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 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Posted 宋朝

篇首语:愿所行皆坦途,愿所求皆如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历史 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历史 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凡因病退休而后痊愈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时都可再度入仕,称为“落致仕”(类似今天的退休返聘)。这样,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请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时期致仕的“重臣”会被再次授予要职。

这些老年官员中不乏老当益壮者。北宋朝宰相最高寿者当推文彦博(1006―1097),享91岁。他是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神宗末年(1083年)文彦博已经获准退休,在洛阳准备要安度晚年。哲宗即位初(1086年),当政的司马光看重“宿德元老”文彦博的才能与威望,极力推荐。就这样,已过80岁高龄的文彦博“落致仕”,被授予“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再担大任。他思维敏捷、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时人评价他“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真宗朝的老将范延召(927―1001)更是勇猛不减当年。咸平二年(999年),北部边防吃紧,契丹人南下来犯,73岁的范延召毅然随驾北征,“与(契丹敌兵)战瀛洲西,斩首二万级,逐北至莫州东三十里,又斩首万余,夺其所掠老幼数万口,契丹遁去”。

这些年过70仍被朝廷重用的官员,其经验智慧被视为国家的财富。鉴于不能忽视的年龄与健康因素,君主们常常对这些老臣加以特殊礼遇。如:前文已提及的文彦博,元v元年(1086年)拜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时,已是81岁高龄,被特许“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后来又改为“十日一赴都堂,一月一赴经筵”,能保证机要政务参与决策即可。两朝重臣吕公著元v三年(1088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时,也已是71岁高龄,被特许“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朝;出入都勿拘时;常行文书免签书;别建府第,许执政往议事”等。枢密使张N70岁时“请老”(申请退休),英宗极力挽留,声称“太尉勤劳王家,讵可遽去?”特许他“五日一至枢密院”,还免除其觐见皇帝时复杂的礼节“进见毋舞蹈,受赐勿跪”等。

可怜一些“耆德”老臣,被皇帝所倚重、累请致仕而不得,终日被机要政务缠身,劳心劳力而“卒于任”。两朝元老向敏中(949―1020)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为人主所优礼,故虽衰疾,终不得谢(退休)”,72岁死于宰相任上。哲宗初年,老臣孙固(1016―1090)屡请致仕,太皇太后诚意挽留“卿,先帝在东宫时旧臣。今帝新听政,勉留辅导;或体中未安,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孙固得此知遇之恩,不便再提致仕之请,只得“强起视事”,又忙碌了两三年,75岁死于任上。宋神宗在位期间,重视守边大臣的挑选,老臣孙沔被授予边地重职,可怜已71岁高龄的他,终因年老力衰受不了远途跋涉之苦而死于赴任途中。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0岁的老人已经完全成熟了,进入了人生的又一个高级阶段,多年积累的经验堪为后辈推崇,一些关键问题的咨询是必要的;同时,“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又是一个超脱物欲、名利追逐的阶段,回归自我,颐养天年。而二者的协调是不容易把握的,北宋老年官员们的荣耀与尴尬正说明了上述两点,给后人以思考与启发。

相关参考

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北宋“老人政治”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宋朝 文彦博生平简介?文彦博历史评价?

文彦博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小儿正在击球戏耍,你踢一脚,我踢一脚,玩得开心极了。忽然球掉进了树洞里,树洞太深了,孩子们的小手怎么也够不着底。正焦急间,只见一个男孩提了桶水来倒入洞中,大家一齐帮忙,树洞灌满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是怎么做到宰相的位置的?文彦博的小故事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文彦博出生在宋真宗景德三年,去世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共活了九十二岁,绝对算的上是高寿。  文家原本姓敬,不过后来为避圣上名讳,于是

历史人物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是怎么做到宰相的位置的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文彦博出生在宋真宗景德三年,去世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共活了九十二岁,绝对算的上是高寿。  文家原本姓敬,不过后来为避圣上名讳,于是

宋朝 宋代·四朝将相文彦博

四朝将相文彦博文彦博是汾州介休人,字宽夫。天圣年间举进士,知翼城县,累迁殿中侍御史。宋夏战争爆发后,上疏极论将权不专、军法不严之弊。以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秉承父志,继续修复麟州饷道,储备大量粮食,并

为什么文彦博要往树洞里灌水

文彦博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他从小就注意观察,善于动脑筋。  有一次,文彦博和小伙伴们玩球。正玩得带劲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使劲一脚,只见球儿骨碌碌地滚进了树边的一个洞穴里。  小伙伴们你挖我掏,却怎么也够

历史人物 文彦博简介 文彦博怎么死的 文彦博的故事 文彦博树洞取球

  本名:文彦博  别称:文潞公、文忠烈  字号:字宽夫号伊叟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宋人  出生时间:1006年10月23日  去世时间:1097年6月16日  主要作品:《文潞公集》  主

北宋贤相文彦博简介 文彦博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文彦博  别名:宽夫、伊叟  谥号:忠烈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汾州介休  出生时间:公元1006年  去世时间:公元1097年  父亲:文洎 

平息边境战事,反对王安石变法,怒怼老丈人祸国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大臣富弼、文彦博同日拜相。>当时宰相是富弼、翰林学士是欧阳修、御史中丞是包拯、侍讲是胡翼之,这四位号称真宰相、真学士、真中丞、真先生,是为“四真”。>在名臣辈出,如群星闪耀

历史人物 北宋最大的禁军造反事件,文彦博活捉王则一举成名

北宋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政局进入相对平稳的一个阶段,小人党们大获全胜,西北又和西夏达成和议,天下暂时太平,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开始享受难得的太平生活。>谁知安定祥和的日子不到两年,公元1047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