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左传》军事思想

Posted 战争

篇首语:任何你的不足,在你成功的那刻,都会被人说为特色。所以,坚持做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左传》军事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左传》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学术在春秋时期得到巨大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这既表现为在史书和其他思想家的著作中,对军事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论述;更体现为《孙子》这部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兵书的出现。它们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左传》军事思想

《左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所著。后人认为《左传》的作者“于军事特别感兴趣,似长于兵家之学。”因此,把它看成是同《孙子》一样的将帅必读之书,可见其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

《左传》中的军事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1.反对“去兵”。《左传》认为战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当时社会上“去兵”议论进行了反驳。如子罕指出:“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轫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这里,子罕肯定了战争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它是威慑不轨行为、伸张正义的工具,国家的“废兴存亡”,君主的“昏明之术”都是由战争决定的,这又怎么能“去兵”呢?子罕论证了战争在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反映出当时各国统治阶级都竭力保持自己的军事实力,以赢得诸侯兼并和大国争霸战争胜利的心理状态。

2.对战争性质的朴素认识。《左传》提出区分战争“义”与“不义”的范畴。据成公元年记载,公元前590年,晋国调解了戎和周王室之间的矛盾,使双方达成了和平协定。但周刘康公企图趁戎因媾和疏于防备之际而突然发起进攻,叔服就指出:“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昭公元年记载,楚灵公在篡位前为令尹,服饰、警卫有如国君,他的野心谁都可看出来,当时晋国大夫赵孟、叔向对他作了分析,认为他可以取得一时成功,但不会有好结果:“强以克弱而安之,强不义也。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夫以强取,不义而克,必以为道。道以淫虐,弗可久已矣。”《左传》还以“直”和“曲”两个范畴来说明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提出“师直为壮,曲为老”的思想。

3.重视民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左传》吸收了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提出了“无民,孰战”的基本观点。当时不少人从众多胜败兴亡的战争实践中认识到战争的胜败与民众有密切的关系,并善于从是否得到民众支持这一点去探寻战争胜败的原因。晋、楚城濮之战后,有人分析楚国在此战中的失败原因:“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而晋国之所以在城濮之战中取胜,尽管原因很多,但关键的一点,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使“民听不惑,而后用之。”最后得出结论:“无众必败”。

4.提出了一些新的作战指导原则。第一,主张及时掌握战机。齐鲁长勺之战,鲁军实力不如对手,但结果是鲁军一举获胜,鲁庄公尚在莫名其妙,曹刿便向他解释了其中的奥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里,曹刿提出了掌握战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应当选择“彼竭我盈”之时,对敌发起进攻。第二,正确选择攻击方向。《左传》认为攻击的方向应选在敌人的虚弱之处。孺葛之战中,由于郑国正确选择了攻击方向,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楚、随速杞之战中,随军违背了这一作战指导原则,结果失败。第三,骄兵必败。《左传》以大量的战例说明了在作战指导上,如果麻痹轻敌,疏于戒备,轻则丧师,重则丧国。桓公四年记载,“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秦作为一个大国,竟败于小小芮国之手,原因就在于“小之也”,即自大轻敌。

此外,《左传》中还叙述了不少具有新的战术思想的战例,如伏击战、包围战、迂回战、侧击战、袭击战,等等。

但是,《左传》毕竟是一部历史巨著,它虽记录了大量的战例,但还没有将其抽象上升到理论。清代李之春说:“孙,吴所言空言也,左氏所言验之于事者也。”局促于经验罗列,表明《左传》军事思想的不够成熟性。


相关参考

军事谋略 孔子军事思想

孔子军事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的创始人。他虽不是一位军事家,一生也从未参加或指挥过战争,但作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对当时的军事活动不能不加以注意。这决定了他的军事思想应是其思想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

军事谋略 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

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此消彼长或相互融合的历史性演变,促成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军事谋略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的军事思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较系统的军事理论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在数千次频繁激烈的战争中,涌现出众多优秀、卓越的军事人物,他们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军事思想

军事谋略 《经法》的军事思想

《经法》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中的四种古佚书的合编,约产生于战国晚期,是道法家的著作。《经法》四篇中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十大经》中,它主要继承和发展了范蠡与《老子》的军事思想,可能和

军事谋略 法家代表人物及著作的军事谋略思想

《商君书》亦称《商子》,是战国中期商鞅一派法家的著作。商鞅,名公孙鞅,卫国人。《汉书·艺文志》兵家类中著录有《公孙鞅》二十七篇,现已失传。《商君书》现存二十四篇,其中许多篇章都涉及军事问题。反对“非兵

军事谋略 中国当代军事思想

中国当代军事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登上了西方国家的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为适应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的需要,在创立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的同时,也创立了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无产阶级的军

军事谋略 战国军事思想

战国军事思想兵书概况与兵家流派战国时代,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确立,反映在社会文化领域上,便彻底改变了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受教育权利的学在官府的制度,一大批原属奴隶主贵族最低层的“士”登上了思想战线

军事谋略 毛泽东军事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由战争观及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建军思想,国防建设理论和战略战术5部分构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等方面组成。研究毛泽东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我国国防的建设极具指导意义。毛泽

军事谋略 若米尼军事思想的影响与运用

若米尼军事思想的影响与运用一、若米尼军事思想的影响若米尼与克劳塞维茨被称为19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两大代表。尽管若米尼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和诸多自相矛盾的缺点,但《战争艺术概论》的出

军事谋略 军事著作《司马法》的军事思想

《司马法》约成书于战国中期,作者已不可详考。全书现存五篇,其军事思想是很有特色的。“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司马法》认为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讨不义”,“诛有罪”。因此,对于那些能“安人”、“爱其民”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