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

相关tags:

勃列日涅夫名词解释: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06年12月19日生于乌克兰的卡缅斯科耶镇(今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市)。1931年加入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市冶金学院。卫国战争前,曾先后任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党委商业部长、州委书记等职。卫国战争期间,历任南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43年晋升少将。1946—1952年,历任札波罗热州委、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摩尔达维亚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等职。1952年10月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1952年在苏共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改组时落选,改任苏联陆海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任哈萨克党中央第二书记,翌年升为第一书记。1956年2月,重新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翌年被递补为主席团委员。1960—1964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4年10月取代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66年3月起改称总书记)。1975年晋升大将。1976年兼任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并获苏联元帅称号。翌年又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2年11月10日病逝。他在担任苏联最高领导职务期间,对内推行新经济体制,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对外奉行霸权主义政策,使中苏两国关系严重恶化。在逝世前不久,多次表示将致力于改善中苏关系。

什么是勃列日涅夫主义

总定义:勃列日涅夫主义,又称勃列日涅夫学说,是勃列日涅夫在1968年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前后,在苏联及华沙条约成员国内,推行的一套对外扩张和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和政治控制的理论。该主义虽然以勃列日涅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

苏联·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1906年12月19日出生在乌克兰卡缅斯科耶镇一个冶金工人家庭,9岁时考上了本镇男子古典中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制度的利弊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制度的利弊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完善干部制度和提高干部素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苏联各级领导干部更换比例比赫鲁晓夫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新配备干部制度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新配备干部制度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干部问题被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苏共每次代表大会都反复强调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各种决议,采取一系列实际措施来完善干部制度和提高干部素质。在

苏联 苏联·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列·伊·勃列日涅夫(1906—1982),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1906年12月19日生于乌克兰的卡缅斯克镇。1935年毕业于冶金学院。1939年任乌克兰第伯罗彼得罗

苏联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勃列日涅夫掌握苏联党政大权共有18个年头。在这一期间,他提出了稳定领导集团和干部队伍的口号,不但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颁布的领导干部任期和轮换的规定,而且也没有建

世界历史 1973年5月18-22日勃列日涅夫访问西德

1973年5月18-22日勃列日涅夫访问西德1973年5月18—22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正式访问联邦德国。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之后,苏联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问联邦德国。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