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受诬陷崔浩赴阴曹

Posted 太子

篇首语: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受诬陷崔浩赴阴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受诬陷崔浩赴阴曹

受诬陷崔浩赴阴曹

崔浩是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谋略家, 他多谋善断, 参与一些军国大事的决策, 辅佐北魏三朝皇帝, 屡建奇功。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 对崔浩更加宠信, 赋予了他很大的权力。崔浩得势后的一些作为得罪了许多鲜卑贵族, 他们不断找崔浩的把柄, 希望把他排挤出朝堂。

太延五年 (公元439年) 十二月, 太武帝任命崔浩监管秘书事务, 与中书侍郎高允等人续修国史。太武帝为了能让儿孙后辈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北魏国,还特别嘱咐他们一定要据实而录。崔浩等人遵照太武帝的意思, 多方收集关于北魏国上代的资料, 精心编写, 不久就完成了北魏的国史。

参与编写国史的著作令史①闵 ( mǐn) 湛、郗 ( xī) 标, 为人奸猾, 善于奉迎, 很讨崔浩的欢心。《国记》编修完毕, 这二人又想出一个巴结崔浩的主意。他们向太武帝进谏说: “我等读过崔浩注解的古书, 通俗易懂, 准确又不乏深度, 实在难得。我们恳请陛下让崔浩继续注解《礼记》, 以便后人读到最正确的释义。”与此同时, 崔浩也极力在太武帝面前举荐闵湛、郗标二人, 说他们博学多才、做事严谨, 有著述之才。

闵湛、郗标二人为了进一步讨好崔浩, 建议崔浩把《国记》篆刻在石碑上以显示他的秉笔直书。高允听说这件事情后, 担心地对著作郎②宗钦说: “闵湛、郗标这二人的想法一定会给崔家带来灭门之灾的。”而崔浩似乎真的忘记了太武帝修书只是给皇室后代看的目的, 竟然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动用数百万劳工把《国记》刻在了石碑上, 并立在郊外的路边。

崔浩在《国记》中秉笔直书, 详细而真实地记录了拓跋氏一族崛起的历史, 毫无避讳, 其中有很多拓跋氏早期不为人知的事情。围观的人一看, 顿时哗然, 他们议论纷纷并将看到的内容作为谈资到处传播。一直苦于抓不到崔浩把柄的鲜卑贵族看到石碑上的内容后异常愤怒, 也欣喜万分, 他们忙向太武帝告发崔浩将《国记》刻在碑上是有意宣扬祖先的过失。太武帝大怒, 立即命人抓捕崔浩。

崔浩被关入大牢后, 太子拓跋晃马上请自己的师傅高允入宫, 对他说: “师傅, 想必您也听说崔浩入狱的事了。现在皇上龙颜大怒, 下令追查主张立碑的人。您也是修书的成员之一, 此事必然与您脱不了干系。等明天觐见皇上时,我先为您说情, 您见机而言, 则可保住性命。”然而, 高允性格刚正, 自知没参与此事, 觉得问心无愧, 虽表面上领了太子的好意, 却没放在心上。当夜, 他留宿太子宫中。

第二天, 高允与太子一起觐见太武帝。

太子说: “高允做事向来谨慎, 而且他官位较低, 国史事件都是崔浩一手造成的, 请您赦免他的罪吧。”

太武帝没作回应, 却问高允: “《国记》都是崔浩撰写的吗?”

高允依实回答: “《太祖记》由前著作郎邓渊撰写,《先帝记》和《今记》是臣与崔浩共同撰写的。不过, 崔浩事务繁忙, 他只是总拟了一个大纲。具体内容, 臣写的比他多。”

听了高允的这一番话, 太武帝拍案而起, 厉声喝道: “高允的罪行不比崔浩轻多少, 为何要免去他的罪行?”

太子不由暗自叫苦, 嘴里却说: “父皇请息怒。高允生性木讷, 拙于辞令,再加上初睹父皇天威, 难免紧张以至于语无伦次。昨天儿臣还问及此事, 高允还说是崔浩写的。”

太武帝又问高允: “太子讲的可是实情?”

高允平静地回答: “以臣之罪, 当灭九族, 所以不敢妄言。太子尊微臣为师, 所以想救微臣一条性命。实际上, 太子从未问过微臣此事, 微臣也没说过那样的话, 微臣不敢胡言乱语欺骗您。”

太武帝听了, 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了。他对太子说: “高允果然忠厚耿直! 天底下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 死到临头还能泰然自若不说半句假话。作为臣子, 能够做到不欺君罔上, 足见其忠。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高允虽然逃过一难, 但太武帝并不准备放过崔浩。他又亲自审问了崔浩一次, 便准备把他处死并诛其五族。行刑当日, 崔浩被关在一辆囚车里, 押赴刑场。此时的崔浩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 面如土色, 双眼呆滞。不断有押解的士兵爬到囚车上, 一边辱骂他, 一边朝他头上撒尿。受尽侮辱之后, 这位智谋和才能不逊于诸葛亮的三朝元老就这样被杀了。




崔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略家, 他对北魏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 崔浩博学多才, 除了在军事和政治方面, 在天文、律法、宗教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也正是这种种耀眼的光环引来了鲜卑贵族的妒忌, 而崔浩似乎忘记了伴君如伴虎的真实含义, 被人诬陷 “宣扬国恶”, 惨遭杀害。




①著作令史: 古代官名。

②著作郎: 官名, 三国魏始置, 属中书省, 为编修国史之任。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刘子业残暴受诛戮

刘子业残暴受诛戮公元464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病体沉重,不久便驾崩了。太子刘子业继位,年仅十六岁。正式登基那天,祭祀先帝的仪式结束后,吏部尚书①蔡兴宗亲自捧着传国玉玺交给刘子业。刘子业伸出一只手来接,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受禅让萧道成建齐

受禅让萧道成建齐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萧何的二十四世孙,南朝第二个朝代齐国的建立者。萧道成参军以后,因作战勇猛,屡建战功,所以升迁很快,渐渐地升任为刘宋中央禁卫军首领。后来,他又趁刘宋皇室内部争夺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入牢狱贯高受酷刑

入牢狱贯高受酷刑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①与匈奴勾结反叛西汉,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结果中计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②。幸亏有陈平巧施美人计,使匈奴自行退兵,刘邦才得以安全返回。刘邦在返回的途

历史人物 政治家、谋略家崔浩简介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崔浩别名:崔伯渊、崔桃简国籍:北魏民族:汉族出生地: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逝世日期:450年职业:政治家、谋略家信仰:道教主要成就:辅佐三代帝王,协助北魏统一北方代表作品:《国书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登帝位刘邦封功臣

登帝位刘邦封功臣刘邦在诸多谋士和大将的辅佐下,终于夺得天下。当上皇帝没多久,刘邦便开始大封有功之臣,一次就封赏了二十多人。其中,萧何被封为酂侯,食邑①也最多。剩下没有受封的将领们都觉得不服,他们开始争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施仁政羊祜有远虑

施仁政羊祜有远虑羊祜(hù)是西晋著名大臣,为官期间正直廉洁、不畏权贵,名动朝野。司马炎受禅让代魏建立西晋,史称晋武帝。大事已定,晋武帝便有灭吴之志,以图统一天下。公元269年,晋武帝命尚书左仆射①羊

历史人物 崔浩生平简介 崔浩轶事典故

  姓名:崔浩  别名:崔伯渊、崔桃简  国籍:北魏  民族:汉族  出生地: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  逝世日期:450年  职业:政治家、谋略家www.cha138.com  官职:司徒封爵:东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崔浩是怎么死的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

晋朝历史 北魏张良,名臣崔浩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他长于计谋,精于决策,被称为“南北朝第一谋略家”、“北魏张良”。他相继在道武帝拓跋、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为官,位至司徒,为北魏迈入封建社会及一统北方立下

历史人物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 崔浩是怎么死的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