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是怎么做到宰相的位置的?文彦博的小故事

Posted

篇首语: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是怎么做到宰相的位置的?文彦博的小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是怎么做到宰相的位置的?文彦博的小故事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文彦博出生在宋真宗景德三年,去世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共活了九十二岁,绝对算的上是高寿。

  文家原本姓敬,不过后来为避圣上名讳,于是去掉苟,改姓文。文家祖先是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到了文彦博上几代的祖辈仍然十分显赫,世代封荫。文彦博一代之时,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以进士入朝,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出将入相达五十年之久,封爵潞国公,绝对的人生赢家。

  走到一国宰相的高位,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不简单的事情。然而对于文彦博能在北宋时执掌权柄,坐到宰相的位置上,有人却说是因为他借了后宫宠妃东风的缘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据说是这样一个故事。

  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父亲,曾经是文彦博的门客。后来文彦博坐到枢密直学士、成都知州的位置,张贵妃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于是便主动结交文彦博,还对其以伯父相称,算是结成了一个联盟。

  有一次临近上元节,张贵妃示意文彦博进献灯笼锦。蜀锦天下闻名,尤以成都灯笼锦为最。张贵妃向文彦博要灯笼锦,自然是有她的用意在的。文彦博没有多想,照着张贵妃的吩咐,没过几天就将灯笼锦献给了张贵妃。

  张贵妃将其织成衣物,等到上元节的时候,穿着灯笼锦的衣服出场,可以说是艳压全场。宋仁宗看了也十分惊讶,问道:“何处有此锦?”

  张贵妃看达到了效果,于是开口说出了重点。她说:“这是要成都文彦博织来的,他曾与我父亲有旧,所以以伯父相称。不过,我怎能指派朝廷大臣呢?是文彦博主动织来献给陛下您的。”

  宋仁宗听了张贵妃的回答之后,十分高兴,此后便开始重用文彦博。第二年的上元节,内臣有人作诗说:“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忆佞臣。”仁宗听到这诗后也笑了。

  文彦博后来也因为进献灯笼锦一事,被唐介弹劾,最后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改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

  文彦博受到宋仁宗的注意,也许是有张贵妃特意提携的原因在。但是他能登上一国宰相的位置,就绝不是因为张贵妃了。文彦博是确有其才,从上言裁军,整治军纪,到亲自请命镇压王则叛军。文彦博文武双全,允文允武,是嘉佑盛世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文彦博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聪慧。年幼之时,有一次他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球。嬉笑热闹间,一位小朋友把球踢进了树洞之中。几个人拿手去捞也捞不着,那树枝去挑也没个结果。

  后来还是文彦博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将水灌进树洞中。水渐渐灌满之后,掉进树洞里的球因为水而浮了起来。这下子轻轻松松的就将球拿出来,大家可以继续玩了。

  还有文彦博读书的时候,看见圣人之言,劝诫大家修身养性,多为善而少为恶。文彦博接受圣人教诲,一心想要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养成君子的作风。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两个罐子,要是做了好事,就丢一颗白子到罐子中。要是做了坏事,就丢一颗黑子进去。

  过一段时间,文彦博就会检查自己有多少个白子,又有多少个黑子。并依据此来作出改变和反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文彦博就用这样的方法渐渐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终于有一天他去看罐子的时候,发现一颗黑子也无,装的全是莹白的白子。

  作为一名历经四朝的宰相,文彦博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而他幼时的这些小故事,都成为了今日教育孩子的典范例子,引导今天的孩童成长为更好的人才。
 

相关参考

北宋贤相文彦博简介 文彦博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文彦博  别名:宽夫、伊叟  谥号:忠烈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汾州介休  出生时间:公元1006年  去世时间:公元1097年  父亲:文洎 

历史人物 文彦博简介 文彦博怎么死的 文彦博的故事 文彦博树洞取球

  本名:文彦博  别称:文潞公、文忠烈  字号:字宽夫号伊叟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宋人  出生时间:1006年10月23日  去世时间:1097年6月16日  主要作品:《文潞公集》  主

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北宋“老人政治”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

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北宋“老人政治”

...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

历史秘闻 一代贤相为三川口之战的英魂直接把叛徒脑袋砍下

北宋有一高官,名叫文彦博,史书记载「”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文彦博的祖先本来是姓敬,因为避讳皇帝的名号,所以改为文彦博。文彦博的特点就是为官时间特别长,他

宋朝历史 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

宋朝 宋代·四朝将相文彦博

四朝将相文彦博文彦博是汾州介休人,字宽夫。天圣年间举进士,知翼城县,累迁殿中侍御史。宋夏战争爆发后,上疏极论将权不专、军法不严之弊。以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秉承父志,继续修复麟州饷道,储备大量粮食,并

为什么文彦博要往树洞里灌水

文彦博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他从小就注意观察,善于动脑筋。  有一次,文彦博和小伙伴们玩球。正玩得带劲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使劲一脚,只见球儿骨碌碌地滚进了树边的一个洞穴里。  小伙伴们你挖我掏,却怎么也够

历史人物 北宋最大的禁军造反事件,文彦博活捉王则一举成名

北宋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政局进入相对平稳的一个阶段,小人党们大获全胜,西北又和西夏达成和议,天下暂时太平,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开始享受难得的太平生活。>谁知安定祥和的日子不到两年,公元1047年十一月,

政治谋略 文彦博智避谣言——以身作则,消除恐慌

文彦博智避谣言——以身作则,消除恐慌宋仁宗当政期间,朝廷遇到了财政难题,因此在市面上出现了两种货币。一种是由政府铸造的官银,而另一种则是陕西制造的铁钱。这两种不同的货币在同一个市场之中流通,让政府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