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崔浩写史书》的历史故事

Posted 史书

篇首语: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崔浩写史书》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崔浩写史书》的历史故事

崔浩写史书

史官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如果要照顾自己的良知的话,那么写出来的史书很可能会触犯统治者;如果迎合统治者而歪曲史实的话,那么在历史上又会留下骂名。所以很多史官为了保命,往往在史书上做点手脚,结果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史书有很多史实都是被歪曲了的。这也不能怪他们,如果他们秉笔直书的话,很可能就和北魏大臣崔浩的下场一样了。

崔浩是清河人,清河崔氏是当时最高贵的姓氏之一。崔浩喜欢文学,博览群书,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十八九岁的时候就被征召为通直郎了。北魏道武帝见崔浩擅长书法,常常叫他到左右来侍候。道武帝喜欢服用寒食散,药性发作起来后喜怒无常,周围的人经常因为一点小过失而获罪,结果搞到最后大家都不敢服侍他了。只有崔浩一点都不懈怠,仍然恭恭敬敬地服侍道武帝。

崔浩足智多谋,明元帝想讨伐河西胡人,崔浩分析说:“河西胡人虽然很多,但没有好的将领统率,不会有什么大患的。”他建议派一员大将带兵去震慑就足够了。结果明元帝派叔孙建统兵镇守河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大破河西胡人,杀了他们的首领,俘虏了十几万人。

此后崔浩多次给朝廷出谋划策,如果朝廷没有采纳他的计策的话,那就一定会失败。所以明元帝很尊重崔浩,对他十分宠信。崔浩还精通儒家经典,但他不喜欢老庄,也特别讨厌佛教,曾说过:“为什么要拜这胡神?”他妻子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都要诵读佛经,他看见后大怒,把佛经夺过来一把火烧掉,再把灰倒进厕所里。他堂弟信佛信得更厉害,即使身处粪土之中,如果见到佛像,也会毫不犹豫地跪拜。崔浩嘲笑他说:“这么肮脏的地方正好适合跪拜那个胡神!”

太武帝登基后,崔浩继续辅佐,他帮助北魏灭掉了夏国,击破柔然,赢得了北伐的大胜。太武帝由此对他无比信任,时不时地到崔浩家做客,还品尝他家的饭菜。太武帝对那些尚书说:“国家大事如果你们有不能决定的,就先征求崔浩的意见,然后再执行。”

崔浩才华出众,深得北魏数个皇帝的信任,但是当时鲜卑贵族的势力非常强大,崔浩是汉人,所以引起了他们的忌恨,他们想方设法想整垮崔浩。而崔浩对那些鲜卑贵族也不客气,经常讽刺他们愚昧无知。他还打算在北魏恢复汉族士族的地位,更加得罪了那些鲜卑贵族。他弟弟的女儿嫁给了太原王氏的子弟(太原王氏也是当时社会上公认的高贵姓氏,和清河崔氏处于同一等级),太原王氏世代遗传酒糟鼻,那个侄女婿也不例外。可崔浩对那酒糟鼻越看越顺眼,经常对那些鲜卑贵族说侄女婿长得俊美。很多人听了之后不高兴,就在太武帝面前说崔浩的坏话,太武帝因此逐渐对崔浩产生了不满。

太武帝命令崔浩等人编写北魏国史,崔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才编写出30卷。当初太武帝告诉他们要秉笔直书,即使有什么忌讳的事也不妨写出来,崔浩还真的把北魏历史上一些不光彩的事写进了国史里面。崔浩不擅长写史书,他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并对全书进行润色,担任的是主编工作。国史写出来后,有人建议把这部书刻在石碑上永久保存下去,崔浩就营造了一个碑林,把整部史书都刻了上去。来往的人看到史书上那些不光彩的事,议论纷纷,鲜卑贵族看了之后很生气,跑到太武帝跟前告了他的状,说崔浩故意把国家的丑事拿出来说。太武帝也不提当初鼓励他们写史实的话了,下令把那些编写史书的人全部抓了起来,然后逐一审问。崔浩自己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罪,只承认自己接受过贿赂。后来太武帝亲自审问他的时候,他一句话都说不上来。

崔浩最后还是被判了死刑,当囚车拉着他开往刑场的时候,几十个士兵对着他的脸撒尿,崔浩惨叫着走了一路。从古代开始,宰相一级的官员被处死的成百上千,但没有一个像崔浩那样惨的。和他一起编写史书的人除了高允有太子求情而被赦免之外,其他人全部被杀。而崔浩家族无论亲戚关系远近,包括当时最高贵的范阳卢氏、太原王氏和河东柳氏这些清河崔氏的姻亲都被连坐灭族。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北魏崔浩简介 北魏历史上的重臣崔浩怎么死的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出身

中国历史 崔浩功高被诛族

崔浩功高被诛族公元378年,崔浩生于清河门阀、吏部尚书崔宏之家。少年崔浩,朱唇皓齿,面若桃花,身材窈窕,文质彬彬,恰若一美貌女子,人称“美妇人”。他少好书史,博览百家,玄象阴阳、科律制度及经术之学,无

中国历史 崔浩直笔丧生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受拓跋氏重用的汉族知识分子,但他又惨死于拓跋氏刀下。崔浩,清河东武城(山东武城)人,是北魏白马公崔玄伯的长子,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天文历象,无所不通。太祖拓跋珪时,为著作郎,因工书法,

历史秘闻 生活太乱,史书都不好意思写

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充满传奇,在她生命的最后两年,武则天经历了巨大的权位变化,也是她一辈子皇位的终结。西元683年5月,56岁的唐高宗李治驾崩,60岁的武则天当上了皇帝,在81岁的时候被逼退位,在位时间

历史人物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 崔浩是怎么死的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出身

历史人物 长孙嵩预测到了崔浩的结局

长孙嵩本姓拔拔,生于代郡(今山西代县),是北魏时期的将领、名臣。他官至太尉、柱国大将军,封爵北平王,是北魏开国功臣,“八公”之一。长孙嵩>长孙嵩预测到了崔浩的结局?>崔浩之弟崔恬嫁女儿给王慧龙,王氏是

晋朝历史 北魏张良,名臣崔浩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他长于计谋,精于决策,被称为“南北朝第一谋略家”、“北魏张良”。他相继在道武帝拓跋、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为官,位至司徒,为北魏迈入封建社会及一统北方立下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崔浩是怎么死的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

汉朝历史 北魏太武帝族诛崔浩逝世

如果要论北魏的第一谋士,那必定是崔浩。他面容清秀,皮肤细腻白皙,手指纤长柔嫩,外貌看上去像个“伪娘”,实际胸中藏有百万兵,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而这样一个人最后的结局却是诛九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起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受诬陷崔浩赴阴曹

受诬陷崔浩赴阴曹崔浩是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他多谋善断,参与一些军国大事的决策,辅佐北魏三朝皇帝,屡建奇功。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对崔浩更加宠信,赋予了他很大的权力。崔浩得势后的一些作为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