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徐志摩因何反目 史上那些著名的师生决裂
篇首语: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梁启超徐志摩因何反目 史上那些著名的师生决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梁启超徐志摩因何反目 史上那些著名的师生决裂
历史上,尤其是在古代科举官僚体制下衍生出的门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不谐、反目,许多是因为政见不合或党派之争,也有弟子因不愿连累业师而自绝师门的例子。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公开与其新招硕士生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一事,引人关注。在历史上,师生之间名为师徒,实则情属父子,但本应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的师生关系,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反目乃至决裂。
被孔子逐出师门的冉求
万世师表的孔子就曾公开将学生冉求逐出师门,并被其他弟子记录到了《论语》中。孔子曾经大骂过宰予、子路,但从未说过不认他们是学生。冉求则是真把老夫子气够呛,不仅公开对说这小子不是我徒弟,还让众弟子“鸣鼓而攻之”。
孔老夫子之所以出离愤怒,是因为和冉求在政治上存在分歧。冉求作为当时鲁国权臣季康子的得力家臣,帮助季康子推行赋税制度改革,这显然和孔子“敛从其薄,以德为政”的主张南辕北辙,最终导致被逐出师门。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后来科举官僚体制下衍生出的门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不谐、反目、破裂大多是因为政治利益或党派之争,比如曾国藩和李鸿章。
再比如慈禧仓皇西逃时,大清国第一位亲自领兵“护驾”的臣子岑春煊和其塾师赵藩俩人就因为政见不合而反目,在岑春煊因为镇压四川有功被升为两广总督,而赵藩被贬为永宁道任后,当时四川流行着一句话“师道何所道?且看永宁道!”可谓辛辣刺骨。
与塾师政见不合而反目的岑春煊
而到近代以来,因为西方学科制度的引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老师在学生面前并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在学术上也不必完全按照老师的规划或主张而为,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种师生之间的相互辩难启发,在西南联大中尤为普遍,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影响师生关系。所以,真正导致师生反目的,还是学术之外的因素。
岑春煊
终与康有为分道扬镳的梁启超
梁启超后来因为康有为拥护张勋复辟而与其分道扬镳就是一例。当时梁启超说了那段著名的话:“且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所谓大言不惭之书生,就是指他的恩师康有为。康有为看到后自然咬牙切齿,专门写诗怒斥“逆徒”: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逢蒙弯弓专射羿,坐看日落泪潸潸。这是说梁启超违背伦常,食父食母,禽兽不如,够狠的了。
梁启超被康有为视为“逆徒”,不久自己也有了专属的“不肖弟子”——徐志摩。
他喜欢徐志摩的才气,却看不惯他的私人生活。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后,便向发妻张幼仪发了离婚通知书,梁启超知道后立即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但徐志摩显然是“婚恋自由”的坚定贯彻者,逐林不成,转而又对陆小曼爱得死去活来,后来俩人还真结了婚。
梁启超
梁启超的“不肖弟子”徐志摩
在结婚典礼上,被徐父坚决要求做证婚人的梁启超,发表了有史以来最不留情面的证婚词:“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此处省略对徐陆二人品行的批评)……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虽然没有到宣布解除师生关系的地步,但恐怕之后俩人也是老死难有往来了。
但同样是“性情中人”的黄侃就比较幸运,他虽然对同门师妹(早前还是师生)黄绍兰始乱终弃,并且一生结了离、离了结多达九次,但他的老师章太炎仍对他青睐有加,看来是奉行“学术是学术,品性是品性”,但师母汤国梨看不下去了,公开发文骂其“有文无行,为人所不耻”,是“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以上这些或弟子被逐出门墙,或学生不认老师,师生关系的“解除”都是不欢而散。但也是有看似反目,其实其中可能存在着不能说的隐情,比如章太炎和俞樾。
俞樾是从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父子一脉相承的朴学大师(朴学,本指上古朴质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治学深邃,对弟子要求十分严格。章太炎二十二岁那年拜他为师,在俞家建于西湖边上的“诂经精舍”住了七年,得传衣钵,自己也成了国学大师。
后来,俞樾因他提倡排满、革命,十分不满,声言“曲园(俞樾号)无是弟子”。章太炎回“诂经精舍”探望老师,俞曲园一见他就严词呵斥,说他从事革命是“不忠不孝,非人类也”!效法孔子叫弟子鸣鼓而攻之。
不愿连累业师而自立门户的章太炎
不过,事情过去后,俞、章两人并未真正断绝师生关系。对于章太炎,俞樾仍以门生看待,1901年8月,还以《秋怀》四首索和,章太炎也“如命和之”,并表示将以前的不快“相忘于江湖”。但令人奇怪的是,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持《民报》时,却在其九号刊上公开发表了《谢本师》一文,表示从此“拜别”师门,自立门户。
但此后也从未听说其同门弟子因此文而责问章太炎的。因此有说法认为,章太炎投身革命,怕连累业师才公开表示“断绝师生关系”。
相关参考
提到梁启超,我倒想起另外两个师生决裂的“案例”。两对师生,都是第一流的大学者、大名人。一对是俞曲园和章太炎,另一对就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俞曲园是从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父子一脉相承的朴学大师,治学深邃,对
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是在1918年6月,经其前妻张幼仪之兄张君劢的介绍,成为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徐志摩年谱》的作者陈从周先生,是徐志摩的表弟,与徐家关系十分亲密,据他所说,“当时由志摩父出贽金银元一千
这几天看到德云社的师徒纷争,不由想起了清末民初康有为、梁启超师徒的分分合合。康有为、梁启超堪称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师生。戊戌变法过程中,梁启超深受康有为的影响,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最重要的助力。戊戌变法失
就在民国二十七年到三十年,这四年的走红期间,张君秋的私人方面,发生了几件事情:首先是师生反目。就因为张君秋红得太快了,因此在出师以前就开始赚钱,而且由少而多,逐渐赚了大钱。凑巧李凌枫和君秋的母亲,对钱
他是魏国著名的大将,曾经率领军队北拔邯郸,西围定阳,他的军队曾经横行天下。但是他心胸狭窄,容不下比自己有才华的人,并且还加害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孙膑。究竟是什么样的功利促使他这么做?他的心理到底出现了什么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两者还是师徒关系。1890年春,在同学引荐下,年仅18岁的梁启超拜访了已33岁的康有为。此时他刚中广东乡试第八名举人,少年有为;而康有为虽年龄较大,但科举考试不顺
民国十四年,阴历七月初七,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各界名流好友欣然赴宴。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这一天成
民国十四年,阴历七月初七,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各界名流好友欣然赴宴。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这一
筹安会发表宣言的第二天(1915年8月24日),他就从北京搭晚车来到天津,拉着梁启超来找汤觉顿等人商量对策,他们在汤觉顿的家里商议了一夜,都觉得:“我们若是不把讨贼的责任自己背在身上,恐怕中华民国从此
徐志摩疯狂追求林徽因,看到陈石遗赠给林长民的诗,他心灰意冷了
如果来生还是前世的重复,多情人总要比无情苦,此言是不虚的。只是,感情的事,实在强求不来。可怜了那些痴男怨女,为情爱而牵绊一生。1923年夏天梁启超和徐志摩常在一起。他们都在南开大学授课,徐志摩教两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