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石虎胡同,梁启超为徐志摩做了些什么
Posted 梁启超
篇首语: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定居石虎胡同,梁启超为徐志摩做了些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定居石虎胡同,梁启超为徐志摩做了些什么
徐志摩1922年9月中旬从马赛起航,到达上海是10月15日。父亲、母亲和祖母都到上海来接他。毕竟分别了五年,见面后,大家都是悲喜交集,泪流满面。他先陪祖母往普陀山烧香,然后又陪父亲去南京,听了两三场欧阳竟无先生讲佛学。此时梁启超正在南京讲学,趁便他一并拜访了老师。不知在这段时间里他是否回过硖石老家,但至少12月初,他已经离开上海,来到北京。他在12月15日写给英国学者傅来义的信中说道:“我回到中国已整整两月了,在北京也有两周了。” 徐志摩 >他到北京,则引起了梁启超的一些不安。这时,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关系在双方家长的促成下已经得到了确认。1923年1月7日梁启超在给女儿令娴的信中通报:“思成和徽音(因)已有成言,(我告思成和徽音〔因〕须彼此学成后乃定婚约,婚约定后不久便结婚。)”他又征求大女儿的意见:“林家欲即行定婚,朋友中也多说该如此,你的意见怎样呢?”梁启超是深爱着徐志摩的,他既不希望儿子的婚姻出现问题,又担心徐志摩过分沉溺在感情中影响到他的健康。3月18日,他在写给陈叔通、黄溯初、张东荪、张君劢的信中,谈到《时事新报》改组一事:“鄙意须由东荪负全部编辑之责,(放园主张用我名义, 亦无不可,但事实上须东荪总揽耳。)每周出三张,第一张政谈及中外政治之纪载(经济状况及其他杂件),由东荪、君劢主任。第二张即学灯变相(学行及教育事项),由我主任。第三张文艺,请志摩主任。若能鼓起兴致办去,必有异彩。” >林徽因 >梁启超的这个提议不知为何没有落实。这时的徐志摩就住在石虎胡同7号松坡图书馆,这里是该馆的二馆,专藏西文书, 图书部主任蒋百里、总务部主任蹇季常都在此办公。这里还是讲学社的总部,蒋百里兼任讲学社的总干事。这样一来,徐志摩就被安排住在这里,帮助处理图书馆和讲学社的英文信件,也算有了一个落脚之地。5月,康有为漫游至津,梁启超盛情邀请他到北京一游,并将徐志摩介绍给他,还为徐志摩向康有为求字,他在致康有为的信函中称赞徐志摩:“一款志摩者,即昨日造谒之少年,其人为弟子之弟子,极聪异,能诗及骈体文,英文学尤长,以英语作诗为彼都人士所激赏。顷方将弟子之《先秦政治思想史》译为英文也。”这里像极了一个父亲在夸奖自己的儿子。 >梁启超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相关参考
1924年春节,徐志摩是在老家度过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定于4月来华,为落实泰戈尔的住所问题,3月7日,梁启超写信给蹇季常,这时,徐志摩还没有回到北京。梁启超在信中说:“志摩既未来,我想此事(预备招待事)
1924年春节,徐志摩是在老家度过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定于4月来华,为落实泰戈尔的住所问题,3月7日,梁启超写信给蹇季常,这时,徐志摩还没有回到北京。梁启超在信中说:“志摩既未来,我想此事(预备招待事)
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是在1918年6月,经其前妻张幼仪之兄张君劢的介绍,成为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徐志摩年谱》的作者陈从周先生,是徐志摩的表弟,与徐家关系十分亲密,据他所说,“当时由志摩父出贽金银元一千
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都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份“证婚词”
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都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份“证婚词”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举行婚礼,梁启超为证婚人,为介绍人。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进行中引经据典地来了一通训词,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 轰轰
民国十四年,阴历七月初七,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各界名流好友欣然赴宴。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这一
梁启超去世的第二天,徐志摩就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商量其身后事如何安排,信中说:徐志摩>梁先生竟已怛化,悲怆之意,如何可言。计程兄昨晚到平,已不及与先生临终一见,想亦惘惘。先生身后事,兄或可襄助一二,思
郑和下西洋值得中国人反思!郑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下西洋的动力:构建万国来朝的朝贡体系>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自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周边是外夷
民国十四年,阴历七月初七,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各界名流好友欣然赴宴。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那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这一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