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6节 求仕路多艰

Posted 孔子

篇首语: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6节 求仕路多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6节 求仕路多艰

  孔子有圣人的圣德,好学不倦,孜孜以求。但官运并不大好。> >   孔子母亲去世后,他听说季氏举行宴会招待名士,他着孝装去赴宴,被阳虎挡在了外面,理由是:你不是名士。> >   孔子家境贫寒而且社会地位不高,到成年以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管理仓库的小负责人,但做的很出色。出纳钱粮公平准确;还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头目,牧场蕃息兴盛。所以又升迁为管理基本建设的司空。这段时间,他所做的是季孙氏的家臣。> >   这以后他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推销自己的儒学思想,但是屡屡受挫。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和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还遭到了不明真相的百姓的围困,只好又返回了鲁国。> >    回到鲁国后孔子专心研究学问,二十八岁那年听说老子德高识深就想去拜访,当时还是鲁昭公在位,鲁侯还专为他派了一辆车,两匹马,一个童仆,他就驾着车带 着童仆和学生南宫敬叔到周去学礼。老子当时在周做图书馆兼档案馆馆长,两人在一起虽然见解并不都一致,但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都很有收益。临别回国时老子送行 说:我听说富贵的人临别赠送财物,品德高尚的人临别赠送言辞。我不是富贵的人,就说几句话做为我们的临别赠言吧: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的威胁,因为他好 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见识广博的人常常遭受困厄而危及自身,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的罪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要忘掉自己一心去想父母,做臣子的要忘掉自己一 心去想君王。(“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而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己有。”)孔子从周回来之后,继续 边研学边教学,从而学识更深,名望更高,弟子更多。> >   鲁昭公二十年的时候,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慕名拜见孔子 并向他提了个问题说:从前秦国地辟国小,但秦穆公却能拓疆图强称霸一方,他靠的是什么?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而偏僻,但他的志向远大,施政措施得当,君 主有了志向,再有能人去治政,国家就能强盛。秦用五张羊皮换回了百里奚,用他做相国治国治政,再加上君主的贤明,秦就强大了。所以秦的强大靠的就是君明臣 贤,光有君主的大志还不成,还要任用和相信有德行有能力的贤才来治政。景公听了这番话很高兴地走了。> >   孔子三十五岁时,“三桓”攻打鲁昭公,昭公跑到了齐国,因为鲁国内乱,孔子也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接触景公。在齐国和乐官研讨起了音乐,尤其听到《韶乐》就学了起来,废寝忘食,孜孜以求,专心致志以至于三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尝不出肉的滋味。> >   景公召见孔子问他应该如何施政,孔子说:施政之要在健全礼制,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各尽自己的职守和操行。景公高兴了,说你说的对,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即使我的国家有再多的粮食又有什么用呢?因为我很难吃到它。> >    又有一天景公问孔子施政的原则。孔子说施政的原则最重要的是量入为出,节省财力。景公几次见面对孔子都很满意,就打算把尼溪的田地封给孔子。晏婴阻止 说:儒家的学者能说会道,圆滑,不能也不懂用法来约束自己和他人,高傲地自以为是,为臣则难以驾驭;重视丧礼而极尽哀情,追求厚葬甚至不惜破产,不能让这 种说教形成风气。他们四处游说只是为了获得官禄,这种人治理不好国家。自从大贤圣君相继辞世以后,周王室也日益衰微,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现在孔子过分地讲究仪表服饰,制定和推行繁杂的礼仪,这些繁文缛节难以成事却易于坏事,君王要教育百姓,恐怕这一套不是什么好办法。这以后齐景公再见到孔 子,就不再和他谈论礼仪方面的事了。> >   齐景公虽然没重用孔子,但很尊重他,也真心想把他留在齐国。怕他不安心就和他做了一次挽留性谈 话。对孔子说:给你季氏那样高的待遇我做不到,但我可以给你鲁国的上卿季氏和下卿孟孙氏之间的待遇。如果你觉得合适,可以留在齐国。孔子就留了下来。但这 个待遇遭到了齐国大夫的妒嫉,有人就策划要谋害孔子,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去向齐景公辞行,景公说:我老了,不能再任用你了。孔子就又回到了鲁国。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16节 介子推

  介子推属于“水至清则无鱼”那一类的,有点过于清高。过黄河时狐偃劝文公不要喜新厌旧,他就认为狐偃有表功争功之嫌,很鄙视这种做法,所以回晋后耻于和狐偃等人为伍,随班朝贺一次后就告病在家,甘于清贫,自己

春秋战国 第16节 兵伐强楚

  大军出发,孙武突然命令军士弃船上岸,把战船都留在淮河的一个水湾里。伍员问他为什么不用船,孙武说:船行逆水太慢,就会让楚军有充裕的准备时间,这么做可以提高进兵速度,楚军一定会按我们坐船做打算,他想不

春秋战国 第16节 道法归一

  老子在西行若干年后年龄太大了,就又回到了原来的隐居地,在一百六十多岁的时候无疾仙游(按时间推算这时已是宋昭公末年)。邻里和弟子都来吊唁,大家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思想大师、悟道楷模而悲痛。>>  这时

春秋战国 第16节 两“蛇”之争

  姬仪继了君位,任命祭仲为上大夫,叔詹为中大夫,原繁为下大夫,国事交给了祭仲,派使者出使齐国、陈国,稳定双边关系,营造立国环境。厉公在栎地知道新君已立,也没再折腾,郑国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  公

春秋战国 第16节 屈巫的阴谋

  楚共王熊审,庄王的儿子,继位时年龄十岁。>>  说到共王这段历史,开篇就又要涉及到夏姬。>>  夏姬自从奉庄王之命嫁给了连尹襄老,襄老不到一年就奉命去(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地驻防去了。可这夏姬是个闲

春秋战国 第16节 屈巫的阴谋

  楚共王熊审,庄王的儿子,继位时年龄十岁。>>  说到共王这段历史,开篇就又要涉及到夏姬。>>  夏姬自从奉庄王之命嫁给了连尹襄老,襄老不到一年就奉命去(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地驻防去了。可这夏姬是个闲

春秋战国 第16节 帮弱救乱扶亡

  这一天齐桓公和管仲正在商量国家大计,有近臣来报:燕国被山戎(也叫北戎,分布在今河北省北部)侵犯,派人前来求救。>>  管仲说:主公要伐楚,必须先平定北戎,戎患平息才好专心解决南方问题,避免北戎在后

春秋战国 第28节 抉择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春秋战国 第10节 变态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春秋战国 第4节 亮剑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