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
Posted 司马
篇首语: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
刘禅,字字公嗣,人称「 ”扶不起的阿斗”,却在位四十一年。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刘禅开门投降。在刘禅投降曹魏后,他的晚年是如何度过的?下面分司马昭和司马炎两个时期,依据演义和《三国志》,分析如下。 晋公司马昭时期: 高平陵之变后,世人皆知,皇帝虽然还是姓曹,国家还是魏,其实天下已经是姓司马了。公元263年,名义上是曹魏灭蜀,其实是司马家族灭蜀。本来刘禅已经放弃抵抗,投降曹魏征西将军邓艾,万事大吉。却发生了意外,钟会和姜维意图作乱,反被众多魏将所杀。经过这次动乱,蜀汉不少大臣遭受池鱼之灾,如蜀汉前太子刘璇、汉寿亭侯关彝也被乱军所杀。 刘禅经历了这次事件,仅有樊建、张绍、谯周、郤正数人跟随他去洛阳。刘禅一行到了洛阳后,先受到了晋公司马昭的恐吓,后被其封为安乐公,还是可以世袭的爵位。我国古代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由此可知安乐公乃是「 ”公爵”,已经是爵位制度中最高的了,在它之上就是「 ”王爵”了。当时司马昭因灭蜀之功,才从晋公进位为晋王。 刘禅受封为安乐公后,受到了晋公司马昭的盛情款待。席间,奏完魏乐,接下来奏蜀乐时,蜀国大臣樊建、张绍、谯周、郤正等人皆哀伤流泪,唯独安乐公刘禅喜不自禁。此种情景被司马昭看在眼里,他故意询问刘禅道:安乐公,还想念蜀国吗? 刘禅随口答道:在这儿过得很好,并不想念蜀国了。后司马昭又问刘禅还思念蜀国吗?刘禅将郤正所教之言一字不差叙述而来。司马昭捧腹大笑,认为刘禅愚蠢诚实,胸无大志,对其彻底放心。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昭曰:「 ”何乃似却正语耶?”后主开目惊视曰:「 ”诚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昭因此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 其实,这正是刘禅的高明之处,此时,蜀汉已成历史,如果自己表现得不服不忿,还想和司马昭掰手腕,这必然会引起司马昭的猜忌,后果很严重,自己身死是小,连累家人和蜀汉子民是大事。他以不输于其父刘备的「 ”精湛演技”,安全过关,消除了司马昭的猜忌。 如后来投降的东吴末帝孙皓,在司马炎面前不服不忿,被封为归命侯。无论是从爵位上,还是待遇上,他比刘禅都差多了。演义中是这样记载的: 皓曰:「 ”人臣弑君及奸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帝封皓为归命侯,子孙封中郎,随降宰辅皆封列侯。 晋武帝司马炎时期: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世子司马炎继承晋王之位。不久,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登基为帝,建国号「 ”晋”。洛阳发生了改朝换代的大事,此时的安乐公刘禅看到这一桩桩、一幕幕,想到了两年前自己刚到洛阳时的情景。那时,自己小心翼翼,生怕哪一件事犯了司马昭的忌讳,招来杀身之祸。 现在,主持灭蜀、取笑刘禅「 ”乐不思蜀”的晋公去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心狠手辣的司马炎。司马炎在其父司马昭去世后,刚刚继承晋王爵位几个月,就迫不及待逼迫曹奂禅让给自己。 陈留王曾是汉献帝刘协登基为帝前的封号,司马炎故意将曹奂封为陈留王,这极具有侮辱性。司马炎对待司马家族曾经的老板曹魏皇帝都是这样的,对待曾经的敌人蜀汉后主刘禅和东吴末帝孙皓自然不会客气。 如东吴孙皓,在归降晋国后,不服不忿,仅仅四年就病逝于洛阳。他去世时年仅42岁,正值壮年,这其中或许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未可知。 刘禅结局:刘禅虽然在孙皓归顺前就已去世,不知道司马炎是怎么对待孙皓的。但是他知道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比之前要加倍谨言慎行,才是生存之道。他将「 ”大智若愚”修炼到了最高境界,在归顺司马家族8年后,安全度过余生。刘禅去世时64岁,这在古代也算长寿了。 安乐公国结局:刘禅去世后,第六子刘恂继位为安乐公。西晋永嘉之乱时,刘恂及刘禅子孙几乎被杀完,只有刘禅之弟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往了成汉。成汉李雄封刘玄为安乐公,直到公元347年,东晋桓温攻入成都,灭成汉,顺便灭了安乐公国。安乐公国历三世84年。 古代的亡国之君,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算好的,更多的是身死族灭。《三国志》中记载: 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唯永孙玄奔蜀,李雄伪署安乐公以嗣禅后。永和三年讨李势,盛参戎行,见玄于成都也。 刘禅及其子孙作为亡国之君,能得善终,没枉费刘禅「 ”乐不思蜀”的一番心思。 你们是如何看待关羽斩徐晃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相关参考
因为出了一个刘禅,"阿斗"这个名字有了"扶持不起来的人"的含义。因而有了刘禅,"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才会出现。作为一位有名的亡国之君,刘禅一生,有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色彩。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
三国后期魏国攻打蜀国,刘禅选择投降,并没有拼死抵抗。蜀汉灭亡以后,作为亡国之君的刘禅,被司马昭养在魏国,想必生活条件不会很差,著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也由此而来。但是毕竟是在司马昭眼皮底下,司马昭的为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历史上刘禅怎么死的,蜀国灭亡投降后苟且安度余生”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说起刘禅,最经典的就是他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也”了。这也是成语乐不思蜀的来源,在蜀国灭亡之后,刘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极低,丈夫死后家里没有了依靠,那这样的女人没有顶梁柱以后会怎样度过下半生呢?那些道德枷锁将女性束缚的没有喘息的机会,“三纲五常”监督着她们的一举一动,对于男人来说女人就是生育工具。在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
刘谌是后主刘禅的儿子,生于四川成都,被封为北地王,历史上评价他“慷慨捐躯,凛凛有生气。”当刘禅投降曹魏后,刘谌劝阻无效愤而自杀。刘谌简介>刘谌(?—263年),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蜀汉昭烈帝刘备
读三国,有许多人责备刘禅过早投降,认为刘禅无情无义无理想,只会知道享受,但有谁会替普通的老百姓想过,因为刘禅的投降,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关于刘禅投降的经过是这样的:汉中失守后,蜀军主力在姜维率领下退守
刘禅后人刘禅,刘备的儿子,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君。刘禅有七个儿子,但是最后全部都死掉了。他七个儿子分别是刘v、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和刘璩。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他们的具体介绍吧。刘v,蜀汉昭烈帝刘备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禅,在历史上也是个榜上有名的人物,不过有趣的是,他是因为被世人嘲笑而出名的,嘲笑他在刘备的培养下,和诸多有能力之人的扶持下,尤其是诸
清朝统治中国二百余年,到了清晚期政府腐败无能,日渐式微,直至最后清政府垮台。那么,当清政府垮台之时清宫里的那些妃嫔、宫女都去了哪里?是如何度过自己的余生的呢?清朝灭亡后,虽然这个朝代没有了,但是还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