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何谓『公车』上书

Posted 举人

篇首语:勤奋就是成功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何谓『公车』上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何谓『公车』上书

 何谓『公车』上书

  在学习“戊戌变法”这段历史的,许多学生常常发问:何谓“公共汽车上书”?

  原采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采,人们就用“公共汽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同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举人们大为震惊。各省举人先后到都察院请愿,反对签约。康有为抓住这个机会,立即起草了上皇帝方言书,联合十八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1300 多人签名,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请求都察院将上书代呈光绪皇帝,但遭到拒绝。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共汽车上书”。“公共汽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后超等人却将它印发全国,引起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共汽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梁启超公车上书

梁启超公车上书梁启超公车上书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始出自顾

中国历史 公车上书

1895年春,康有为以举人身份入京会试。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立即派梁启超发动广东、湖南举人上书朝廷。台湾籍举人更悲愤地上书,反对割让台湾岛。康有为抓住群情激愤的有利时机,联合各省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公车上书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公车上书1895年在北京会试举人联合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的请愿事件。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即将签字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各阶层人士的无比义愤。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纷纷上书

清朝 康梁策动“公车上书”

康梁策动“公车上书”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四月的一天,北京都察院门前人头攒动,1000多名进京应试的举人,脑后拖着长长的发辫,操着不同的口音,激愤地议论着《马关条约》丧权辱国的有关条款,向光绪

清朝 康有为“公车上书”

康有为“公车上书”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段上层的利益,主张在不动摇封建主义统治基础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

怎么评价公车上书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避战自保”,为了私人目的而丧失了北洋舰队作战的良机,断送了北洋水师,而且使日本侵入了威海港口。>>  腐败的朝廷派自私自利的卖国贼李鸿章和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康有为公车上书只是动议没有实施

北京宣南地区还完整保存着我们古老首都的最后一片胡同,其中就有一座"松筠庵"。这座小四合院外表毫不起眼,和许多北京城区的小院一样"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被塞进了许多住户。由于松筠庵在中国历史上名声显赫,所

历史人物 康有为公车上书只是动议没有实施

  北京宣南地区还完整保存着我们古老首都的最后一片胡同,其中就有一座"松筠庵"。这座小四合院外表毫不起眼,和许多北京城区的小院一样"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被塞进了许多住户。由于松筠庵在中国历史上名声显赫

历史百科 《中外纪闻》创刊

“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转变为变法维新运动的重要标志。“公车上书”后的第二天,北京会试榜发,康有为中了进士,授为工部主事。他没有就职,而是滞留北京,于5月底和6月底,相继写成上清帝第三书和第四书

历史人物 东方朔简介,有”东方朔救乳母“典故

人物生平公车署上书汉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更是写了三千片竹简的内容上书,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则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在自荐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