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北宋“老人政治”

Posted 北宋 宰相 名臣

篇首语: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北宋“老人政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北宋“老人政治”

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是怎么做到宰相的位置的?文彦博的小故事

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北宋“老人政治”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凡因病退休而后痊愈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时都可再度入仕,称为“落致仕”(类似今天的退休返聘)。这样,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请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时期致仕的“重臣”会被再次授予要职。

这些老年官员中不乏老当益壮者。北宋朝宰相最高寿者当推文彦博(1006—1097),享91岁。他是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神宗末年(1083年)文彦博已经获准退休,在洛阳准备要安度晚年。哲宗即位初(1086年),当政的司马光看重“宿德元老”文彦博的才能与威望,极力推荐。

就这样,已过80岁高龄的文彦博“落致仕”,被授予“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再担大任。他思维敏捷、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时人评价他“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真宗朝的老将范延召(927—1001)更是勇猛不减当年。咸平二年(999年),北部边防吃紧,契丹人南下来犯,73岁的范延召毅然随驾北征,“与(契丹敌兵)战瀛洲西,斩首二万级,逐北至莫州东三十里,又斩首万余,夺其所掠老幼数万口,契丹遁去”。

这些年过70仍被朝廷重用的官员,其经验智慧被视为国家的财富。鉴于不能忽视的年龄与健康因素,君主们常常对这些老臣加以特殊礼遇。如:前文已提及的文彦博,元祐元年(1086年)拜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时,已是81岁高龄,被特许“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后来又改为“十日一赴都堂,一月一赴经筵”,能保证机要政务参与决策即可。

两朝重臣吕公著元祐三年(1088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时,也已是71岁高龄,被特许“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朝;出入都勿拘时;常行文书免签书;别建府第,许执政往议事”等。枢密使张昇70岁时“请老”(申请退休),英宗极力挽留,声称“太尉勤劳王家,讵可遽去?”特许他“五日一至枢密院”,还免除其觐见皇帝时复杂的礼节“进见毋舞蹈,受赐勿跪”等。

可怜一些“耆德”老臣,被皇帝所倚重、累请致仕而不得,终日被机要政务缠身,劳心劳力而“卒于任”。两朝元老向敏中(949—1020)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为人主所优礼,故虽衰疾,终不得谢(退休)”,72岁死于宰相任上。哲宗初年,老臣孙固(1016—1090)屡请致仕,太皇太后诚意挽留“卿,先帝在东宫时旧臣。

今帝新听政,勉留辅导;或体中未安,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孙固得此知遇之恩,不便再提致仕之请,只得“强起视事”,又忙碌了两三年,75岁死于任上。宋神宗在位期间,重视守边大臣的挑选,老臣孙沔被授予边地重职,可怜已71岁高龄的他,终因年老力衰受不了远途跋涉之苦而死于赴任途中。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0岁的老人已经完全成熟了,进入了人生的又一个高级阶段,多年积累的经验堪为后辈推崇,一些关键问题的咨询是必要的;同时,“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又是一个超脱物欲、名利追逐的阶段,回归自我,颐养天年。而二者的协调是不容易把握的,北宋老年官员们的荣耀与尴尬正说明了上述两点,给后人以思考与启发。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是怎么做到宰相的位置的?文彦博的小故事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文彦博出生在宋真宗景德三年,去世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共活了九十二岁,绝对算的上是高寿。

  文家原本姓敬,不过后来为避圣上名讳,于是去掉苟,改姓文。文家祖先是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到了文彦博上几代的祖辈仍然十分显赫,世代封荫。文彦博一代之时,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以进士入朝,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出将入相达五十年之久,封爵潞国公,绝对的人生赢家。

  走到一国宰相的高位,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不简单的事情。然而对于文彦博能在北宋时执掌权柄,坐到宰相的位置上,有人却说是因为他借了后宫宠妃东风的缘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据说是这样一个故事。

  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父亲,曾经是文彦博的门客。后来文彦博坐到枢密直学士、成都知州的位置,张贵妃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于是便主动结交文彦博,还对其以伯父相称,算是结成了一个联盟。

  有一次临近上元节,张贵妃示意文彦博进献灯笼锦。蜀锦天下闻名,尤以成都灯笼锦为最。张贵妃向文彦博要灯笼锦,自然是有她的用意在的。文彦博没有多想,照着张贵妃的吩咐,没过几天就将灯笼锦献给了张贵妃。

  张贵妃将其织成衣物,等到上元节的时候,穿着灯笼锦的衣服出场,可以说是艳压全场。宋仁宗看了也十分惊讶,问道:“何处有此锦?”

  张贵妃看达到了效果,于是开口说出了重点。她说:“这是要成都文彦博织来的,他曾与我父亲有旧,所以以伯父相称。不过,我怎能指派朝廷大臣呢?是文彦博主动织来献给陛下您的。”

  宋仁宗听了张贵妃的回答之后,十分高兴,此后便开始重用文彦博。第二年的上元节,内臣有人作诗说:“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忆佞臣。”仁宗听到这诗后也笑了。

  文彦博后来也因为进献灯笼锦一事,被唐介弹劾,最后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改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

  文彦博受到宋仁宗的注意,也许是有张贵妃特意提携的原因在。但是他能登上一国宰相的位置,就绝不是因为张贵妃了。文彦博是确有其才,从上言裁军,整治军纪,到亲自请命镇压王则叛军。文彦博文武双全,允文允武,是嘉佑盛世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文彦博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聪慧。年幼之时,有一次他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球。嬉笑热闹间,一位小朋友把球踢进了树洞之中。几个人拿手去捞也捞不着,那树枝去挑也没个结果。

  后来还是文彦博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将水灌进树洞中。水渐渐灌满之后,掉进树洞里的球因为水而浮了起来。这下子轻轻松松的就将球拿出来,大家可以继续玩了。

  还有文彦博读书的时候,看见圣人之言,劝诫大家修身养性,多为善而少为恶。文彦博接受圣人教诲,一心想要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养成君子的作风。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两个罐子,要是做了好事,就丢一颗白子到罐子中。要是做了坏事,就丢一颗黑子进去。

  过一段时间,文彦博就会检查自己有多少个白子,又有多少个黑子。并依据此来作出改变和反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文彦博就用这样的方法渐渐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终于有一天他去看罐子的时候,发现一颗黑子也无,装的全是莹白的白子。

  作为一名历经四朝的宰相,文彦博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而他幼时的这些小故事,都成为了今日教育孩子的典范例子,引导今天的孩童成长为更好的人才。
 

相关参考

平息边境战事,反对王安石变法,怒怼老丈人祸国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大臣富弼、文彦博同日拜相。>当时宰相是富弼、翰林学士是欧阳修、御史中丞是包拯、侍讲是胡翼之,这四位号称真宰相、真学士、真中丞、真先生,是为“四真”。>在名臣辈出,如群星闪耀

北宋,司马光,书帖两帧

北宋司马光神采帖页上海道明2010秋拍成交价560万元此帖应为司马光壮年时所书,其时司马光虽已步入仕途,然官阶尚未很高,其以极谦卑之措辞,问「”太师”之身体状况。此太师或为文彦博(1006-1097)

北宋五起五落的宰相,传奇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一生中比燕子三抄水还多了几水的传奇人物,此人就是宋太宗、真宗两朝一代名臣寇准。寇准在历代的正史上都被人褒之以忠

历史上的八大友谊典故,你知道几个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

斡旋於皇帝、太后之間,飽受詆毀的北宋名臣——呂夷簡

▲如今范仲淹的名氣要比呂夷簡大得多,即便日後兩人重歸於好,呂夷簡也因曾與其對立,而被後世所詬病。然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呂夷簡就是這樣一位有氣量,為國家大事不計私怨之人,在西夏入侵,形勢萬分緊急

胡简介 胡到底有没有找到朱允文

  胡  胡出生江进,是明朝文学家、医学家、官员,被人比肩北宋名相文彦博。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下落不明,胡曾被派去寻找朱允的下落,就连其母去世,朱棣都不让他回来守丧,当然,他最终也没有朱允的消息。 

揭秘宋钦宗继位后为何第一个拿蔡京开刀?

...革的元祐大臣来表态和站队。他把元祐、元符间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请皇帝亲书碑文,刻于石碑,置于文德殿门东壁,称“元祐党籍碑”。他自己又再书写,颁布天下,让全国各地翻刻。对于司马光、...

揭秘宋钦宗继位后为何第一个拿蔡京开刀?

...革的元祐大臣来表态和站队。他把元祐、元符间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请皇帝亲书碑文,刻于石碑,置于文德殿门东壁,称“元祐党籍碑”。他自己又再书写,颁布天下,让全国各地翻刻。对于司马光、...

宋仁宗时期名臣辈出,为何是这三人配享仁宗庙庭

北宋在位最长的皇帝是宋仁宗,君临天下四十一年。宋仁宗一朝,名臣灿若群星,不可胜数。宋仁宗四十一年的统治中,宰相便有三十一人,枢密院臣更是超过半百指数。按配享皇帝庙庭的基本标准,宋仁宗配享功臣遴选的人选

朱德儿媳赵力平:悲欣家事

2011年12月1日,是朱德诞辰125周年。  此前,朱德唯一儿子朱琦的夫人、年过八旬的赵力平老人,一直忙于大型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在她位于北京玉泉路一个普通公寓楼的住宅里,她和朱德生前身边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