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6节 道法归一
Posted 老子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6节 道法归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6节 道法归一
老子在西行若干年后年龄太大了,就又回到了原来的隐居地,在一百六十多岁的时候无疾仙游(按时间推算这时已是宋昭公末年)。邻里和弟子都来吊唁,大家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思想大师、悟道楷模而悲痛。> > 这时他的老友秦佚来了,秦佚来到老子灵旁不跪也不拜,只是拱手致意,对天哭号三声即止,然后就要转身离开。邻居看不过去了,把他拦住对他说:你不是老子 的那个好友吗?秦佚回答:是的。邻居说:你既然是老先生的好友为什么这么薄情少礼呢?你不像个有修养的人。秦佚说:你认为我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吗?邻居听了 气愤地说,你这么做于理不通。> > 秦佚笑了,对邻里和老子弟子们说:我的老友生前对我说:人,生不足喜,死不足悲。老子之生,是由无至 有,聚气而成,顺时而来,是自然的产物,有什么可喜的。老子之死,是由有至无,气散而灭,顺时而去,是自然的必然,有什么可悲的。所以为生而喜是不当喜之 喜,为死而悲是不当悲之悲。生时贵生,死时怕死,那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强求生来,强求死去,是纵己之情而逆自然之理,背自然之道。违天道之理,就是背道 而不是行道。面对着道的先知先觉却做背道之事,我还够得上老先生的好友吗?做为他的好友,就应该遵其言,顺于道,以道驭理,以理化情,所以我不悲。> > 邻居和弟子们听了都有所觉悟。其中一个弟子问秦佚:您既然不悲那为什么还要哭三声?秦佚笑着说:我哭泣三声并不是因为悲伤,是在用这种方式向老友道别。 哭第一声,是说他生而应时合自然之理,哭第二声是说他死得其时顺自然之道,哭第三声是赞扬他在世之年领悟并传播了自然无为之道,明自然之质。老子生而应 时,逝而合道,所以我以哭声表达了我的敬意道白了我的心声之后就是为他高兴了,为什么要悲呢?> > 众邻居和弟子留住秦佚,共推他主葬,合土之时,秦佚颂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 对老子羽化成仙还有一种传说,说老子的家乡河南省鹿邑县有一座山叫隐阳山,这座山很高,山北见不到太阳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又烈日当空,庄稼枯死,让百姓受尽了苦难,所以这里才叫苦县。> > 老子目睹这一切十分着急,想救民解难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骑青牛出了函谷关成仙之后,有了仙家的法力,就和青牛一起飞回去治理那座山,到了家乡老子挥鞭打 山,第一鞭把山顶削去了飞到山东成了泰山。再一鞭子下去把山腰打到河南成了平顶山,因为用力过猛把鞭捎抽断了只剩下了鞭杆,老子就顺手把鞭杆插在了地上。 至今老子的家乡河南省鹿邑县城内的东北角上还有一处约13米高的高台,叫“升仙台”,后人在台上修了一座供奉老子的道观,观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铁柱子,就 是老子当年赶山鞭的鞭杆。> > 治了此山老子又乘着青牛飞走了,这以后老子的家乡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百姓就把老子挥鞭赶山时站立的土台叫“升仙台”,把插在地上的铁柱子称“赶山鞭”,到了唐代,唐高祖李渊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以后人们就称“升仙台”为“老君台”。> > 这就是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的老子。他留传后世一部伟大的著作:《道德经》;留给后人一种伟大的思想:道家学说;留给了后人一个永生的伟大形象:太上老君。> > 老子以其不朽的思想不朽于国人和世人的心中!> > 还是在老子出生求学的时候,宋国在老子的父亲战死后,无力收回彭城,就向晋国求助,晋悼公率领诸侯联军帮助宋国夺回彭城,杀了鱼石等人。从此宋在政治和外交上又开始倒向了晋。> > 宋平公在位四十四年,于公元前532年去世。他的儿子子佐继了君位,即宋元公。相关参考
介子推属于“水至清则无鱼”那一类的,有点过于清高。过黄河时狐偃劝文公不要喜新厌旧,他就认为狐偃有表功争功之嫌,很鄙视这种做法,所以回晋后耻于和狐偃等人为伍,随班朝贺一次后就告病在家,甘于清贫,自己
大军出发,孙武突然命令军士弃船上岸,把战船都留在淮河的一个水湾里。伍员问他为什么不用船,孙武说:船行逆水太慢,就会让楚军有充裕的准备时间,这么做可以提高进兵速度,楚军一定会按我们坐船做打算,他想不
孔子有圣人的圣德,好学不倦,孜孜以求。但官运并不大好。>> 孔子母亲去世后,他听说季氏举行宴会招待名士,他着孝装去赴宴,被阳虎挡在了外面,理由是:你不是名士。>> 孔子家境贫寒而且社会地位不高
姬仪继了君位,任命祭仲为上大夫,叔詹为中大夫,原繁为下大夫,国事交给了祭仲,派使者出使齐国、陈国,稳定双边关系,营造立国环境。厉公在栎地知道新君已立,也没再折腾,郑国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 公
楚共王熊审,庄王的儿子,继位时年龄十岁。>> 说到共王这段历史,开篇就又要涉及到夏姬。>> 夏姬自从奉庄王之命嫁给了连尹襄老,襄老不到一年就奉命去(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地驻防去了。可这夏姬是个闲
楚共王熊审,庄王的儿子,继位时年龄十岁。>> 说到共王这段历史,开篇就又要涉及到夏姬。>> 夏姬自从奉庄王之命嫁给了连尹襄老,襄老不到一年就奉命去(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地驻防去了。可这夏姬是个闲
这一天齐桓公和管仲正在商量国家大计,有近臣来报:燕国被山戎(也叫北戎,分布在今河北省北部)侵犯,派人前来求救。>> 管仲说:主公要伐楚,必须先平定北戎,戎患平息才好专心解决南方问题,避免北戎在后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