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伏生是谁

Posted 尚书

篇首语: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安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伏生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伏生是谁

  “尘嚣其上竟焚书,劫后壁藏方有余。”(出自《南陵无双谱》)伏生就是诗中的主人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始皇帝嬴政一声焚书令下,无数文化瑰宝付诸一炬,皆在熊熊烈焰之中化为灰烬,无数先辈一生的心血,尽付东流!可悲!可叹!

  有一个人,唤作伏生,是秦朝一个不起眼的小博士,他偷偷做了一件“大不敬”的事。但是,正因为他做的这件事,才让一部分珍贵的文化史记被保留了下来,他也被后人铭记,千古流芳。

  伏生也被叫做伏胜,字子贱,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弟子子贱的后裔。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农业等方面,秦始皇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秦朝朝廷还设置了一共70人的博士顾问团,方便解答典籍史册中的一系列政治问题。伏生有幸,入选其中,从此成为了一名兢兢业业钻研学问的博士。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丞相李斯奏请始皇:“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正是李斯的这道请旨,促成了秦始皇“焚书”。

  从李斯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身为博士的伏生是具有一定的“特权”的,那就是可以藏书于家。

  公元前213年,伏生为了将珍贵的典籍《尚书》保存下来,冒着被杀的危险,在自己家中的墙壁中,偷偷开凿了一个夹层,私自藏了这本书。《尚书》是一本记载了尧、舜、夏、商、周,几代历史的书籍,其中有很多先人的思想和见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百科大全”。

  秦朝末期,由于胡亥的暴政,各地都掀起了叛乱。后来楚汉争霸,灾难依然没有结束。伏生一介儒生,手无缚鸡之力,又上了年纪,只能在这兵荒马乱的乱世中不停地流亡。

  公元前191年,已经是汉朝的时代了,汉惠帝刘盈下令,废除从秦朝继承下来的《挟书律》。伏生听闻此消息,大为高兴,赶紧回到老家,打烂了墙壁,发现《尚书》已经损毁了好几十篇,只剩下了仅有的29篇。伏生虽然为牺牲的数十篇感到遗憾,但是好在还剩了将近三十篇呢,不是,结果还是好的。

  伏生藏书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人们都知道,秦始皇几乎是烧光了当世之书的,突然传出了躲过始皇焚书的孤本存在消息,说不惊讶是不可能的!

  汉文帝刘恒统治时期,刘恒很欣赏儒学,对秦朝焚书的做法也很是无奈,听闻伏生的事迹后,汉文帝惊喜万分,立刻就要召见伏生。可伏生当时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九十岁老人,整日只能卧在床上渡日,怎么赶来拜见他呢?

  可是,汉文帝又很迫切的想要见到《尚书》,希望有人能看得懂《尚书》,世上恐怕只有伏生能做到了!于是,汉文帝就派了太常掌故晁错前往章丘,将《尚书》破译之后再回来。

  伏生很老了,说话没几个人能听懂。晁错来到章丘后,伏生通过他的女儿羲娥,将《尚书》传授给了晁错。经过这样一番波折,孤本《尚书》才算是真正的保存下来。

  后人对于伏生做的这件私藏书籍的事,有这样的评价,即“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可见,在整件事中,伏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了他就不行。伏生之功虽然特殊,但是意义重大,所以后人也将他和发扬光大了儒家的董仲舒并列,史称“董伏”。

相关参考

伏生简介

伏生,一作伏胜,生卒年月不详,字子贱,章丘市人[既现今的济南]。伏生系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无双谱赞曰"何如那,书生年老尚传经。"公

汉朝历史 伏生生平简介

  伏生(生卒年不详),名胜,济南(今山东邹平)人。今文《尚书》的创始者、西汉经学大师。>  伏胜相传为孔子弟子宓子贱的后人(古代宓与伏通)。相传伏胜从十岁起就攻读《尚书》,“以绳绕腰领,一读一结,十

历史百科 伏生传《书》

文景时代,经济发展,天下安定,为文化复兴,为整理和继承先秦文化遗产,创造了条件。伏生传《尚书》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追述和记载了上起尧舜下至春秋晚期的历史资料。《

历史百科 《今文尚书》略说

《今文尚书》略说《汉书·儒林传》云:伏生名胜,为秦博士,以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孝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伏生治之,欲召;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伏生老,言不

历史人物 西汉智囊晁错是谁

   晁错是谁?晁错,汉族,颖川人,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汉文帝时期,因能文任太常掌故。朝廷征召研究《尚书》之人,晁错受太常派遣,奉命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

历史百科 《古文尚书》略说

《古文尚书》略说《古文尚书》出于孔安国。安国本从伏生受《书》,汉武帝末,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昔人所藏《古文尚书》,皆蝌蚪文字。蝌蚪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安国以所闻伏生之书,

中国历史名著选读

中国历史名著哪些1、《尚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

历史百科 古文经籍

汉代的儒家经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师徒传授,用汉代隶书(今文)写成的本子,通称今文经,如伏生所传《尚书》,齐鲁韩三家《诗经》;高堂生所传《礼》(《仪礼》),胡毋生所传《春秋公羊传》,田何所传《易》。一类

历史百科 列举以上各家之事迹

列举以上各家之事迹贾谊事迹,见子部224题。晁错,汉颍川人。学申、商刑名,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受《尚书》于伏生。累迁太子家令,以辩得幸太子,号曰智囊,数上书言边事,迁中大夫。景帝时为御史大夫,请削诸侯枝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晁错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晁错西汉大臣。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年轻时曾学申不害、商鞅等法家学说,后又从伏生学儒家经典《尚书》。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为景帝主要谋臣之一,号称“智囊”。主张抗击匈奴,建议募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