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 梁启超竟然如此评价李鸿章

Posted 天下

篇首语: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国历史 梁启超竟然如此评价李鸿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国历史 梁启超竟然如此评价李鸿章

梁启超与李鸿章现在大多数人都持梁是个正面人物,而李基本上是一个负面人物。李鸿章顽固地维护清廷利益,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梁启超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协助光绪皇帝推动维新变法。

然而,梁启超却专门给李鸿章写了一本传记,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敬佩李鸿章是一个大英雄。

传记中这样评李鸿章: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这段话的意思是,常人难以评价少数非常人,只有庸人才会左右逢源,上下叫好,而真正做事的人,不可能一片叫好,一定会有争议。

梁启超推动君主立宪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他的同仁谭嗣同,本来可以和他一样逃亡,却毅然选择了慷慨就义。谭嗣同说,死是容易的,而活下来推动变革是更难的,就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把困难的事情留给你们吧。何其悲壮!然而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头时,据说北京老百姓朝他脸上吐唾沫、丢菜帮子。

是梁启超的逃亡做法正确,还是谭嗣同的做法正确?现在也恐怕难有答案。

相关参考

位居诸葛亮之下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

梁启超评李鸿章: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虽然,其人物之位置果何等乎?其与中外人物比较,果有若何之价值乎?试一一论列之。第一,李鸿章与霍光

民国的许多风云人物竟然如此高寿

民国是个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一边是战火纷飞、一边是歌舞升平。我们经常看到民国文化名人之间风花雪月,比如徐志摩和陆小曼、林徽因之间的爱恨情仇,就以为那是一个浪漫、革新的年代,实际上民国的普通老百姓生活

民国的许多风云人物竟然如此高寿

民国是个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一边是战火纷飞、一边是歌舞升平。我们经常看到民国文化名人之间风花雪月,比如徐志摩和陆小曼、林徽因之间的爱恨情仇,就以为那是一个浪漫、革新的年代,实际上民国的普通老百姓生活

为何大家对康有为、梁启超二人的评价差距如此之大

首先我们说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在当时绝对是一代人杰,在绝大部分国人麻木不仁浑浑噩噩的时候,他们创立了自己的一套救国图存的办法,他们的思想见识是当时潮流的顶端。当时康梁创建的学会遍布全国,让很多知识阶级接

家族显赫的李鸿章家族后人频出亿万富翁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

联姻成就家族网络后人有亿万富翁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

历史人物 李鸿章后代中三位是亿万富翁 李鸿章后人现状

  导读: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

梁启超为什么要大骂徐志摩?梁启超为什么比康有为评价好?

  民国十四年,阴历七月初七,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各界名流好友欣然赴宴。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这一

他展现了真实的晚清 也为后世提供借鉴

晚清能够在列强入侵时出现“同治中兴”局面,不得不说是精英政治的结果,其中的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若有人因为他们的一些失败而厌恶他们,我不得不用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来回答他

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是否真实,客观剖徐晚清名臣李鸿章功过的一生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曾写过:吾惜李鸿章之才。这一句话引来了热议,各种争论声都有。有人认同梁启超的观点,附议李鸿章在晚清时期呕心沥血,为大清王朝做出了不世之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李鸿章在位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