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为什么要大骂徐志摩?梁启超为什么比康有为评价好?
Posted
篇首语: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梁启超为什么要大骂徐志摩?梁启超为什么比康有为评价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梁启超为什么要大骂徐志摩?梁启超为什么比康有为评价好?
民国十四年,阴历七月初七,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各界名流好友欣然赴宴。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这一天成亲,意头娶的不错。可惜的是在婚礼中,却仍然出现了不怎么友好的场面。而这个场面,正是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造成的。
梁启超是徐志摩的老师,就冲这师生情谊,徐志摩结婚的时候自然是要去的。但是接到请帖之后的梁启超一度是不想去的,为什么?因为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是梁启超看不起的。徐志摩和陆小曼相恋的时候,陆小曼已经有了丈夫,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和自己的丈夫离婚。也就是说,徐志摩和有妇之夫有情,最后还破坏了别人的家庭。
在梁启超看来,“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是不符合道德的,所以很是反对,也规劝过徐志摩。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走在一起,是梁启超绝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对于这场婚礼,梁启超打心底是不想去的,后来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却没有按捺住自己的心情。
一般来说作为证婚人,这段婚姻的见证者,自然要对新郎新娘表示由衷的祝福。但是梁启超去了,不仅没有表示祝福,还将两位新人痛骂了一顿,表示了对徐志摩和陆小曼用情不专的谴责,引得在场的宾客都很难堪。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最后梁启超气愤的说:“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徐志摩和陆小曼相爱时,两人都已经与另一个人组成了家庭。然而最后他们却选择了抛弃家庭,追求爱情。陆小曼认为:“真爱不是罪恶,在必需时未尝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与烈士殉国、教徒殉道,同是一理。” 徐志摩向世人宣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郁达夫说:“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那里还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
爱情的确无罪,但是责任也同样重要。所以梁启超才会对两人痛责,事后在给自己女儿写信的时候,他言:“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去替徐志摩证婚。他的新妇是王赓的夫人。与志摩爱上才和王赓离婚,实在是不道德之极。志摩找到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将来痛苦会接踵而来。所以不惜声色俱厉地予以当头棒喝,盼能有所觉悟,免得将来把志摩弄死。我在结婚礼堂上大大地予以教训,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失色,此恐为中外古今未闻之婚礼也。”
梁启超和康有为同为维新派代表人物,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但是在历史上,康有为的评价却远不及梁启超,而康有为还是梁启超的老师。造成这些的原因,是近年来一些史料的不断丰富,向世人展示了不一样的康有为。
首先要说的是,康有为在六十二岁高龄的时候,逼迫一位十六岁的渔家女子,将比自己小了好几轮的姑娘纳为刘姨太。这从道德上来讲,康有为的行为是可耻的。
其次,康有为在逃亡国外的时候,多次称自己手中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以此来获取海外华侨的支持和资金援助。但后来证实,这份遗诏是康有为自己杜撰出来的,是一份谎言。如果用这种方法获取的资金,的确是用来革命的倒还说的过去。但事实是,他将这些本来是用来革命的资金占为己有,挪为己用,一边以考察为名环游世界一边过着钟鸣鼎食的豪奢生活。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是道德问题了,而是原则性问题了。如果康有为真的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绝不会沉迷于奢侈的生活中。
这些史料的出现,让许多人见证了康有为的无耻,其评价自然是越来越低。反观了梁启超,为人正派,始终忠于革命,心系祖国。这么一比,虽然康有为是梁启超的老师,但是却不能与梁启超相比。
相关参考
康有为,清末“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咸丰八年,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人称康南海,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
康有为,清末“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咸丰八年,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人称康南海,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出生于
康有为,清末“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咸丰八年,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人称康南海,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出生于
康有为,清末“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咸丰八年,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人称康南海,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首先我们说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在当时绝对是一代人杰,在绝大部分国人麻木不仁浑浑噩噩的时候,他们创立了自己的一套救国图存的办法,他们的思想见识是当时潮流的顶端。当时康梁创建的学会遍布全国,让很多知识阶级接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是历史著名的百日维新的领导人之一。对于“梁启超”这三个字,想来大家都不陌生。虽然并不具体了解他个人,但是在讲述维新变法那个篇章的时候,来那个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两
梁启超与李鸿章现在大多数人都持梁是个正面人物,而李基本上是一个负面人物。李鸿章顽固地维护清廷利益,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梁启超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协助光绪皇帝推动维新变法。然而,梁
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是在1918年6月,经其前妻张幼仪之兄张君劢的介绍,成为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徐志摩年谱》的作者陈从周先生,是徐志摩的表弟,与徐家关系十分亲密,据他所说,“当时由志摩父出贽金银元一千
梁启超去世的第二天,徐志摩就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商量其身后事如何安排,信中说:徐志摩>梁先生竟已怛化,悲怆之意,如何可言。计程兄昨晚到平,已不及与先生临终一见,想亦惘惘。先生身后事,兄或可襄助一二,思
两年来,徐志摩虽说一直未曾北上,但他仍然惦记着老师的病情。1928年12月3日,他游历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印度之后,刚刚回到上海,马上写信给表弟蒋复璁,劈头便说:“第一事急于要问的是梁先生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