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后世对康有为的评价 康有为与梁启超
Posted 光绪
篇首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后世对康有为的评价 康有为与梁启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后世对康有为的评价 康有为与梁启超
康有为,清末“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咸丰八年,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人称康南海,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出生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康有为,从小受儒家传统教育长大。康有为五岁能诵唐诗数百首,六岁时跟从简凤仪读《大学》、《中庸》、《论语》和朱熹所注《孝经》。在父亲去世后,跟随祖父生活。康有为的祖父康赞修,官至连州训导,是传统的封建官僚。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康有为接受的是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攻读经史。
光绪五年,康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康有为开始接触西方文化。逐渐的接触西方文化,康有为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而腐朽的中国,想要战胜西方,想要增强国力,唯有改革一途。光绪十四年,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二十一年,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康有为愈发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于是他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史称“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四年,主导变法,一百零三天后,变法失败,逃亡日本。民国六年,与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后失败,民国十六年,病死于青岛。
对于康有为此人,后世皆褒贬不一。赞扬他的人,称他为改革家。他力图以变法,图谋国之强盛,是值得人们称赞之事。说他“广厦长素究为谁?南海先生康有为。治学公羊张三世,上书清帝凡七回。论性劝学长兴记,万木草堂立学规。人类公理大同书,不忍为仁孟子微。”反对他的人,则主要认为他后来选择复辟,实际上就是其封建局限性,他的变法不是彻底的。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与改革相背。另外他所提倡的办法,实际上就是一纸空谈,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他的变法是妥协的产物,存在许多保守主义的成分,对君权的妥协以及对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以礼治国、儒法合流思想的吸收。
时人评价:
梁启超:“先生是最富有自信力的人,他所坚持的主义,无论任何人都不能摇动。在学术上是这样,做事情也是这样,从来不肯为了做事而让自己的主义有所迁就,但却每每曲解事实来迁就他的主义,所以批评先生的人,总是说他武断、执拗、专制。”
陈寅恪言及戊戌变法的思想源流曾说,他的先人陈宝箴、陈三立的政治思想和源流与康梁不同:“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本自不同。故先祖先君见义乌朱鼎甫先生一新《无邪堂答问》驳斥南海公羊春秋之说,深以为然。据是可知余家之主变法,其思想源流之所在矣。”
安维峻:“惑世诬民,非圣无法”。
章太炎:“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茅海建:“康有为的言论多有夸张自扬之处,须得处处小心”。
康有为和梁启超之间是师徒关系,同时两人都是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梁启超思想新锐,学术到为,而且一生勤奋笔耕不辍,在民国也有巨大影响。但康有为就不可说了,人品受到后世质疑。62岁时看中了一个19岁船家女并强纳为六姨太,谎称手中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诓骗海外华侨捐款。说是用于复国,实际上是挪作己用。一边以考察为名环游世界,一边过着钟鸣鼎食的豪奢生活。据传后来更是因为投资问题,雇佣了八名杀手乱刀砍死了刘士骥,实在极品。
相关参考
康有为,清末“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咸丰八年,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人称康南海,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出生于
首先我们说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在当时绝对是一代人杰,在绝大部分国人麻木不仁浑浑噩噩的时候,他们创立了自己的一套救国图存的办法,他们的思想见识是当时潮流的顶端。当时康梁创建的学会遍布全国,让很多知识阶级接
民国十四年,阴历七月初七,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各界名流好友欣然赴宴。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这一
梁启超与康有为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两个人物,而梁启超与康有为之间也有很多恩恩怨怨。在后人看来,梁启超与康有为之间一直都是师生关系,但是却远远不止。梁启超自幼聪慧,对于学习更是极度热爱。在1889
梁启超与康有为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两个人物,而梁启超与康有为之间也有很多恩恩怨怨。在后人看来,梁启超与康有为之间一直都是师生关系,但是却远远不止。梁启超自幼聪慧,对于学习更是极度热爱。在1889
大家都知道,清末民国初年,有一对师徒一直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这对师徒就是康有为与梁启超。人们对这对师徒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戊戌变法,后来变法失败后两人就此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那么对于梁启超与康有
梁启超与李鸿章现在大多数人都持梁是个正面人物,而李基本上是一个负面人物。李鸿章顽固地维护清廷利益,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梁启超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协助光绪皇帝推动维新变法。然而,梁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两者还是师徒关系。1890年春,在同学引荐下,年仅18岁的梁启超拜访了已33岁的康有为。此时他刚中广东乡试第八名举人,少年有为;而康有为虽年龄较大,但科举考试不顺
这几天看到德云社的师徒纷争,不由想起了清末民初康有为、梁启超师徒的分分合合。康有为、梁启超堪称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师生。戊戌变法过程中,梁启超深受康有为的影响,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最重要的助力。戊戌变法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