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政治家、谋略家崔浩简介

Posted 公元

篇首语: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政治家、谋略家崔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政治家、谋略家崔浩简介

南北朝人物

中文名:崔浩

别名:崔伯渊、崔桃简

国籍:北魏

民族:汉族

出生地: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

逝世日期:450年

职业:政治家、谋略家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辅佐三代帝王,协助北魏统一北方

代表作品:《国书》

官职:司徒

(历史lishixinzhi.com)

封爵:东郡公

崔浩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他的七世祖崔林,三国曹魏时官拜司空,封安阳乡侯。曾祖崔悦,为后赵石虎的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其父崔宏,号称冀州神童,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书、大人,赐爵白马公。而崔浩比他父亲更有才华,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精研经义,时人没有赶得上他的。未成年就为直郎。

天兴年间,任给事秘书,转任著作郎。拓跋珪因他工于书法,让他经常跟随左右。拓跋珪晚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官员多因小小过失而被治罪,大家无不逃避,以躲避眼下之灾,崔浩独自恭勤不怠,有时终日不归。拓跋珪知道了,就叫人给他送去御粥。崔浩的忠心耿耿,勤于职守,不为穷通改节,大多像这类情况。

公元409年(永兴元年),拓跋珪被其子拓跋绍杀死,明元帝拓跋嗣初即位,拜崔浩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常为明元帝讲授经书。每当去郊外祭祀天地,崔氏父子都乘坐轩轺车,时人羡慕不已。

拓跋嗣好阴阳术数,公元414年(神瑞元年)时,听了崔浩讲《易经》、《洪范·五行传》,非常赞诩。命崔浩占卜吉凶,参考天文,解决疑惑问题。崔浩把天道与人事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察,举其大要,用来占卜各种灾祥变异,多有应验。这时,后宫有兔子出没,查问门卫,兔子根本无法进来。拓跋嗣觉得很奇怪,命崔浩推测其是否是不祥征兆。崔浩认为当有邻国进贡嫔妃,是好兆。第二年,姚兴果然进献女子。

反驳迁都

公元415年(神瑞二年),魏国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连年霜旱,秋谷歉收,发生粮荒。云中、代郡很多百姓饿死。九月,太史令王亮、苏坦对明元帝说:“平城连年霜旱,有人观天象说,必有大难,我们不如把国都从平城迁至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拓跋嗣向群臣咨询意见,崔浩和特进周澹对明元帝说:“以臣之见,国家迁都于邺,虽可暂时解救今秋之饥,但并非长久之策。东州(太行山以东各州)之人,一向认为魏国地大物博,人口、牲畜众多。现在如果迁都,东部各州分配不了多少人,而且让鲜卑人和汉人杂居各地,处于荒野山林之中,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会使人们意志沮丧。四方人士知道了真实情况,也易产生蔑视和欺侮鲜卑族人的念头。同时,北方的柔然等部族也会乘机而入。那时,云中、平城就有沦为敌手之患,那时想回师援救,因中隔恒山代土,恐怕也来不及。如果暂不迁都,即使山东发生变乱,也可轻骑南出,耀武扬威,人们不知虚实,必然望尘畏服。这正是国家威制中原的长远方略。再说,到明春牧草生发、乳酪充足,兼有苹果,足以接济来秋。如果再有一个好的夏收,形势就可变好了。“

拓跋嗣听了这一番高论,觉得很有道理,可又很不放心地问崔浩:“假如挨不到来秋,或者来秋庄稼不熟,将又如何是好?”崔浩献计说:“陛下可以把那些最穷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如果来秋仍然庄稼歉收,就再想别的办法。但切切不可迁都!”

拓跋嗣听从了崔浩的劝告,于是挑选了一批最穷困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即山东定、相、冀三州,令汉民每户出租米50石来养活这些穷户。明元帝纳其言,于是挑选部分贫困户分赴定、相、冀三州就食,由当地开仓赈恤。第二年秋天,收成很好,百姓富足,人心安定,国家度过了难关。明元帝很高兴,赐给二人各一妾,御衣一套,绢五十匹、绵五十斤。

隔岸观火

公元416年(泰常元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北伐后秦,水陆并进。晋军势如破竹,后秦连连败退。

公元417年(泰常二年)三月,刘裕率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为顺利进军关中,刘裕派人假道于魏。拓跋嗣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北魏满朝公卿大臣群起反对,认为刘裕此举必定图魏,应该出兵阻止刘裕军队沿河西上。只有崔浩站出来反对说:“柔然不断向我侵扰,国内缺粮,我们不宜出兵迎敌。如果向南出兵,则北寇进击;如果出兵救北方,则东方又面临危险。因此,不如借道刘裕,纵其入关,然后堵塞其归路。这样就像卞庄打虎,专等两虎咬斗之后再动手,就可以一举两得。”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受诬陷崔浩赴阴曹

受诬陷崔浩赴阴曹崔浩是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他多谋善断,参与一些军国大事的决策,辅佐北魏三朝皇帝,屡建奇功。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对崔浩更加宠信,赋予了他很大的权力。崔浩得势后的一些作为得罪了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崔浩是怎么死的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

历史人物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 崔浩是怎么死的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出身

晋朝历史 北魏张良,名臣崔浩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他长于计谋,精于决策,被称为“南北朝第一谋略家”、“北魏张良”。他相继在道武帝拓跋、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为官,位至司徒,为北魏迈入封建社会及一统北方立下

历史人物 北魏崔浩简介 北魏历史上的重臣崔浩怎么死的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出身

南北朝军事谋略家崔浩怎么死的

崔浩(?~450),北魏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出生当世第一流士族-清河崔氏。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

南北朝历史 南北朝军事谋略家崔浩怎么死的

崔浩(?~450),北魏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出生当世第一流士族-清河崔氏。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

历史人物 高颎简介 隋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高颎生平

  (541年—607年),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的政治家、战略家。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为宰相执政近20年,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

历史人物 曹操之子房,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荀彧简介

三国人物本名:荀彧别称:荀令君字号:文若所处时期:东汉民族族群:汉人诞生地:颍川颍阴诞生时候:163年作古时候:212年重要作品:《迎驾都许议》《报曹公书》重要造诣:为曹操设计军事战略方针职业:政治家

中国历史 崔浩功高被诛族

崔浩功高被诛族公元378年,崔浩生于清河门阀、吏部尚书崔宏之家。少年崔浩,朱唇皓齿,面若桃花,身材窈窕,文质彬彬,恰若一美貌女子,人称“美妇人”。他少好书史,博览百家,玄象阴阳、科律制度及经术之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