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崔浩直笔丧生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崔浩直笔丧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崔浩直笔丧生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受拓跋氏重用的汉族知识分子,但他又惨死于拓跋氏刀下。崔浩,清河东武城 (山东武城) 人,是北魏白马公崔玄伯的长子,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天文历象,无所不通。太祖拓跋珪时,为著作郎,因工书法,常置左右。太祖晚年精神失常,多视朝官不顺眼而杀之,独信任崔浩,并赐给他御粥喝。太宗拓跋嗣继位,崔浩曾教授他五经而为之师,更受宠信。世祖拓跋焘即位初年,虽因同僚嫉妒,世祖顾忌众议罢过他的官,但不久又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并经常亲临崔浩家请教天下国家大事、吃饭,崔浩来不及系腰带,世祖不怪罪; 崔浩请他吃蔬菜,世祖感到比宫中山珍海味还精美。世祖也经常请崔浩至后宫出入卧室,有好吃的,世祖举着调羹送到崔浩口中。宠密如此,于是加崔浩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等显职,以赏谋划之功。世祖并令歌工编了一首 《颂群臣歌》,歌颂崔浩。崔浩思路敏捷,长于谋划,行为也极谨慎,别人求字,为人抄写《急就篇》,其中 “冯汉强” 总是改为 “冯代强”,以避拓跋氏之忌。太祖时曾诏尚书郎邓渊编著北魏史 《国记》,但没写完。429年,世祖诏崔浩等重撰,崔浩总领其事。经过十几年努力,450年,成 《国书》30卷。著作令史闵堪、郗标献媚于崔浩,请求把《国书》刻在石碑上,以示直笔。崔浩同意了,太子拓跋晃也认为很好。于是,刻完,树立在京城东郊三里处路口,占地方圆百步。拓跋氏贵族路过停下看,看后都很气忿,说它“不典”,侮辱了拓跋氏祖宗,世祖震怒,下令杀崔浩,灭其一切沾亲带故之宗族。行刑那天,把浩装进木笼,送至城南刑场,先让卫士几十人呼唤嗷嗷,轮番往崔浩头上脸上拉屎拉尿,凌辱够了,才斩首示众。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董狐直笔的故事

董狐直笔的故事  晋襄公死后晋灵公幼年即位,长大的晋灵公,为所欲为。横征暴敛;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看他们仓卒之间躲避的窘状;他的厨子因为烹煮熊掌,煮得不合他的口味,他一怒之下竟然把厨子杀了。恰巧被

齐太史直笔记录宁死不屈 崔杼杀齐庄公

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春,齐崔杼率军伐鲁,以报复去年孟孝伯对齐的讨伐。五月十六日,齐庄公在城北设宴招待莒君,崔杼推说有病,不去赴宴。次日,齐庄公到崔杼家问候崔杼,乘机又与棠姜混在一起。棠姜原是棠公

齐太史直笔记录宁死不屈 崔杼杀齐庄公

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春,齐崔杼率军伐鲁,以报复去年孟孝伯对齐的讨伐。五月十六日,齐庄公在城北设宴招待莒君,崔杼推说有病,不去赴宴。次日,齐庄公到崔杼家问候崔杼,乘机又与棠姜混在一起。棠姜原是棠公

历史人物 崔浩生平简介 崔浩轶事典故

  姓名:崔浩  别名:崔伯渊、崔桃简  国籍:北魏  民族:汉族  出生地: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  逝世日期:450年  职业:政治家、谋略家www.cha138.com  官职:司徒封爵:东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崔浩是怎么死的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受诬陷崔浩赴阴曹

受诬陷崔浩赴阴曹崔浩是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他多谋善断,参与一些军国大事的决策,辅佐北魏三朝皇帝,屡建奇功。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对崔浩更加宠信,赋予了他很大的权力。崔浩得势后的一些作为得罪了

历史人物 北魏崔浩简介 北魏历史上的重臣崔浩怎么死的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出身

中国历史 崔浩功高被诛族

崔浩功高被诛族公元378年,崔浩生于清河门阀、吏部尚书崔宏之家。少年崔浩,朱唇皓齿,面若桃花,身材窈窕,文质彬彬,恰若一美貌女子,人称“美妇人”。他少好书史,博览百家,玄象阴阳、科律制度及经术之学,无

历史人物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 崔浩是怎么死的

  (?-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出身

晋朝历史 北魏张良,名臣崔浩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他长于计谋,精于决策,被称为“南北朝第一谋略家”、“北魏张良”。他相继在道武帝拓跋、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为官,位至司徒,为北魏迈入封建社会及一统北方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