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王旦生平简介?王旦历史评价?

Posted 陛下

篇首语:从来没有说忘就忘这回事,只有假装的冷漠和偷偷想念的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王旦生平简介?王旦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王旦生平简介?王旦历史评价?

王旦

王旦生于后周显德四年(957), 卒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北宋大臣。字子明,大名莘(今山东莘县)人。太平兴国年间中进士。淳化二年(991),任右正言、知制诰。真宗即位,任中书舍人。“澶渊之盟”后,寇淮罢相,真宗起用他为相达12年之久。他办事遵行“祖宗成法”,果断有谋略。真宗对他言无不听,对辽和西夏主和。对真宗、王钦若等人搞“天书”、“封禅”等事,却不表异议。

王旦是兵部侍郎王祐之子。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理检院、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等要职。

咸平四年(1001)冬十月,契丹入侵宋边境,边境告急,真宗亲征,王旦随真宗至澶渊(今河南濮阳)。因留守东京(今开封)的雍王元份突然染上暴疾,而命其速回掌理留守事宜。临行之前,王旦对真宗说: “愿陛下召寇准来见,臣有话要说。”寇准来到后,王旦奏问真宗: “十月之内,如果收不到捷报,臣应当如何处理呢?”真宗沉默了好一阵子才说: “立皇太子吧!”王旦于是连夜赶回东京。王旦在代理东京留守期间,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王旦到京后,便直接入宫理事,并严令不得传播。及真宗还驾,王旦子弟亲戚及家人都在城外迎接王旦归来,忽然听到后面传来开道的声音,大家急忙往后看,原来正是王旦。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王旦为官公私分明,他深知在大敌当前之际,保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真宗信任王旦的程度。

王旦在工作上尽心尽力,兢兢业业,不仅得到皇帝的赏识,而且还得到大臣钱若水的敬佩。钱若水称赞王旦为“震壑凌霄、栋梁之材”,并反复说他的才能不及王旦的一半,王旦日后定能成大器,建立丰功伟业。

与契丹结盟之后,寇准以为有功,而且有自得之色,真宗也感到很得意。王钦若一向憎恨寇准,打算在真宗面前乘机告倒寇准,于是在真宗面前挑拨说: “这明明是《春秋》上所说的城下之盟,昔日诸侯尚引以为耻,而陛下却以此为功,臣是很不以为然的。”真宗黯然不乐地说: “那怎么办才好呢?”钦若料定真宗厌兵,便故意说: “陛下以兵夺取幽燕之地(指燕云十六州),便可洗去耻辱。”真宗说: “河北百姓刚刚免去兵革之苦,我怎么能这么办呢! 可以另想别的办法。”钦若说: “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但是自古以来,封禅之事,必须天降瑞兆或有希世绝伦之事方可进行。”接着又说: “天瑞哪里可以必得,前代这类的事情,也有以人力为之的,只要人主深信不疑而加以崇拜,并以此明示天下,便与天降瑞兆无异了。”真宗考虑了好一阵子,认为可行,但却害怕王旦反对,便说: “王旦不会反对吧?”钦若说: “以陛下的圣意相告,量他不会反对。”真宗遂点头。钦若退出,与王旦密商去了。第二天,钦若入内复命,报称王旦已遵旨,真宗感到十分欣慰。等王钦若离去后,展转反侧,尚觉心中不安,于是亲自去秘书阁,直学士杜镐迎驾。杜镐为诸学士之首,真宗突然问道: “古代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有其事吗?”杜镐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读书人,他也不明白真宗发问的意图,便漫不经心地说: “这不过是圣人假借神道设教而已。”从此真宗再也不犹豫了。于是召来王旦一起饮酒,席间都非常高兴,宴毕,王旦告退时,真宗赐其美酒一坛,并且说: “这是一坛极好的酒,带回去与妻子一起饮用吧!”王旦不敢不受,急忙跪接酒樽,拜赐而退。待王旦回府打开坛子一看,并不是什么美酒,原来全是珠宝,宝光闪烁,粒粒似豆。王旦想了一会儿,命眷属收藏好。从那以后,有关“天书”、“封禅”之类的事,王旦再也不加反对了。

景德五年(1008)正月,皇城司奏报说守卒徐荣,见左承天门南鸱尾上,有黄帛飘下来,大约长二丈,上面有真宗的避讳。真宗命中使去取,等过了一刻钟,中使驰回复命,匆匆跪呈上天书,王旦等百官齐在殿阶,再拜称贺。几天后,宰相王旦,又率文武百官将军官吏等共23200多人,上表奏请真宗封禅,真宗犹豫不决,先后上表达5次之多,真宗才最后下决心封禅,任命王旦为天书使,以封泰山。

这年辛卯日,真宗从京师出发,开始了封禅活动。途中经过17县,才到泰山。王钦若等在道旁迎接真宗到来。真宗斋戒三日后,才上泰山,虽然道路险峻,但仍就步行而上。第二天,在社首山建坊准备祭典。王旦等随从再次向真宗称贺。真宗身穿衮袍,虔诚地走上祭坛,真宗向天书跪拜,一时间庆云绕坛,上下传呼万岁声,震动山谷。祭祀完毕之后,先在寿昌殿接受百官朝贺,接着在穆清殿大宴泰山父老,赐给他们许多衣服和茶、帛等物,最后下诏大赦天下。

过了几天,又游幸曲阜,拜谒孔子庙,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赐其家30万钱,300匹帛。由于王旦的纵容,真宗又西祭汾阴。这一系列活动是不得人心,劳民伤财的。

真宗大兴祭祷之事,每次都由王旦从旁边辅佐,王旦的官职也屡屡升迁,最后官拜司空。自从王旦作了天书使,朝中每次有大礼时,总是由他手捧天书,但是王旦却经常闷闷不乐。

适逢与契丹修好,西夏也表示愿意据守故地,两处边境皆罢兵息战,真宗十分高兴想以无为政治治理天下。王旦却说:“祖宗之法都在,一定要恪守无违,绝对不能轻易改变。”

就在这时,契丹遣使来宋,契丹使者要求每年除给足岁币以外,再借些钱币。王旦说: “东封之日已近,陛下即将出巡,契丹的目的是想乘机试探我朝虚实的。”真宗问: “那该怎么回答他呢?”王旦说: “只当是些微物不必在意罢了!”在每年给予的30万,再备借给3万,并通知契丹,把此额在明年所给的岁币中扣除。契丹使者听后,十分羞愧,不断自言自语地说: “宋王朝确实有能人呀!”第二年,王旦又指示有司: “契丹借的6万金币,实属寥寥无几,如今仍按原定的30万给予便是,只是下不为例。”

另外,西夏赵德明也声称发生了饥荒,请求讨粮食百万余斛。大臣们都说: “赵德明刚刚表示愿与我修好,现在却擅自违背誓约,望朝廷发书加以谴责。”真宗问王旦如何办,王旦请圣旨批准,指示有关部门调运粮食百万斛到京师东京,派使节去通知赵德明来取,赵德明得到此诏令后,非常羞愧。久而久之,真宗对王旦言听必从,真宗对王旦越来越信任。凡有大臣的奏章,不管王旦在朝还是不在,真宗总是对大臣说: “不知王旦对此如何看?”王旦平日总是默默无语、喜怒哀乐皆不形于色,性情敦厚,极少言笑,朝廷每当议事,发生众说不一的情况时,只要王旦慢条斯理地说一句话,事情一般说是定下来了。

一次,宫中发生火灾,王旦急忙入见真宗,真宗痛惜地说: “两朝的积累,我一向不敢随便动用,今天全毁之一炬,实在让人感到痛心,太可惜了。”王旦劝说道: “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之事不足为忧,所忧的应当是政令赏罚不得当。我身为一朝的宰相,对今天的天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罪应免职。”于是上表请求处罚,但是真宗却下了降罪己诏,下令今后准许朝廷内外可以用密封的奏章议论朝政的得与失。

王旦与其弟王旭情义甚笃,自小无猜。曾经有一个卖玉带的商人路过王旭的住处,王旭以为所卖的玉带质量上乘,便买了一条送给王旦,王旦却命使从把玉带系在王旭的腰间,问王旭: “你还能看到它的好吗?”王旭说: “我系在身上自己怎么能看得见呢?”王旦接着说: “对了,如果加重了自身的负担,去让别人看了说好,你说这还有什么意义呢?”王旭听后,恍然大悟,急忙回去把玉带退还给卖者。王旦从不购置田宅,他认为: 后世子孙应该立志自立,如果购置了田宅,只能让他们为了争夺财产而做不义之事,结果还会落个家破人亡的结局。真宗见他的居处太简陋了,实在过意不去,打算赐给他一套新居,王旦却以祖宗留的旧舍为理由,婉言谢绝了皇帝的好意。后来旧宅的大门坏了,主管的人便拆掉旧门重新修复,暂时在廊庑下另开了一扇侧门以供出入,王旦到了侧门,俯在马鞍上过去,直到大门修好后,才又从大门出入,王旦也没有过问过这件事。

王旦天资朴忠,折节下士,无贵贱之分,对士礼仪如一。在选拔人才时,虽然皇帝有不悦之意,王旦也能收而录用。

真宗打算任用王钦若为宰相,王旦说: “钦若遭逢陛下已经很幸运了,何况陛下待他不薄,对他的恩礼已相当优宠了,另外留他在枢密院任职,可以使中书省与枢密院保持均衡。最主要的是先朝始终没有任用南方人作宰相的先例,虽然说用贤没有成规,但他必须是贤才才可以。我身为宰相,是不会压制人才的,不过我听说大臣们对王钦若有意见,说他是奸佞,我所说的是公众的议论而已。”真宗听后,只好作罢,这件事也就算了。等到王旦去世后,王钦若终于被任命为宰相,他对家人说: “因为王公的缘故,我为相晚了十年。”还有一次,王钦若与陈尧叟、马知节三人同在枢密院供职,因为奏事的不同意见而发生争吵,真宗将他们召到大殿中想问个清楚,王钦若居然当着真宗面大声吵闹,马知节却哭着说: “皇上,我愿与钦若同下御史府依法论罪。”朝堂上一片吵杂声。王旦见已不成体统,大声喝叱钦若,命令他退下。真宗也觉得面子过不去,龙颜大怒,要命令卫士捉拿王钦若,依法治他的罪。王旦则慢慢地说: “钦若倚仗陛下的宠信,竟敢如此放肆,居然在圣驾面前争吵不休,理当依据朝典治他的罪。不过愿陛下消消怒,暂且回宫休息,待明天再作处理。”第二天,真宗召问王旦,王旦说: “钦若理当免职,但不知定他什么罪才好?”真宗说: “就定他忿争无礼之罪吧!”王旦说: “陛下为天下之主,大臣竟有犯忿争无礼之罪的,如果传到国外,恐怕让外国君主瞧不起。”真宗问: “不知你有何主张?”王旦说: “愿回中书省后,将钦若召来,把陛下如何动怒的事告诉他,让他以后注意。等稍隔一段时间以后,再将他免职也不晚。此外,也可以消除他怨恨陛下的口实。”真宗说: “若不是你这么说,我会立即处分他的。”一月以后,王钦若才被免职。

王曾,青州(今河北)人。咸平年间,由乡贡入试礼部,在廷对中名列第一。不久,进入直史馆,升任翰林学士,兼职观使。可当诏命下达后,王曾毅然不接受。真宗不明白,当面诘问他,王曾答道: “我只知道所说的义,不知道所谓的异。”说完后,从容地退下。真宗刚要发作,王旦劝道: “王曾词直气和,日后定可做出一番勋业,不可限量,恐怕我是看不到了。”果然,王曾后来成为仁宗朝的宰相。

寇准屡屡诉说王旦的短处,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真宗对王旦说: “爱卿虽一再称赞寇准,但是他却专好说你的短处。”王旦说: “依理而论,就应该是这样。我在相位已久,政事上的缺点错误一定不少。寇准能对陛下直言相告,正可说明他的忠诚正直,这也是我所敬重他的主要原因。”真宗因此更加倚重王旦了。中书省有事送文书到枢密院,文书的书写格式有错误,寇准恰在枢密院,便将此事奏于真宗。结果王旦受到了责备,并亲自到寇准府上谢罪,中书省的堂吏也都受到了惩罚。没出一月,枢密院有事送文书到中书省,文书的书写格式也有了错误,众堂吏们都非常高兴地拿给王旦看,王旦却让人送回枢密院告知修改。寇准对此感到非常惭愧,见了王旦后说: “老兄,你怎么这么大的肚量?”王旦没作回答。寇准被免去枢密使之职后,托人私下求王旦是否可以替他保奏一个使相的职位呢?王旦听后吃惊地说: “将相之任,怎么可以私求呢?我从不接受私人的拜托。”寇准感到非常难堪。不久,寇准升武胜军(治所在今四川武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入见真宗,感谢说: “若不是陛下了解我,我怎能到这等地步!”真宗则把王旦如何推荐他的事全部告诉了他。寇准慨叹不已,认为自己不如王旦。寇准在藩镇,过生日时,张灯结彩,装饰牌楼,大摆宴席,而且服用过于奢华,有人就把此事奏于真宗,真宗大怒,对王旦说: “寇准每事都模仿我的样子,那怎么可以呢?”王旦慢慢地说: “寇准确实贤能,只是有时呆得没有办法。”真宗听罢怒气稍减,说: “的确,这正是他的愚呆之处。”于是便不过问此事了。

从真宗景德年间起,王旦以宰相兼领玉清昭应宫使,在罢去相位之后,仍任使职,宋专门设置使职便是从王旦开始的。天禧年间的一天,由人用车子拉着他入宫,又由其子和中书省的堂吏搀扶着来到延和殿,朝见真宗。真宗说: “你病势如此沉重,万一有个好歹,让我将天下事托付给谁呢?”王旦说: “知臣莫若君,这事只能由陛下自己做主了。”真宗问之再三,不予回答。当时,张詠、马亮皆为尚书,真宗以此二人相问,也不回答。真宗说: “你还是说说你的想法吧。”王旦这才勉强举了举笏板说: “以臣的愚见,不如任用寇准为好。”真宗说: “寇准刚愎自用而气量狭小,你想想还有谁呢?”王旦说: “对于别人我不了解。我身为病困,不能久待。”于是起身告退。后来,王旦去世一年之后,果然真宗任命寇准为宰相。

王旦曾与杨亿对人的品性加以品评,杨亿问: “丁谓将来会怎么样呢?”王旦说: “才气是有才气,说起道德就不行了,将来如居上位,若能使有德者加以辅助,或许还能有个好的结局; 如令其独当大权,势必祸累其身。”后来丁谓的结局,果然象王旦所说的那样。

王旦羸弱多病, 自东鲁复命归来之后, 每年都要求解职,真宗优诏褒奖,接着又当面谕告,委任不疑。他又托人向真宗奏请,真宗仍然不允。一日,单独与真宗在滋福殿,真宗说: “我正有大事委托你,而你的身体却又欠佳。”于是命皇太子仁宗出来拜见王旦,王旦惶恐走避,太子追随而拜。王旦说: “太子盛德,他日一定能承担起陛下交付的重任。”于是向太子推荐了十几人作为大臣,后来这十几人中只有李及、凌策没当上宰相但也都是名臣,其他的都成为仁宗朝首辅大臣。王旦再次要求解职,真宗见他形容憔悴,遂生怜悯之心应允下来,但仍以太尉之职领玉清昭应宫使,领取宰相俸禄。

王旦病危,把一向交情很深的老友杨亿请入卧室,托他代撰遗表,并说: “我位居宰辅之位,不可以在临终前为亲戚朋友求得一官半职,只能叙说我生平受圣上恩遇,希望圣上能够亲自料理朝政,任贤人远小人,但也不要操劳过度,保重身体。”又告诫亲人子弟说: “我家具有清德的盛名,今后一定要勤俭朴素,保持门风,千万不要奢侈,我死后不要厚葬,不要把珠宝放入棺柩之中。”此表呈上之后,真宗感叹不已,遂亲至府中探望,并赐予白银5千两。王旦固辞不受,故复又上表,表上亲笔写下四句话: “我一向害怕积藏财货,更何况我又用不着,不如将这些银两散赏给别人,以免过错和祸殃。”送回内宫之后,真宗诏令再予送还。送还的人刚到其门,王旦已逝去,享年61岁。真宗亲临其府吊唁,悲痛之至,废朝三日,追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死后留有任著作郎之职时预编的《文苑英华·诗类》文集20卷。

王旦从景德二年(1005)起先后被加封尚书左丞,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集贤殿大学士之职监修《两朝国吏》。王旦为相长达12年之久,不愧为北宋王朝的一位贤相名臣。

相关参考

宋朝 宋代·王旦肚里能撑船

王旦肚里能撑船王旦是大名萃县人,字子明,幼时性格沉默,好学有文。其父王祐对他十分器重,认为“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年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赵昌言为转运使,称赞王旦善政,将女许配于他。何承矩

宋朝历史 王旦与寇准

宋朝名相王旦宋朝名相寇准原文王太尉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一日上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

王旦是谁?他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王旦?

  王旦虽然名字简单,但是他这个人却一点也不寻常。他是北宋名臣,宋真宗一朝官拜宰相,为相十二年,掌权十八载,深受宋真宗信任,对于真宗一朝的政治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王旦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绝对不是一朝

历史人物 卓尼县委宣传干事王旦增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王旦增民族:藏族出生日期:1934年逝世日期:1959年(历史lishixinzhi.com)人物生平1958年甘南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在平叛斗争中,王旦增为部队担任翻译,跟随部队跋山

宋朝历史 北宋名相王旦巧拒契丹勒索

 北宋名相王旦巧拒契丹勒索  契丹奏请岁给外别假钱币……帝曰:“何以答之?”(王)旦曰:“止当以微物而轻之。”乃以

政治谋略 王旦荐贤——德量恢弘,从容大度

王旦荐贤——德量恢弘,从容大度王旦字子明,山东莘县人,是北宋时期一位着名的宰相。王旦的曾祖父、祖父都曾经是宋朝的重臣。他的父亲王祐,乃是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名臣,官至兵部侍郎、尚书,威严厚重,学识渊博。

历史上脾气最好的宰相王旦简介 他脾气好的表现

  王旦是北宋时期名相,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此后慢慢升迁到宰相的位置。王旦是宋真宗一朝重臣,因为受到宋真宗的信任而掌权是十八年,为宰相十五年。  王旦很小的时候,就被断定将来能成大器。他相貌神异,先天

历史人物 历史上脾气最好的宰相王旦简介 他脾气好的表现

  王旦是北宋时期名相,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此后慢慢升迁到宰相的位置。王旦是宋真宗一朝重臣,因为受到宋真宗的信任而掌权是十八年,为宰相十五年。  王旦很小的时候,就被断定将来能成大器。他相貌神异,先天

历史人物 王旦的后人 王旦后代 王旦与寇准

王旦王旦是北宋初年名相,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担任过太尉、玉清昭应宫使、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等职,封爵太原郡开国公,深得宋真宗信赖器重。王旦的后人王旦后代>长子王雍,官至国子博士。>次子王冲,官至左赞

历史人物 晚节不保的王旦 王旦是个怎么样的人

王旦柄用十八载,为相十二年,政绩颇为出色,私德也相当好,但其晚年纳妾被世人诟病晚节不保,此外,他未能阻止真宗天书封禅之事也被后世议论。晚节不保的王旦正因为王旦的私德太好了,皇帝有时候也“怕”他,甚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