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崔浩功高被诛族

Posted 鲜卑

篇首语: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崔浩功高被诛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崔浩功高被诛族

崔浩功高被诛族

公元378年,崔浩生于清河门阀、吏部尚书崔宏之家。少年崔浩,朱唇皓齿,面若桃花,身材窈窕,文质彬彬,恰若一美貌女子,人称“美妇人”。他少好书史,博览百家,玄象阴阳、科律制度及经术之学,无不精通,且有经帮治国之雄心,因而,他的言行举止,成了同龄人模仿的榜样。

公元386年,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公元395年,17岁的崔浩被任命为秘书郎中。他废寝忘食,恭勤供职,常常深夜不归,为此,魏道武帝拓跋珪特赐御粥给他,并将其迁官著作郎。

魏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后,北魏政权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夏国占领着河套与陕北高原,后秦控制着关中和洛阳地区,南燕在山东半岛,北燕在渤海北岸,而北方广漠的荒原上又活动着强悍的柔然等部,他们时时骚扰北魏。在南方,以正统自居的东晋政权,又不时发出北上的信号。处于这种四面受敌的境地,战略上的任何失误都可能严重影响全局。战乱之际,危难之间,崔浩帮助拓跋嗣制定了首伐柔然,然后各个击破的方针。他呕心沥血、斟酌筹划,因而魏军得每战必胜,所向无敌。416年,魏军进占中州,基本上奠定了北魏的规模,崔浩因功被赐子爵,职升博士祭酒。这时,拓跋嗣对他言听计从,宠信备至,甚至常用自己的马车接其入宫商讨大事,决断疑难。崔浩与皇帝并排坐在马车上,在武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穿街过巷,那华美的仪仗和雄伟的气势曾引起许多人的羡慕和夸耀。崔浩也开始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是,崔浩政治地位的真正巩固还在其提出的由大臣辅政建议之后。泰常五年(420年)后,灾异屡见,拓跋嗣偶感微疾,身体颇不适,想到霸业未成,诸子年幼,不觉潸然泪下,于是密诏崔浩,告以心事。浩曰:“陛下春秋富盛,圣业方融,德以除灾,这点小病何足介意?况今民殷国富,四境安宁,完生可以安居乐业。但为长远之计,应及早应嗣,以防后患。同时还应委托最信任的大臣,协助处理国事,陛下即可优游无为,贻养长寿,不为政务所累。”拓跋嗣称善。随后,崔浩又推荐德高望重的四世老臣孙嵩,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奚斤,处事干练、通情达理的安同,顾全大局、执法如山的穆观等6人为辅臣,制理内政,拓跋嗣听其处理军要,果然是配合默契,井然有序,郁积在心头多年的忧虑顷刻化解。大臣辅政从此作为一种制度沿袭了下来。

崔浩得宠,引起众官嫉妒,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群臣联合上书“弹劾”,有的说:“崔浩无缚鸡之力,全凭三寸不烂之舌,蛊惑圣上。”有的说:“他经常深更半夜把块碳铜放在醋罐子里,弄神使鬼,名曰观天象,纯粹是胡弄人。”有的说:“他经常说汉朝官员长得天庭饱满,有富贵相,这不是讽刺我们这些鲜卑旗人不能为政当官吗?”种种谄言使年轻的拓跋焘将信将疑,于是乃将崔浩放归乡里。此后,他从师道教大师寇谦之研究道教《神中录图新经》,论古今之乱,通治国大计,著文30余篇,上推太初,下尽秦汉,以图来日再展宏图。不久,崔浩再次被起用。他自恃才高智广,不但不接受教训,反而更加锋芒毕露。

在讨伐夏主赫连昌的战役中,天气骤变,飞沙走石,黑地昏天,宦官赵倪小心翼翼地进言魏主拓跋焘:“天气怪异,必有灾雄……”话没说完,崔浩立即批驳道:“天时、地利不如人和,我主西征讨逆,乃应天命顺民意,风沙岂能阻挡?”赵倪只好怏怏而退。

公元429年,拓跋焘召集群臣讨论是否出击柔然问题,宰相刘絜坚持汉代人早已提出的观念:“漠北荒寒,得其地不能耕而食,得其民不可臣而奴,其人轻捷无常,难得而耕,损国耗民,徒劳无益,而且千里行军,敌方将以逸待劳,万一南朝乘虚,则腹背受敌。”太史令张渊、徐辩也附会赞同。崔浩却坚持要出兵,并提出四条理由:一是刘宋兵力无暇北顾,二是柔然扰国骚民,是国家的巨大威胁,不能不除,三是本国人英勇善战,有百战百胜的历史和信心。四是柔然当前毫无战备,攻其不备,胜券在手。他驳斥刘絜一伙:“陋矣哉,公卿也!”言辞激烈咄咄逗人,刘絜等人面红耳赤,威风扫地。刘絜向来骄横专利,哪受过这等责难,从此埋下嫉恨的种子。(此后处处与浩为难,以至故意贻误战机,以证实崔浩计策之失误,不慎事发遭诛。)

依崔浩的布署,拓跋焘亲率大军,出平城度阴山,治溺水一直攻到涿邪山(今外蒙古西南境)。拓跋焘看到数10万篷帐,百余万家畜牲口的战利品堆满山旁水畔,称赞崔浩说:“您真是才智渊博啊!今后,还请您多多帮助我、督促我,不能有什么顾忌。”并立即加封崔浩为侍中、抚军大将军等职。同时下令尚书省,今后凡军国大事,众议不能定时,可问崔浩,然后实行。大臣们表面遵旨,实际上心中不乐。

公元431年,崔浩擢升为司徒,高贵的门第和显赫的地位,使崔氏家族满门生辉,为官者数以百计。势力越大,崔浩办事就越少顾忌。

崔浩外甥卢玄,通古博今,与崔浩交往甚密,崔浩曾经说:“面对子真(玄字)使我思古之幽情更深。”崔浩打算严格执行九品中正评定的等级,辨明官员们的出身阶级和姓氏高低,卢阻止说:“创立一个新的制度、改革一种即成的规章,必须把握适当的时机,目前欢迎这项变动的只是出身显贵但自己本事不大的极少数人,不可为少数得罪多数,况且当今政局未稳,宫中府中矛盾重重,此法一开必引起更多矛盾。”崔浩不听,一意孤行,结果遭到众多官员的谴责和反对。

浩敢于与众多的官员对抗,全仰仗皇帝对他的特别信任和宠爱。拓跋焘商讨国事、研究天文历法,甚至下棋对弈、占卜问卦,都愿找崔浩,还经常出入崔浩之家,有时突然驾到,令崔浩迎接不暇,甚至连官服上的腰带都来不及束。崔浩入宫也很随便,有时甚至进入拓跋焘的寝殿,这在当时是决无第二人的。

崔浩与拓跋焘还有一点相同处,即他们都不信佛,这与当时盛行佛教的时尚是极不相宜的,焘说:“佛教来自胡人,不是正统炎黄子孙可以信奉的东西,我们祖先是黄帝子昌意的后商,决不受佛教蛊惑愚弄。”崔浩一向厌恶佛教,其妻信佛,趁他出门时偷看佛经,被他发现,夺过佛经当场烧掉,并将纸灰倒进厕所里。他对拓跋焘说:“佛教不仅虚无怪诞,而且浪费大量的钱财,盖寺院、雕佛像……真是误国害民。”

公元446年,拓跋焘率兵讨伐地方叛乱,抵达长安(陕西西安)时,偶入佛寺,在和尚的禅房里,发现了许多武器,焘说:“佛门静地,怎能有这等凶器,定是要造反。”遂逮捕寺内和尚,全部诛杀。在没收寺内财产时,又发现了酿酒用具以及地方长官和大富豪所委托寄存的财物,多达万计,还发现寺内有与贵室妇女淫乱的地下密室,崔浩乘机劝说拓跋焘下了灭佛决心。这年,拓跋焘下令诛杀长安城内和尚,焚烧佛经,捣毁佛寺。不久又下诏通令全国灭佛,凡佛寺、佛学皆摧毁、焚烧,僧人皆杀之。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错纵复杂的时期,阶级矛盾、汉官与鲜卑官员之间的矛盾、鲜卑贵族自身的矛盾等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皇帝本人既难以超脱,崔浩自然也陷于这矛盾的旋涡之中。

导致崔浩遭难的导火线是修国书一事。北魏国书的编写,早在魏道武帝拓跋珪时就开始了。为了记载自己的光辉帝业,拓跋珪曾命尚书邓渊撰写《国记》10余卷,但没有完成,谁来继续这项工作呢?人们推荐崔浩,确实,要论学问、才识,无人超过崔浩。于是拓跋焘立即召见崔浩,很恳切地对他说:“我大魏国积德累仁,泽流苍生,将千秋功业永载史册,是万世不朽之功。你是我最信任的老臣,所以将此重任托付给你,望你不要推脱。”崔浩非常感动地说:“臣生来禀性弱劣,力不及健妇,也没有其他本领,只能学点知识报效国家,今蒙皇上厚爱,使我得以发挥才能,我一定效犬马之劳,只不知圣上有何指教?”焘指示说:“综理史务,述成史书,务存实录,至于褒贬损益、润色增删,由你审处。”年迈70的崔浩以为这是一项流芳千古的美职,便欣然从命了。

崔浩全然没去想修国史之艰难与危险,领命后,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编写,并一再地向参与编写工作的高允叮嘱,要体现皇上的“实录”原则。高允是个非常正直而又很谨慎的官员,他提醒崔浩说:“‘实录’是每个史官都应具备的品质,但修者应考虑到修史的目的,拓跋族虽是我东北一游牧部落,但建立本朝后,吸取中原文化,学习汉族政治,发展经济,实为前所未有,修史应将这些辉煌业绩记录下来传之后世,要以歌功颂德为主,至于以前的……”话未说完,就被崔浩打断:“高允兄过于小心了”。这一善意提醒被他顶了回去。但是参与国史修撰的著作令史闵湛、郄林却是两个奸佞小人,以吹捧拍马、花言巧语的手段蒙蔽了崔浩,他们上疏给皇帝,说崔浩所注《五经》纠正了旧注疏的许多错误,请皇帝下令全国学习崔浩所注《五经》。崔浩得知后大为高兴,他们二人又趁机进言讨好崔浩,要求将他编写的《国书》刻于石碑,让国人共览。崔浩认为这真是件提高声望的好机会,便欣然同意了。于是,便在平城大建石碑,用工300万,在石碑上刻《国书》置于郊外,让人们自由浏览。高允听说此事,非常担心,对著作郎宋钦说:“闵湛三寸不烂之舌,恐怕会造成崔门万世之祸啊!”

果然,大祸临头了。《国书》刻碑之事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石碑《国书》中关于拓跋族如何从漠北崛起,鲜卑族留发辩、穿短衣、游牧为业、同族通婚等落后习俗成了汉人嘲笑鲜卑贵族的话柄,这自然引起了北魏统治者的“公愤”,他们认为这是汉官向鲜卑族的挑衅,是图谋不轨,纷纷上书要求严惩。拓跋焘,这个鲜卑后裔,虽有雄才大略,但性格暴躁,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对自己及祖先的轻蔑,因而立即下令逮捕了崔浩,囚于死牢。此时的崔浩已有口难辩,他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听高允的话。这时,刘时、赵倪、刘絜一伙及在“新九品中正”中受排挤、受压抑的一些官员纷纷上书弹劾崔浩,必欲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只有高允冒死进谏,然而大局已难以挽回。结果崔浩及其一家被满门抄斩,崔浩的亲戚太原郭氏(妻族)、范阳卢氏(母族)以及河东柳氏等门阀大族也被灭族,被杀者达2000余人。

相关参考

李延年兄弟通奸被诛族 中国古代的官员通奸案

“食色性也”,与“性”有关的话题总是传得沸沸扬扬。这不,不管是微博还是朋友圈,通奸都成了非常热衷的话题。这里,就来为大家八一八发生在古代中国的几件官员通奸案。西汉时期有一个音乐家,叫李延年。他歌唱得好

历史秘闻 他助3代皇帝统一北方因公告皇家淫秽事迹被诛九族

在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最大的功臣崔浩。凭借他的战略规划,让北魏连续三代皇帝不停的打胜仗,实力越来越强。虽然他为北魏屡见战功,却因为做了一件事被诛了九族。崔浩出自汉人高门清河崔氏,他才华横溢,无所不会

汉朝历史 汉武帝以后的皇帝强不强

汉武帝刘彻的继承人有两位第一位是卫太子刘据,刘据是皇后卫子夫所生但因为汉武帝晚年昏瞆,误信谗言,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设计掀起巫蛊大祸皇后卫子夫自杀、卫太子拒捕自杀、卫家(卫青家族)被诛族、刘据家被杀光(只

曾因天赋不高被小偷鄙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但真正能够实现者寥若晨星,而曾国藩正是其中之一。这一曾因镇压太平天国备受谴责的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他打败

历史人物 曾因天赋不高被小偷鄙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但真正能够实现者寥若晨星,而正是其中之一。这一曾因镇压太平天国备受谴责的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他打

韩子高与陈文帝的图片,韩子高被称史上第一位男皇后,他与陈文帝之

韩子高被称史上第一位男皇后,他与陈文帝之间的故事真的只是因为爱吗?除了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陈文帝陈蒨救过韩子高,对他有恩。韩子高是被历史上称为最帅的男人,他遇到陈文帝是在路上逃荒的时候,据说逃荒的时

西汉游侠郭解简介 他为何被汉武帝下令诛族?

  郭解,西汉第一游侠,他的外祖母也是非常出名的人物,就是著名女相士许负。  游侠,豪爽好交游、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江湖人士,做事全凭喜好,万丈豪情,仗剑走天涯,郭解就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 西汉游侠郭解简介 他为何被汉武帝下令诛族

  郭解,西汉第一游侠,他的外祖母也是非常出名的人物,就是著名女相士许负。  游侠,豪爽好交游、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江湖人士,做事全凭喜好,万丈豪情,仗剑走天涯,郭解就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 崔浩生平简介 崔浩轶事典故

  姓名:崔浩  别名:崔伯渊、崔桃简  国籍:北魏  民族:汉族  出生地: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  逝世日期:450年  职业:政治家、谋略家www.cha138.com  官职:司徒封爵:东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崔浩是怎么死的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