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平汉线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Posted 同志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平汉线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平汉线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崔曙光,原名崔世荣,幼名天怀,参加革命后化名铁匠,1911年2月12日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铁茄坪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起,在本村私塾读了3年古书,后跟父亲务农。1926年秋,考入清涧县立第三高小。当时,这一带已经有了共产党的活动,共产党人宣传革命,发动群众闹翻身对崔曙光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7年春,县立第三高小闹起了学潮。进步师生团结起来,斗争坚持反动立场的校长刘镇汉。崔曙光踊跃参加了这一革命活动,被选为学生代表之一。学习和斗争的实践,使崔曙光更加热爱共产党。他说:“我对共产主义非常爱慕。穷人的生活问题,反动政府对学生和工农的压迫,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社会的黑暗等等,我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共产党才能推翻这个黑暗社会。”这年4月,由周继丰、高在位介绍,崔曙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崔曙光更积极地宣传革命,扩大组织,又先后介绍张家修等入党。

高小毕业后,崔曙光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这时,绥师的学生运动很活跃,崔曙光斗争勇敢,办法多,被公推为学生会的领导成员之一。绥师被国民党军队封闭后,崔曙光回到本村,很快与共产党员崔田民等接上关系,组成一个党小组,开始在铁茄坪和周围村庄宣传革命,发展新党员。他和崔田民首先介绍人穷志大的崔文宪(田夫)入党,然后在雷家硷、林家新庄、林家寨、西马湾等村庄发展了一批党员。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直属绥德县委领导的铁茄坪党支部。崔曙光担任了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这个支部很活跃,是陕北特委信赖的好支部之一。

在铁茄坪党支部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崔曙光等又与王家沟党支部、定仙焉至黄河西岸一带党的组织互相联系,并根据县委指示,组建了中共绥德县第一个区委会,统一领导绥德东南地区党的组织和革命斗争,使这里的革命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经组织派遣,崔曙光又到清涧县店则沟开展建党活动。他先到李家坪村开办了冬学,宣传革命,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以后又到芦则塔,东陈家山、东里河、李家鼻等村庄,以小学教师、校长的身份作掩护,与周继丰一道,进行建党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于1930年冬在芦则塔创建了一个区委,使清涧起义失败后这一带一度处于低潮的革命运动,又很快活跃起来。

马佩勋带领吴堡红四支队路过铁茄坪村后,崔曙光便随四支队,连夜赶到店则沟,汇合马万里领导的清涧红二支队,袭击了店则沟民团,缴获该团的全部枪支弹药。崔曙光自荐当了支队宣传员,四处宣传红军打击反动土豪的胜利消息,号召贫苦农民组织起来,走翻身解放的道路。他到绥德南区王家沟村,与崔正冉一起以王家沟游击队为基础,创建了红五支队。这支最初仅有八九个人的支队,后来发展为一支很活跃的革命武装力量。

1935年,崔曙光先后任陕北特委巡视员、西北工作委员会巡视员、陕北第三分区区委书记等职。他曾认真查处了延安县的一起贪污案,消除了民愤,为党争得了荣誉。这年冬季,崔曙光被任命为中共延安县委书记,承担起带领全县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解放延安县的艰巨任务。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崔曙光欢欣鼓舞,他团结全县党员干部,更加兢兢业业,忘我为党工作。

1936年7月,崔曙光担任了陕北省委的秘书长。这时候,他的家乡及他的家遭到了敌军的“围剿”和洗劫。家里的窑房被烧,3个儿女在逃难中死亡。崔曙光听到这不幸消息后,心里虽十分悲痛,但丝毫没有动摇他为党做好工作的决心。在担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的秘书长时,他除了协助党委做好党务工作和上接下达文书事宜外,还兼搞机关总务、招待所等事宜。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经济封锁,延安各机关的生活很艰苦。崔曙光经常带领机关工作人员种粮种菜,养猪喂鸡。在他的巧妙安排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机关生活得到改善,使同志们精神饱满地为党工作。

崔曙光兼管的招待所,每天都要接待一批批从抗日前线回延安汇报工作或开会学习的同志;同时又一批批地欢送从延安出发、赶赴抗日前线、杀敌立功的优秀儿女。他经常到招待所检查,要求所有工作人员提高服务质量。他说:“我们接待的同志,不管是来的和走的,大都是抗日英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这些同志。”他还身体力行,亲自为住招待所的同志端茶递水,和这些同志热情交谈,了解抗日前线的情况,鼓励奔赴抗日前线的同志杀敌立功,争取抗战早日胜利。

崔曙光担任秘书长期间,不仅是边区党委一班人的好参谋和助手,还较好地协调了各部队的工作。他经常为写好一个报告,起草一个文件没日没夜的费心劳神,并积极帮助协调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的工作。

1939年上半年,崔曙光在中央党校学习了6个月。他认真学习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著作,眼界更加开阔。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到敌人后方去”的号召,他要求奔赴抗日前线。1940年初,组织同意了崔曙光的请求,准备派他到中共山东分局工作。党为了培养他,决定先让他到中央马列学院学习两年。学习期间,妻子来看他,他对妻子说:“我自入党以来,就一直不惜牺牲生命闹革命。这次到前线,很有可能回不来。你好好把兰芝(侥幸活下来的女儿)拉扯大。革命胜利了,就是没有我,你们母女也会享受到幸福的。”

1941年10月,崔曙光带领30位去山东工作的同志从延安起程,他担任了临时党支部书记。同行的还有到晋西北、晋东南、晋察冀的干部。为了通过敌人封锁线,他们绕道从神木东渡黄河,由晋西北到晋东南,艰苦跋涉两个多月。为了避免与敌正面冲突,他们常常摸黑行军,白天露宿在山洞或破庙里。冻得不行,大家就挤到一块靠体温取暖,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咬冰嚼雪。第二年1月底,崔曙光一行终于到达中央北方局党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晋东南。

由于敌人严密封锁,这里聚集着的200多名地方干部一连几个月不能过境。崔曙光他们一行也等了两个多月。崔曙光肩负重任,内心感到焦急,但在行动上又特别谨慎。他在长途行军中,经常告诫支部成员和其他同志:“我们是从延安来的,党培养我们这批干部花了很大的代价,每一个同志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胜利通过敌伪封锁线,山东的同志和老乡正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我们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在等待过平汉线时,赶上了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崔曙光和其他100多名干部随八路军一个团在河北省武安、涉县一带反“扫荡”,不幸陷入敌军包围圈中。突围中,队伍被打散,崔曙光壮烈牺牲。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在太行山反扫荡作战中被俘牺牲

谢翰文(1904—1942),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又名谢汉文,号鸿锡,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县城关西门槐树下谢家村。青少年时期受五四运动新思想影响,追求革命与进步。中学毕业回乡,即参加革命活动,是耒阳共

历史军事 在冀中日伪军“扫荡”中壮烈牺牲

石景芳,又名石玉琮,1912年生于山东省无棣县刘丰台村。自幼读书,明白事理,爱憎分明,富有斗争精神。1928年,他考入无棣县立第二高小读书。同学中有城里张、吴、郭三家恶霸子弟,他们经常合伙欺侮乡下来的

历史军事 冀中反扫荡中牺牲的宣传部长

张仁槐(1912—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北西力村。17岁考入太原成成中学。1932年,到北平入河北省第十七中学,不久,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此期间,他阅读了马克思、

历史军事 和政委一起牺牲在反扫荡战斗中

  常德善,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邳县(原山东省峄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母亲都给地主当长工。常德善两岁前后,因父母相继去世,为本族姐姐抚养,在山东枣庄生活,六七岁的常德善便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猪放牛,

历史军事 王厂反扫荡中为掩护主力牺牲

  朱程(1910——1943)是八路军高级指挥员。革命烈士。1910年生,字公行,浙江苍南县矾山镇内山人。早年就读温州商业学校,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6期。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西南地区

历史军事 牺牲在反扫荡战场的129师名将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编印了一本《烈士传》,刘伯承师长在序言中写道:“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周年。在这三年里,我们一二九师经过了3156 次大小战斗……消灭与击伤的日伪军有134678 名……这些

历史军事 在救援常德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彭士量,1904年8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杨梅村。毕业于黄浦军官学校第四期、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曾任陆军预备第四师副师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目睹国家民族危亡日益严重,彭士量义愤填膺,力主对日作战,捍卫

抗美援朝战争壮烈牺牲高级将领 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然而,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伤亡36万人。目前,据有关

中国历史 冀中“五·一大扫荡”

这是日军在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期间,对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最残酷的一次“扫荡”。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次“扫荡”中,遭受了最严重的损失。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北抵平津、南至石德路、西迄平汉线、东到津浦

历史军事 日本的益子挺进队缘何在华北扫荡后解散

八路军总部机关在转移途中遭日军袭击,副参谋长左权壮烈牺牲。彭德怀指定欧致富挑选指战员组成暗杀队,日军“益子挺进队”在祁县县城遭重创:1936年11月,红一方面军部分指挥员在宁夏豫旺堡1942年5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