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病危之时,学生徐志摩是如何表达关切之意的
Posted 梁启超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梁启超病危之时,学生徐志摩是如何表达关切之意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梁启超病危之时,学生徐志摩是如何表达关切之意的
两年来,徐志摩虽说一直未曾北上,但他仍然惦记着老师的病情。1928年12月3日,他游历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印度之后,刚刚回到上海,马上写信给表弟蒋复璁,劈头便说:“第一事急于要问的是梁先生的病,听说蹇老有电来,说病情不轻,不知如何?果然者,我日内当北上省师,当不出十日也。” 徐志摩 >他大约是12月20日晚起身的,因路上遇到碰车事故,22日晚11时方到北京。金岳霖、丽琳、瞿菊农都来车站接他。第二天是星期一,他一早就去协和探视梁启超。他在12月25日写给陆小曼的信中说:“梁先生的病情谁都不能下断语,医生说希望绝无仅有,神志稍为清宁些,但绝对不能见客,一兴奋病即变相。前几天小便阻塞,过一大危险,亦为兴奋。因此我亦只得在门缝里张望,我张了两次:一次是躺着,难看极了,半只脸只见瘦黑而焦的皮包着骨头,完全脱了形了,我不禁流泪;第二次好些,他靠坐着和思成说话多少还看出几分新会先生的神采。昨天又有变象,早上忽发寒热,抖战不止,热度升至四十以上,大夫一无捉摸;但幸睡眠甚好,饮食亦佳。老先生实在是绞枯了脑汁,流干了心血,病发作就难以支持;但也还难说,竟许他还能多延时日。” >梁启超 >此信所显示的信息,多少透露了梁启超病情的严重程度,看来已经生命垂危了。当时他与蹇季常、蒋复璁已经谈到梁启超的身后布置。回到上海以后,他在次年(1929年)1月5日致信蒋复璁,仍在询问:“梁先生病况如何?到沪三日,未闻消息,或有转机耶?盼去协和一问。⋯⋯(人参服后见效否?)上海诸友均极怀念也。” >蒋复璁 >十天后,1月15日,徐志摩又去一信,询问“任师闻有转机,果人参有灵耶?抑天如(唐天如,梁启超好友,著名中医)之功”。恰在这封信里他提到:“适之先生明日北上。”而胡适1929年1月19日的日记则记载:“夜九点多钟到北京,叔永(任鸿隽)与白敦庸来接。到了叔永家中,抬头见梁任公先生写的一副对子,我问任公病如何,叔永说,‘你也许见得着他。’殊不料任公此时已死了八点钟了 !他是这一天下午两点一刻死的,叔永还不知道,我们到次日看报才知道的。”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相关参考
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是在1918年6月,经其前妻张幼仪之兄张君劢的介绍,成为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徐志摩年谱》的作者陈从周先生,是徐志摩的表弟,与徐家关系十分亲密,据他所说,“当时由志摩父出贽金银元一千
民国十四年,阴历七月初七,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各界名流好友欣然赴宴。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这一
民国十四年,阴历七月初七,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各界名流好友欣然赴宴。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这一天成
徐志摩1922年9月中旬从马赛起航,到达上海是10月15日。父亲、母亲和祖母都到上海来接他。毕竟分别了五年,见面后,大家都是悲喜交集,泪流满面。他先陪祖母往普陀山烧香,然后又陪父亲去南京,听了两三场欧
徐志摩1922年9月中旬从马赛起航,到达上海是10月15日。父亲、母亲和祖母都到上海来接他。毕竟分别了五年,见面后,大家都是悲喜交集,泪流满面。他先陪祖母往普陀山烧香,然后又陪父亲去南京,听了两三场欧
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都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份“证婚词”
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都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份“证婚词”
历史上,尤其是在古代科举官僚体制下衍生出的门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不谐、反目,许多是因为政见不合或党派之争,也有弟子因不愿连累业师而自绝师门的例子。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公开与其新招硕士生
历史上,尤其是在古代科举官僚体制下衍生出的门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不谐、反目,许多是因为政见不合或党派之争,也有弟子因不愿连累业师而自绝师门的例子。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公开与其新招硕士生
章太炎、辜鸿铭、王国维、梁启超、陈独秀、熊十力、傅斯年、金岳霖等。《笔杆子——晚近文人的另类观察》(刘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我们讲述了这些著名的学者雅士的人生。他们的独特存在,是那个逝去的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