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旧事,三宗宝的炮台可不在大沽口,靶档街大有来头

Posted 炮台

篇首语: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津旧事,三宗宝的炮台可不在大沽口,靶档街大有来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津旧事,三宗宝的炮台可不在大沽口,靶档街大有来头

天津市区有几个以「 ”营门”命名的地名,如「 ”大营门”、「 ”小营门”、「 ”南营门”、「 ”北营门”、「 ”西营门”、「 ”营门东”等。这些「 ”营门”当年都是军事防御设施,清咸丰年间,由统兵大臣僧格林沁下令修建天津城防。当时在距城里五六里的地方挖壕筑墙,以增强天津城的军事守卫设施。 所筑的围墙,俗称「 ”墙子”,围墙中间设14个「 ”营门”(其中包括东西南北四个营门和十个偏营门);围墙外所挖壕沟就是「 ”墙子河”,原长18公里。 1970年因修建地铁已填平,部分道路现名南京路。 原墙子河到海河的闸口 河北鸿顺里附近有「 ”操场下坡”,就是清朝天津驻军训练士兵的操场遗址,在地势上稍微向西倾斜成坡状,故名。 红桥芥园大堤到青年路一段,有「 ”教军场大街”,这里是明清两代操练军队的「 ”教军场”遗址。 另外,在天津市区边缘还有几处以「 ”靶”为名的街巷,如河东区的靶档村、靶档道、靶档里等,派生于二十世纪初期英国人设立的打靶场;而南开区的靶档道(后称靶档大街),还有靶档东街等,则派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侵华日军驻津部队的打靶场。 后来南开靶档街成了天津有名的「 ”破烂市儿”。 蓟县有「 ”王指挥庄”、「 ”刘总兵庄”,武清有「 ”韩指挥营”,宝坻有「 ”王指挥庄”等以军事长官命名的地名。 武清村镇中有「 ”二百户”、「 ”三百户”、「 ”四百户”、「 ”五百户”、「 ”六百户”,一直到「 ”九百户”、「 ”十百户”等名,这是元代政府为了保护漕运安全,而设立在沿河地段的管理机构。蓟县地名也有「 ”二百户”、「 ”三百户”、「 ”四百户”、「 ”五百户”、「 ”六百户”,一直到「 ”九百户”、「 ”十百户”的村镇名,这些村落形成于辽前鲜质可汗时期,当局以汉俘聚落排列序数得名。二者名同而事异。 武清「 ”南口哨”,在辽运粮河的南岸,历史上曾是为护卫漕粮所设的军事哨所。 宁河东棘坨乡有一村落叫「 ”躲军淀”,传说明永乐年间,一户董姓人家为躲逃兵役迁至此处,故名。 而南开区海光寺西的「 ”炮台庄”,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为防清兵在城周建造的7座炮台遗址之一。其他6座炮台分设在今天的马家口、三岔口北岸、河北区窑洼南岸、红桥区西沽、邵公庄东和双庙街。 壮观的炮台和城里的鼓楼、西北城角的铃铛阁(读gǎo)并称为「 ”天津卫三宗宝”。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鲜为人知的胜利——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仅用两个小时就攻陷了大沽口炮台,登陆天津,直逼北京,迫使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皇帝对于大沽口炮台如此迅速地沦陷,把握京津咽喉要地却没有发挥作用极为震惊,他

历史军事 鲜为人知的胜利——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仅用两个小时就攻陷了大沽口炮台,登陆天津,直逼北京,迫使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皇帝对于大沽口炮台如此迅速地沦陷,把握京津咽喉要地却没有发挥作用极为震惊,他

天津人的饮食文化和习惯

天津人饮食文化:津地饮食丰富,民众爱吃会吃,尤喜食海鲜,素有“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之俗语。民谚“天津卫三宗宝,银鱼、紫蟹、大红袄”中之银鱼、紫蟹皆为天津特有的名贵海鲜食品。民间小吃风味独特,狗不理

天津卫鼓楼是否属于古文化街

鼓楼是旧时天津"三宗宝"之一,位于天津老城中心,紧邻广东会馆,周围与国内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宫、吕祖堂等景点相辉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已完成主体修复工程的鼓楼时常举办各种展览,如本市危改展览

历史秘闻 天津卫鼓楼是否属于古文化街

鼓楼是旧时天津"三宗宝"之一,位于天津老城中心,紧邻广东会馆,周围与国内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宫、吕祖堂等景点相辉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已完成主体修复工程的鼓楼时常举办各种展览,如本市危改展览

大沽口炮台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大沽位于海河入海口,早在明朝时期,沿海地区就面临严重的倭寇之患,因此明朝政府开始在大沽口设防,大沽口炮台应运而生。不过早期的大沽口炮台和日后渐成规模的炮台相

英、法步步紧逼,俄方能成为清廷的“救命稻草”吗

1858年5月20日这一天,英、法以清朝未派出“全权大臣”为由,攻占了大沽炮台。26日,英法联军进抵天津。大沽口炮台>清军的败绩,使咸丰帝只能根据英、法的要求,派出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

中国历史 新河和塘沽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英、法公使为换约再度率舰队至大沽口,无理拒不按清政府所安排的路线进京,并悍然向大沽口发起攻击,结

中国古代战争 抗击英法联军入侵的大沽之战

   抗击英法联军入侵的大沽之战   大沽位于海河出海口,是天津的门户,在南岸建有炮台3座,北岸l座,共安炮200余门,守军3000人。在

火烧圆明园以及《北京条约》的签订

>大沽口之战>  1858年5月20日(清八年四月八日)上午8点,清朝直隶总督府外来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外国人。他们交给直隶总督谭廷襄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清朝守军在两小时内交出天津守备重地大沽口炮台,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