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崔浩生平简介 崔浩轶事典故

Posted 司徒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崔浩生平简介 崔浩轶事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崔浩生平简介 崔浩轶事典故

  姓 名:崔浩

  别 名:崔伯渊、崔桃简

  国 籍:北魏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

  逝世日期:450年

  职 业:政治家、谋略家

www.cha138.com

  官 职:司徒

封 爵:东郡公

  信 仰:道教

  主要成就:辅佐三代帝王,协助北魏统一北方

  代表作品:《国书》

崔浩——北魏军事谋略家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一说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曹魏司空崔林之后,北魏司空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

  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崔浩屡次力排众议,根据星象和人事判断时机,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击灭胡夏、灭北凉并出击柔然,这些军事行动使北魏得以解除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胁。尤其是北凉的灭亡,使北魏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

  崔浩作为军事谋略家,深为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军事决策,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崔浩才艺通博,除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外,在天文、历法、法律、饮食、宗教等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崔浩的才干与权力,引起了执政的北方贵族及其他人的忌妒,相与谮毁,以修史宣杨"国恶"的罪名,于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夷九族。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北魏崔浩简介 北魏历史上的重臣崔浩怎么死的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出身

历史人物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 崔浩是怎么死的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出身

历史人物 政治家、谋略家崔浩简介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崔浩别名:崔伯渊、崔桃简国籍:北魏民族:汉族出生地: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逝世日期:450年职业:政治家、谋略家信仰:道教主要成就:辅佐三代帝王,协助北魏统一北方代表作品:《国书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受诬陷崔浩赴阴曹

受诬陷崔浩赴阴曹崔浩是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他多谋善断,参与一些军国大事的决策,辅佐北魏三朝皇帝,屡建奇功。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对崔浩更加宠信,赋予了他很大的权力。崔浩得势后的一些作为得罪了

中国历史 崔浩功高被诛族

崔浩功高被诛族公元378年,崔浩生于清河门阀、吏部尚书崔宏之家。少年崔浩,朱唇皓齿,面若桃花,身材窈窕,文质彬彬,恰若一美貌女子,人称“美妇人”。他少好书史,博览百家,玄象阴阳、科律制度及经术之学,无

中国历史 崔浩直笔丧生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受拓跋氏重用的汉族知识分子,但他又惨死于拓跋氏刀下。崔浩,清河东武城(山东武城)人,是北魏白马公崔玄伯的长子,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天文历象,无所不通。太祖拓跋珪时,为著作郎,因工书法,

晋朝历史 北魏张良,名臣崔浩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他长于计谋,精于决策,被称为“南北朝第一谋略家”、“北魏张良”。他相继在道武帝拓跋、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为官,位至司徒,为北魏迈入封建社会及一统北方立下

历史人物 长孙嵩预测到了崔浩的结局

长孙嵩本姓拔拔,生于代郡(今山西代县),是北魏时期的将领、名臣。他官至太尉、柱国大将军,封爵北平王,是北魏开国功臣,“八公”之一。长孙嵩>长孙嵩预测到了崔浩的结局?>崔浩之弟崔恬嫁女儿给王慧龙,王氏是

汉朝历史 北魏太武帝族诛崔浩逝世

如果要论北魏的第一谋士,那必定是崔浩。他面容清秀,皮肤细腻白皙,手指纤长柔嫩,外貌看上去像个“伪娘”,实际胸中藏有百万兵,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而这样一个人最后的结局却是诛九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起

中国历史 《崔浩写史书》的历史故事

崔浩写史书史官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如果要照顾自己的良知的话,那么写出来的史书很可能会触犯统治者;如果迎合统治者而歪曲史实的话,那么在历史上又会留下骂名。所以很多史官为了保命,往往在史书上做点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