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 康有为和梁启超这对师徒为何反目成仇
Posted 后羿
篇首语: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国历史 康有为和梁启超这对师徒为何反目成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国历史 康有为和梁启超这对师徒为何反目成仇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两者还是师徒关系。1890年春,在同学引荐下,年仅18岁的梁启超拜访了已33岁的康有为。此时他刚中广东乡试第八名举人,少年有为;而康有为虽年龄较大,但科举考试不顺,不过是一名监生而已,在“学历”上低一格。按照当时习惯,梁启超中举在先,应是康有为的“前辈”。
两人见面之后,聊了好几个时辰,梁启超后来追忆,康有为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当头棒喝之后,使他一时不知所措,认为以前所学的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而已。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毅然决定拜监生康有为为师。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两人先后逃亡到日本。康有为手捧自称是所谓光绪“诏书”,继续宣传保皇保教主张。起初梁启超像从前一样,惟师命之是从,可渐渐地,随着对西方资产阶级著作的大量阅读,政见发生了显著变化,与从前“若出两人”。
这段时间,梁启超与孙文、陈少白等人来往开始密切,有时甚至在三更半夜还拥被长谈,结果便有了合作组党的计划,“拟推(孙)中山为会长,而梁(启超)副之”。。康有为得知后,非常生气,立即严令其离开日本到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并斥责其倡导革命的错误。
由于多年来,梁启超已养成了对康有为的敬意和畏惧,只好表面上答应悔改。
武昌起义爆发后,因对共和与帝制的政见不同,二人之间发生了很大冲突,康有为积极拥护张勋复辟,甚至袁世凯登基,梁启超信世界潮流不可阻挡,不仅反对袁世凯称帝,而且反对任何形式的复辟。
当康有为发表《为国家筹安定策者》,公开主张清帝复辟时,梁启超立即发表《辟复辟论》,将矛头直指康有为,明确指出此文的实质是“党袁论”、“附逆论”、“筹安新派”。张勋复辟一发生,梁启超立即随段祺瑞誓师马厂,参加武力讨伐。他不仅代段祺瑞起草了讨逆宣言,而且以个人名义发表反对通电,斥责其师为“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
张勋复辟失败后,康有为将怨气发泄在弟子身上,咒骂其为“梁贼启超”,做诗斥责:“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逢蒙弯弓专射羿,坐看日落泪潸潸。”诗中将他比喻为专食父母的枭獍,逢蒙曾向后羿学习过射箭技术,后来却害死后羿。可见对弟子梁启超的愤怒。
相比而言,梁启超还是比较务实的,他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及优秀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当年是清华大学最著名的国学导师之一。他与陈寅格、王国维、赵元任被并举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与陈寅格、王国维并称为“清华三巨头”。
辛亥革命前,他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经济”,“组织”,“干部”等新词,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相关参考
梁启超与康有为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两个人物,而梁启超与康有为之间也有很多恩恩怨怨。在后人看来,梁启超与康有为之间一直都是师生关系,但是却远远不止。梁启超自幼聪慧,对于学习更是极度热爱。在1889
大家都知道,清末民国初年,有一对师徒一直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这对师徒就是康有为与梁启超。人们对这对师徒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戊戌变法,后来变法失败后两人就此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那么对于梁启超与康有
这几天看到德云社的师徒纷争,不由想起了清末民初康有为、梁启超师徒的分分合合。康有为、梁启超堪称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师生。戊戌变法过程中,梁启超深受康有为的影响,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最重要的助力。戊戌变法失
康、梁关系的演变是耐人寻味的。应该说,康、梁二人都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都曾为使中国由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做出过自己的贡献。然而,在历史的转折与大变革面前,一个固步自封,僵化
民国历史 看完康有为的墓地,再看看梁启超的墓地,师傅和徒弟天壤之别
康有为墓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墓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浮山上,康有为墓原址,杂草丛生。康有为墓前的小道。“破四旧”时期,康有为墓曾被掘开,其颅骨被放在一个翻斗手推车里
提到梁启超,我倒想起另外两个师生决裂的“案例”。两对师生,都是第一流的大学者、大名人。一对是俞曲园和章太炎,另一对就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俞曲园是从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父子一脉相承的朴学大师,治学深邃,对
康有为是近代与传统作斗争的带头人,他与自己的弟子梁启超一起合称为“康梁”。他的字是广厦,是南海人,所以人们也称他为“南海先生”。他的一生一直是在与旧派作斗争,他在文字方面也很优秀,其中他对于书法以及书
梁启超与李鸿章现在大多数人都持梁是个正面人物,而李基本上是一个负面人物。李鸿章顽固地维护清廷利益,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梁启超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协助光绪皇帝推动维新变法。然而,梁
康有为的后代:康有为,清末著名的戊戌变法发起者之一,他与梁启超开了了戊戌变法的大幕。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接下来就
民国奇人杨度是近现代史阅历最复杂的人!他做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当过满清四品官,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怂恿袁世凯称帝,赞同孙中山共和,北伐时说毛泽东能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