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韩忠彦生平简介?韩忠彦历史评价?
Posted 太后
篇首语: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韩忠彦生平简介?韩忠彦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韩忠彦生平简介?韩忠彦历史评价?
韩忠彦
宋徽宗即位之初,朝廷上立于百官之首的是两位体貌完全不同的宰相: 一个长得又矮又瘦,缩头缩脑,人称“龟相”;另一个身材高挑挺拔,如鹤立鸡群,人称“鹤相”。龟相名叫曾布,鹤相就是名相韩琦的长子韩忠彦。
韩忠彦,字师朴,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这时的韩琦已是誉满朝野的名臣了。大约十几岁上,韩忠彦靠父亲的恩荫被封为将作监主簿,后来又考中进士。
治平四年(1057),韩琦罢相,韩忠彦以秘书丞之职被召试馆职,拜为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后历任开封府判官、三司盐铁判官、永兴军通判、户部判官等职。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韩琦病死,韩忠彦居家守丧3年后,拜直龙图阁,天章阁待制、知瀛州。
北宋和辽、夏政权长期对峙,而西夏又向来和辽朝相联合,宋朝统治者认为制服西夏就可以削弱辽国,所以,在对辽朝采取守势的同时,经常对西夏采取攻势。元丰四年(1081)四月,西夏发生政变,国主李秉常被囚,宋政府认为这是对西夏用兵的难得时机,便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五路大进攻,占领米脂等数处城寨。西夏向辽朝求救,辽朝则接连遣使要求宋朝罢兵休战。可巧一年一度向辽道宗祝贺诞辰的时间到了,宋神宗就命韩忠彦假借给事中的头衔奉使前往。
辽朝派大臣赵资睦到边境迎接韩忠彦一行,边走边谈,赵资睦乘机问起了宋与西夏的战事。韩忠彦一脸蛮不在乎的样子。“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战役,有什么值得打听的?”到了辽朝,辽道宗又派其近臣王言敷在驿馆设盛宴款待韩忠彦,酒酣耳热之际,王言敷说: “夏国何罪之有,南朝为什么用兵不已呢?不要因此影响我们两国的关系就好了。”韩忠彦反问:“我不明白,我朝向西夏问罪,对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又会有什么影响?”王言敷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暗中却不得不佩服韩忠彦的这种大国外交使节的气派。
出使归来,宋神宗对韩忠彦的表现非常满意,遂实授其给事中之职,掌管封驳政令之失。此时朝廷实行了新官制,章惇担任门下侍郎,在讨论有关部门的职掌时,章惇说: “给事中是门下省的属官,凡要封驳政令都要先禀报长官,然后再奏明皇上。”韩忠彦说: “朝廷之事,是由宰执大臣主持实行的,既然事当封驳,就说明已经与宰执大臣有异议了,哪里还能向他奏报呢?”宋神宗觉得有理,否决了章惇的意见。不久,韩忠彦拜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之职出知定州。
元祐四年(1089),韩忠彦被召回朝廷任户部尚书,擢为尚书左丞。次年因弟弟韩嘉彦是宋神宗之女齐国公主的驸马,韩忠彦为避嫌改任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七年升为知枢密院事。
对于熙宁、元丰年间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运动,韩忠彦虽不像韩琦那样属于激进的反对派,但受父亲的影响,他的思想方法总起来说也是倾向于保守的,因而也是反变法派的成员之一。这是他在元祐这个全面否定新法的年代里受到重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以高太后、司马光等为首的反变法派不仅废除了新法,而且对元丰年间宋朝对西夏的战争也持否定态度。元祐元年(1086)七月,西夏遣使到宋,要求归还被宋朝占领的兰州、米脂等地。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居然认为,宋朝攻占这些地区如同窃取了别人的财物,既然被人捉住,怎能不归还呢?韩忠彦也同声附合,认为弃地可以换来和平,使西北边境百姓得以休息。于是,韩忠彦就很自然地成了弃地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元祐四年,终于不顾众多朝臣的反对,拱手交还了米脂(今属陕西)、葭芦(今陕西佳县)、浮图(今陕西绥德)、安疆(今甘肃庆阳)四寨。
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病死,宋哲宗亲政。翌年,改元绍圣,意思是继承宋神宗的改革事业,北宋政坛上又一次重大的风云骤变开始了。言事之官纷纷上书抨击高太后垂帘听政时的种种过失,韩忠彦却说: “过去仁宗皇帝刚亲政时,也曾有不少人讥斥章献刘太后的政事,仁宗对这种人情炎凉深恶痛绝,下诏戒饬。陛下如果能体法仁宗的用心,则善莫大焉。”
宋哲宗和宰相章惇等却不管什么人情炎凉,对元祐之政展开了全面清算,并很快把帐算到了韩忠彦头上,言官痛斥弃地事件的奏章连篇累牍。绍圣三年(1096)正月,韩忠彦以观文殿学士之职被贬知定州,很快又降职资政殿学士、改知大名府。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徽宗即位,宋神宗的皇后向氏暂时垂帘听政。这位向太后和高太后一样是反变法派人物,宋徽宗也需要取得各政治派别的广泛支持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当年三月,一道恢复门下侍郎官职的诏书又把韩忠彦请回了朝廷,四月,拜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善于草随风倒的曾布一起成了右宰相。
韩忠彦下车伊始就上书提出广仁恩、开言路、去疑似、戒用兵的方针,并很快付诸实施。所谓广仁恩就是追复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在绍圣年间被剥夺的官职,蠲免天下拖欠的赋税;所谓开言路就是把号称忠直敢谏的反变法派干将陈瓘、邹浩等人相继召回朝廷。这些措施和元祐初年的景象何其相似,所以被人称作“小元祐”。
十月,韩忠彦进升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并封仪国公,登上了首相的宝座。
尽管韩忠彦官大、长得也仪表堂堂,但在玩弄权术方面却斗不过形象猥琐的右相曾布。再加上韩忠彦性格柔懦,渐渐地对于天下军国政事的决策反倒不如曾布有权了。韩忠彦很生气,常和曾布争吵,曾布便指使谏官吴材、王能甫弹劾韩忠彦。
宋徽宗本是个好大喜功、好奇喜异的人,随着地位的稳固,他越来越觉着只有锐意改作的熙丰新法才合自己的口味,那些天天念叨着恪守祖宗之法的守旧派大臣自然有些碍手碍脚,对韩忠彦也开始看不顺眼了。担任翰林学士的投机政客蔡京看出宋徽宗的心思,授意亲信起居郎邓洵武向宋徽宗说:“陛下乃神宗之子,现宰相韩忠彦是韩琦之子。神宗行新法以利民,韩琦反对。而今韩忠彦变更神宗法度,这是他作为臣子尚能继承其父之志,而陛下贵为天子反倒不能继承了,陛下难道不想继承父志以行孝道吗?”
1102年,宋徽宗改元崇宁,正式打出了崇尚熙宁的旗号。在新年伊始的正月里,韩忠彦就被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再知大名府。
不久,谏官们又翻弄出元祐年间放弃西北米脂等寨的事,接连不断地上书弹劾韩忠彦,将他贬为太中大夫,安置于怀州居住。又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迁往济州居住。后来,宋徽宗派童贯等率军收复米脂等地,人们想起这些地方曾经得而复失的事,又上书痛骂韩忠彦,将他再谪为磁州团练副使。
大观三年(1109)二月,被一贬再贬的韩忠彦终于结束了他的官宦生涯,以宣奉大夫之职致仕。当年八月病死,终年72岁。
相关参考
刘备撤围诱敌军——施以小惠,获得大利东汉末年,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给当时的朝廷带来很大威胁。朝廷派朱儁去围剿,将黄巾军逼到宛城。当时,黄巾军在赵弘、韩忠的领导下据城固守。朝廷军队来到
王淮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的铁蹄正在残暴地蹂躏着黄河两岸的壮丽河山,江浙一带远离战火,还暂时显得比较平静。此时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一户姓王的人家新添了一名男婴,父亲大概对淮河以北的弥天硝烟深
晏殊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春,全国各地的学子齐集京城,参加每三年一次的朝廷大考。江南安抚使张知白向朝廷举荐一名“神童”应考,真宗即命驿送至京,与千余名考生一起在宫廷中参加礼部试(又称省试、春试)。
寇准提起寇准,人们就会想到长篇评书《杨家将》中那个刚正不阿、机智幽默的寇青天。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寇准的传说,比如智审潘仁美、寇准背靴等,歌颂他的公正执法、为国尽忠的事迹。这些都是经过人们的想象
韩绛宋朝时的相权随着皇权的无限膨胀而大大地削弱了,军事、财政大权亦被分出,宰相成了一个行政首脑。但作为百官之长,它仍然是权力的象征,尊贵的名词,闪烁着诱人的光环,是大大小小官员追逐的目标。韩绛、韩缜兄
苏颂绍圣初年,亲政后的宋哲宗对元祐政事展开了全盘清算,凡元祐年间得势的大臣或遭黜谪,或被治罪,罕有幸免。在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风云骤变之际,有一个人却唯一例外地受到了宋哲宗的礼重保护。这倒不是因为此
刘挚刘挚,北宋东光(今属河北)人,字莘老。嘉祐(1056—1060)进士。元祐元年(1086)任尚书右丞,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六年(1092)任右仆射,为元祐更化的重要人物,是旧党朔党领袖。哲宗
梁克家梁克家(1128—1187),字叔子,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他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三月参加“庚辰科”殿试,一举夺魁,成为南宋第十一位状元。时年32岁。被
京镗京镗,字仲远,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从小聪明好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不满20岁就考中进士。此后一直在江西任地方官。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名臣
王旦王旦生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卒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北宋大臣。字子明,大名莘(今山东莘县)人。太平兴国年间中进士。淳化二年(991),任右正言、知制诰。真宗即位,任中书舍人。“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