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解释投降曹魏的真正原因,读了很让人深思

Posted 剑阁

篇首语: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禅解释投降曹魏的真正原因,读了很让人深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禅解释投降曹魏的真正原因,读了很让人深思

2、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蜀汉还有精兵10万

刘禅解释投降曹魏的真正原因,读了很让人深思

读三国,有许多人责备刘禅过早投降,认为刘禅无情无义无理想,只会知道享受,但有谁会替普通的老百姓想过,因为刘禅的投降,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关于刘禅投降的经过是这样的:汉中失守后,蜀军主力在姜维率领下退守蜀北要地剑阁,与魏军主力钟会部十余万人进入相持状态,魏军西路统帅邓艾向钟会建议,趁蜀军主力尽在剑阁之际,以魏军一部从侧翼阴平绕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翻越无人可走且人迹罕至的阴平山路杀向蜀国都城成都。此项计划得到钟会批准后,邓艾率本部人马,历经20余日,凿山通道,造桥修道,期间粮草断绝,加之翻越高山攀爬悬崖,官兵死伤减员无数,尽管如此,邓艾仍率残军翻越700余里的无人之地,随后奇袭江油,蜀军守将马邈猝不及防,以为天兵下凡,不战而降,后邓艾再破蜀军于绵竹关,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魏军随即兵临城下,刘禅率百官投降,在前线苦战的的蜀军姜维部成为无主之军,蜀汉灭亡。

千百年来人们每读到这段历史,皆深感不可思议,汉中虽已失守,但大本营四川蜀地仍在蜀国实际掌握之中,且蜀军主力尚在,魏军主力亦被牵制,成都城外的魏军也仅此邓艾一部,虽然蜀国连年征战,人员凋敝,但在主力尚在剑阁的情况下,成都内外的驻守蜀军仍然不在少数(城破投降时城内披甲之士仍有数万,战斗力不见得怎么样,但守城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与魏军尚有一战的可能,翻盘的几率亦不是没有,在此等情况下,后主刘蝉居然选择投降,实难理解。刘禅当政数十年,虽碌碌无为平平谈谈,也有亲小人宠宦官的错误举动,但毕竟也没犯下大奸大恶之罪。若无投降此举,刘禅会与历史上的大部分皇帝一样湮没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卷中,可就因为有了这投降的一笔,也让刘禅千百年来背上了软弱无能的骂名。

至于刘禅为什么要投降,民间的说法很多,争议很大。那么刘禅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呢?

刘禅说:汝独仗血气之勇,欲领满城流血耶?

这句话包含着刘禅些许的心理宣泄——他已经厌恶了战争,厌恶了这些打着冠冕堂皇理由的战争!无缘无故死了那么多亲人和百姓。

这或许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但刘禅治理蜀国四十余年,少有臣子叛乱,而蜀国有难时,不少臣子都愿为刘禅上战场可见君臣关系不错(魏国后期就是反例),

例如霍弋(霍峻子)张绍(张飞子)邓良(邓芝子)都是刘禅心腹,可以看出刘禅是比较重情的,而绵竹关一战可能把刘禅吓傻了,一下死了这N多重臣,尤其诸葛一家几乎断子绝孙,只剩一个年纪还小的诸葛京,张飞家也仅剩一张绍,不要说他,一般人一下死了这N多亲戚心里肯定也很难过(尤其是对诸葛亮肯定很有愧疚感),

更重要的是蜀国已经无力再战了。

刘禅原本有与魏国一决死战的心,从他命令诸葛瞻率蜀军防守绵竹关就可以看的出来,他还是对蜀国抱有希望的,

但此战却成为蜀汉亡国最壮烈的一战,绵竹关之战,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带领其子诸葛尚,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李球(李恢之侄)守绵竹战邓艾,

原本刘禅的意思是叫他防守(刘禅还对霍弋说成都自有准备,你不需出兵,可见其信心),但不知为何诸葛瞻突然小宇宙爆发,开城门与邓艾一决死战,结果,全部都壮烈牺牲了,

这些人原本都是蜀国的明日之星,尤其是诸葛瞻(刘禅驸马,且很受蜀国人欢迎),简直是蜀国的希望,但却战死了,这成为压倒刘禅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试问就算刘禅成功驱逐魏军,蜀国还有希望吗 ?人都死光了,蜀国经此一战,将没了兵没了,再撑下去也是苟延残喘,更别说中兴大汉了。

在当时的情况看来,要打赢这场战争的机会还是很小的,虽说北还有姜维,南有霍弋,东有罗宪,但其实若姜维南下救成都,钟会无人抵挡就可以领大军南下,到时候,姜维很容易被夹击,所以还不如在北方堵住钟会,而霍弋,罗宪经验又不够,能否打败后期魏国战神邓艾我很怀疑,容易被围点打援,再说邓艾就算攻不下成都,但蜀国北方已失守,邓艾只要在守住蜀国北方或与钟会夹击姜维,再领魏国大军攻蜀,也不是难事。

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蜀汉还有精兵10万

熟读三国的朋友,对蜀汉的灭亡,说不定有这种惋惜,一种愤怒,惋惜心目中的“主角”光环的刘备怎么就生出这么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曹魏的灭蜀之战还才刚刚开始进行两个月左右,虽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刘禅手中还是调度10万精兵,为何轻易选择投降?愤怒,那估计大部分人都指向了姜维这三国最后的大将军和大宦官黄皓了,暂且不谈。

公元258年,曹魏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数路向成都进攻,打响了灭蜀之战。当邓艾在绵竹歼灭诸葛瞻统帅的御林军之后,其实,刘禅手中还是调度10万精兵,他们分别是防御钟会的姜维军团,大约7万余人,南中的霍弋军团,大约1-2万人,永安的罗宪军团,大约1万左右,成都的预备役军团,大约2万左右。蜀汉灭亡的时候,邓艾做了相关统计:炎兴元年(263年),“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蜀汉还有精兵10万可以调用,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因为当时在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蜀汉政权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提出:“蜀与吴结盟,应该东下投奔孙吴。”有人则说:“西蜀南中七郡地势险绝,容易自守,应该迁都到南方去。”还有一种声音就是身为光禄大夫的谯周的投降论。不管几种声音,大臣基本上都六神无主,知道大势已去,选择沉默。

而唯独益州派系的谯周提出了若干意见,反对刘禅投降东吴或南下南中建立个流亡政府。对刘禅到底说了什么呢?

其一:反对投降东吴。“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自古以来天子就没有寄人篱下的。“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曹魏能吞并东吴,而东吴弱小,是不可能吞并曹魏的,所以最后胜利的也只能是曹魏,既然这样,何必投降东吴为一辱,东吴被并之后再投降曹魏为二辱呢?

其二,而面对南中之退路,谯周反驳道“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南中可以投奔,但是要早点计划,现在都是一群只管自己性命的小人,他们都不知道会不会生变呢?怎么还会跟你去南中呢?如果想将国都搬迁到南中地区,就应该早有预谋早作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在那里立足。今日大敌将兵临城下,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上至朝臣士大夫,下至士兵以及普通百姓,很难说谁忠诚可靠,哪一个都靠不住。恐怕皇帝抬足出走的当天,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叛变,哪里能容你逃往南中!

其三,而且还加点筹码“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南中人乃是蛮夷,是诸葛亮发兵征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他们才臣服的。他们本来就不是自家人,我们这么多人去,吃饱,征税,他们肯定是因为负担加重反叛的,所以去不得。

谯周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把其他大臣的建议,全部给堵死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了,原因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对益州籍官员长期的打压和排挤,让益州系对这个政权没有感情;而且常年的征战,给益州民众带来的不是福祉而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同益州民众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谯周等益州籍官员,有十足理由对这个割据政权厌恶鄙视和诅咒,一旦有机会,自然要促其咽气蹬腿。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下,荆州系大佬基本都死光了,而且连诸葛瞻都战死沙场了,唯一的大将军姜维还在外面抵抗钟会大军。

谯周的言论,让蜀汉其他大臣,再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于是乎,刘禅也在谯周的言辞凿凿之下,动摇了自己的本心,尤其是在手上精兵不能及时回援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投降。

相关参考

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蜀汉还有精兵10万

...刚刚开始进行两个月左右,虽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刘禅手中还是调度10万精兵,为何轻易选择投降?愤怒,那估计大部分人都指向了姜维这三国最后的大将军和大宦官黄皓了,暂且不谈。公元258年,曹魏派钟会、邓艾、诸...

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蜀汉还有精兵10万

...刚刚开始进行两个月左右,虽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刘禅手中还是调度10万精兵,为何轻易选择投降?愤怒,那估计大部分人都指向了姜维这三国最后的大将军和大宦官黄皓了,暂且不谈。公元258年,曹魏派钟会、邓艾、诸...

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

刘禅,字字公嗣,人称「”扶不起的阿斗”,却在位四十一年。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刘禅开门投降。在刘禅投降曹魏后,他的晚年是如何度过的?下面分司马昭和司马炎两个时期,依据演义和《三国志》,

姜维投降蜀汉后,其家人结局如何,曹魏的做法出乎预料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发生在诸葛亮施展「”空城计”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关兴和张苞。原文如下:(诸葛亮)急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

蜀汉后主刘禅为什么投降曹魏

刘禅后人刘禅,刘备的儿子,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君。刘禅有七个儿子,但是最后全部都死掉了。他七个儿子分别是刘v、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和刘璩。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他们的具体介绍吧。刘v,蜀汉昭烈帝刘备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什么立马投降曹魏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禅,在历史上也是个榜上有名的人物,不过有趣的是,他是因为被世人嘲笑而出名的,嘲笑他在刘备的培养下,和诸多有能力之人的扶持下,尤其是诸

刘禅乐不思蜀背后有什么无奈

乐不思蜀可能是后主刘禅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不但不知羞耻,苟且偷生,还贪图逸乐,丝毫不以故国为念,可谓昏聩至极。但其实,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不得已的原因。当时,曹魏的大军已经包围成都

古代一明君,做了8年皇帝,死后却不能葬入皇陵,原因让人深思

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个儿子,其生母吴氏只是个普通的宫女,因姿色出众被朱瞻基看上,后来就生下了朱祁钰。尽管他不是嫡出,但父亲并没有因此而冷落他,临终前还让张太后好好照顾他。朱祁钰与哥哥朱祁镇的关系

徐晃怎么死的 揭秘徐晃真正死亡原因

说到徐晃这个人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他也算得上很有个性的一位曹魏的大将了,而且实力也是非凡的,他也是五子良将之一,但是其实徐晃的实力还是被人小瞧了,五子良将排行末尾的他其实一点也不比其他人差,厉害是归厉害

三国曹魏的外姓第一将到底算于禁还是张辽?

《孙子兵法》对将的标准解释:“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