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看军事谋略中虚张声势的妙用

Posted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看军事谋略中虚张声势的妙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看军事谋略中虚张声势的妙用

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年)俄国的彼得大帝为了更有力地控制波罗的海,开始在海滨修建新都圣彼得堡。同时,还在科特林岛上修筑工事,兴建海军基地。企图作为向西方扩张的基地。此时,瑞典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它侵入俄国后又转战到了波兰。瑞军发现俄军在此修建基地,是针对瑞典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在波兰下达命令,要本土的瑞军乘机捣毁俄军的工程,解除俄国对瑞典可能形成的威胁。瑞典调集了强大的陆、海军,准备渡海作战。

彼得大帝得知后,首先稳住其他将领的情绪,然后冷静地考虑了双方的情形后认为:瑞典虽然可以出兵,但已是强弩之末。他的主力在波兰,本土兵力有限。此番出征的瑞军定是无战斗力的人,将帅也多是庸才,优柔寡断,还有惧怕心理。于是,彼得派遗一大批信使奔赴各地,信使携带着他的亲笔命令,内容是要求各地指挥官立即派兵增援海岸防线,并要在内地集结大批部队。当然这些指挥官本来就不存在,信使又故意糊里糊涂地乱跑。有的被刚登陆的瑞军俘虏。瑞军根据捕到的俘虏分析出,俄国将组建一支大部队来对付瑞军,其兵力将大大超过瑞军。俄国让瑞军登陆是想在本土打败瑞军。这是沙俄的计谋。于是瑞军虽然登陆俄国领土,未经交战便自动退去。

这就是彼得大帝的虚张声势之计。未费一枪一弹便使瑞军退去,保证了新都和其他基地建造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俄国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为下一步反攻争取了有利的喘息机会。

相关参考

军事谋略 法家代表人物及著作的军事谋略思想

《商君书》亦称《商子》,是战国中期商鞅一派法家的著作。商鞅,名公孙鞅,卫国人。《汉书·艺文志》兵家类中著录有《公孙鞅》二十七篇,现已失传。《商君书》现存二十四篇,其中许多篇章都涉及军事问题。反对“非兵

军事谋略 西周易经中的军事思想

《易经》《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约产生于西周初期,其内容极其广泛,其中也包含有军事思想。宋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说:“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其理一矣。”《易经》中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某些卦的爻辞之

军事谋略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的军事思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较系统的军事理论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在数千次频繁激烈的战争中,涌现出众多优秀、卓越的军事人物,他们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军事思想

军事谋略 《经法》的军事思想

《经法》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中的四种古佚书的合编,约产生于战国晚期,是道法家的著作。《经法》四篇中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十大经》中,它主要继承和发展了范蠡与《老子》的军事思想,可能和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中治军、统兵的军事思想

治军、统兵思想如何才能在战争中很好地运用制胜之道,取得最终的胜利呢?《孙子兵法》的治军、统兵思想的落脚点是“人”。人,是战争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要取得胜利,首先就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随着

军事谋略 《左传》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学术在春秋时期得到巨大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这既表现为在史书和其他思想家的著作中,对军事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论述;更体现为《孙子》这部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兵书的出现。它们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

军事谋略 孔子军事思想

孔子军事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的创始人。他虽不是一位军事家,一生也从未参加或指挥过战争,但作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对当时的军事活动不能不加以注意。这决定了他的军事思想应是其思想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

外国著名军事著作 洛博夫《战争史上的军事谋略》主要内容是什么,洛博夫《战争史上的军事谋略》是一本什么样的著作,洛博夫《战争史上的军事谋略》导读

[苏联]洛博夫:《战争史上的军事谋略》《战争史上的军事谋略》是苏联军事史上第一部专门分析研究军事谋略的著作,也是外军谋略思想著作中较有影响的一部。作者В.Н.洛博夫(ВладимирНиколаеви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烛之武退秦师

第1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烛之武退秦师兵法中讲“上兵伐谋”,是指利用谋略而避免力拼从而取得胜利。所谓“善之善者”,是指那些运用高超的谋略、杰出的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公元前630年,晋国晋

军事谋略 《孟子》《荀子》的军事思想

儒家——《孟子》、《荀子》《孟子》是孟子的著作。孟子名轲,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中没有专门的军事论著篇章,但是孟子对战争和军事问题曾有过一些论述,其散见于《孟子》书中,观点主要有:“善战者服上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