,专业的情妇是怎么炼成的。
以下是规则的七大总结:
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承包期内,身体是自己的,也是承包者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承包者的,要有牺牲奉献精神,在这点上,我们的西施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一定不能和承包者的原配发生正面冲突。因为她的丈夫都被你抢了,如果你再威胁到她的地位,势必逼迫她全力以赴地对付你,这将使你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最终将会造成鱼死网破的局面,这是最蠢的情妇才干的事情,文学女青年董小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三、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千万不要卷入到政治漩涡当中,不要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思想,因为你的承包者不可能永远风光,杨玉环同学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四、在没有彻底摆脱现任承包者的情况下,一定不能和第三者甚至第四者有暧昧关系,否则,容易卷入冲突,背上一身的骂名,想那陈圆圆本来被大明公司的董事长崇祯秘密包养的,明面上,她还和地方干部吴三桂有法律上的夫妻关系,这就算了,小陈同学不知道怎么搞的,竟然还和农转非干部李自成也有一腿,最后惹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从此,我们的小陈同学背下了“祸水”的骂名。
五、投资一定要讲究“短平快”,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对没有政治前途的承包者,要趁早弃暗投明另寻新的承包者,如果你死心塌地地跟着没有政治前途的承包者,你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那十大情妇之一的李香君就是因为没有战略性的投资眼光,一败涂地!
六、千万不要逼迫承包者干他不愿意干的事情,如果你把承包者逼得狠了,不但你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财产没有机会享受,还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什么领导炸死情妇等等例子很多。
七、如果你知道你的承包者还承包着其他的女人,你即使生气也要保持克制和理智,以谦虚谨慎的面貌示“众奶”。
看好了吗?一定要看好了才入“情妇”这行,没有那金钢钻还是别揽那瓷器活为好,风险太大。
相关参考
希特勒55岁服壮阳药:为与情妇维持正常性生活 一本最新出版的新书称,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55岁时为与情妇爱娃保持正常的性生活,曾每天都要服用由28种药物和补品混制而成的壮阳药。 德国的历史学家日前出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在古代的男权社会,官场也依然少不了女人的身影。古代官员们家中除了三妻四妾,他们的生活里还少不了情妇的身影。只是,在古代做“情妇有风险,入行须谨慎”,因为在当时社会做一名成功的情妇似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在古代的男权社会,官场也依然少不了女人的身影。古代官员们家中除了三妻四妾,他们的生活里还少不了情妇的身影。只是,在古代做“情妇有风险,入行须谨慎”,因为在当时社会做一名成功的情妇似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在古代的男权社会,官场也依然少不了女人的身影。古代官员们家中除了三妻四妾,他们的生活里还少不了情妇的身影。只是,在古代做“情妇有风险,入行须谨慎”,因为在当时社会做一名成功的情妇似
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这个数字恐怕去除了和珅谁也说不清楚了,对于和珅抄家时的财产清单(家产清单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纯金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
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这个数字恐怕去除了和珅谁也说不清楚了,对于和珅抄家时的财产清单(家产清单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纯金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
苏辙:古代知识精英的典范刘建斌|文我国古代,自孔子以后,知识精英们大都是集官员、学者、文士于一身,而且将为官济世摆在首位,置于中心,做学问,写诗文,都是围绕从政展开,为之服务的。以北宋「”三苏”之苏辙
苏辙:古代知识精英的典范刘建斌|文我国古代,自孔子以后,知识精英们大都是集官员、学者、文士于一身,而且将为官济世摆在首位,置于中心,做学问,写诗文,都是围绕从政展开,为之服务的。以北宋「”三苏”之苏辙
在世人的印象中,英国人很少能和热情奔放扯上关系,他们紧绷的上唇也许就是这种品性的标志。不过从英国历代君主在私生活方面丰富而微妙的经历来看,这个清心寡欲的名声似乎掺了不少水分。 凡是在15世纪晚期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了的一类人。而对于这个称呼,大家也都十分熟悉,多数人在这个称呼面前还要加上一个死字,骂起来提神醒脑,铿锵有力,并且通俗易懂。紫禁城如何成为太监?——太监的招聘实际上,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