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金锣舞是怎样跳的 瑶族舞蹈
Posted 瑶族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瑶族的金锣舞是怎样跳的 瑶族舞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瑶族的金锣舞是怎样跳的 瑶族舞蹈
瑶族金锣舞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布努瑶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起初只限用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民俗活动,后来演变为贺新春、庆丰年的主要舞蹈。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可为三五人,也可几百上千人。
金锣舞流行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平略等村,是田东境内布努瑶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性作品。源于当地瑶族群众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和拜谢山神爷的恩赐。旧时只限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活动,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金锣舞逐渐演变为瑶山庆丰年贺新春的主要祭祀舞蹈。
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五月廿九,金锣声就会在瑶寨响起,人们如痴如狂唱歌跳舞;金锣舞是瑶民情感渲泻的主要活动形式,体现了当地瑶民的生产、生活、情感的全过程。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可为三、五人,也可几百上千人。舞时在活动场院地中拉起一条藤蔓或一根绳索,把金锣串起并悬挂起来,也可将金锣吊于竹架或木杈上,金锣离地面约为一米五左右,以求不妨碍动作为准。
由于瑶族多居住在高山上,长期生活、劳动在山地使他们适应了自然环境,如在崎岖的山路行走时,必须抬高脚步,脚尖用力,以及腰部扭摆并含胸等,这此习惯,舞蹈动作里的“抬腿击锣”、“靠步点锣”、“双槌过头”、“双槌背击”、“急转点锣”等都有体现。
狂放的金锣舞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张力和艺术的美。现在,金锣舞不但是村里农民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项目,还成了田东县重大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金锣舞在当地十分受欢迎,在其发源地梅林村,男女老少都会跳,是瑶山的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田东人民喜爱的一个民族民间舞蹈节目。
相关参考
毛南族木面舞原是一种傩舞,它是在民间祭祀乐舞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消灾除难,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岛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黎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生活、劳动生产、反抗斗争等等,都可以从舞蹈这个角度上得到一定的展现。竹竿舞又
棕扇舞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为了将这神奇的民族舞蹈传承下去,目前经过改编,形成了三个新的版本:小学生课间操,表现学生的活泼;中学生课间操,表现青年的活力;成年人棕扇舞,表现成年人的狂野。神话:哈尼族《棕扇...
棕扇舞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为了将这神奇的民族舞蹈传承下去,目前经过改编,形成了三个新的版本:小学生课间操,表现学生的活泼;中学生课间操,表现青年的活力;成年人棕扇舞,表现成年人的狂野。神话:哈尼族《棕
解放前,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羌族信仰喇嘛教外,其余普遍相信万物有灵,在屋顶上供奉白石以为天神。相传羌人的祖先因一次战争失利,由北迁入岷山一带,与当地土著氏族戈基人发生大战,戈基人是狩猎氏族,身强善战
自娱性。桂东瑶族民间舞蹈贯穿于瑶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它不计较场地的宽窄,不追求观众的多少,扯片木叶就是最好的乐器,一根树枝或一把花束就是最好的道具,无师自通,不求全责备,情起即兴,兴起即舞,自吹自唱,...
...化艺术的源泉,民族文化艺术是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从瑶族舞蹈的漫长发展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深根已牢牢地扎在民间的沃土中,集中地展示了瑶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依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流...
芦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在节日集会或有的祭祀活动时,均跳此舞。拉祜族与同属氐羌族群的彝族一样,崇拜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的象征。芦笙舞的动作,除有少数为祭祀活动时的特有动作外,绝大
在广西桂东瑶区,民间艺术与民族文化互相包容,互相渗透。民间艺术体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依助于民间艺术得以传承、沿袭,而民间艺术又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完善、完美。我们知道,民族社会生活是民族文化艺术的源
瑶族支系非常复杂,一直以来,各界对瑶族支系划分都没有统一的规范。作者在毛宗武蒙超吉郑宗泽对瑶族语言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瑶族语言、民俗等方面研究形成的成果,尝试对瑶族支系进行规范性划分,希望以此约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