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留正生平简介?留正历史评价?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女人错过了那个想嫁给的男人,就会变得挑剔,男人错过了那个他最想娶的女人,就会变得随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留正生平简介?留正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留正生平简介?留正历史评价?

留正

留正,字仲至,宋泉州永春(今属福建)人。六世祖留从效在宋太祖朝中做事,为清远军节度使,后封为鄂国公。绍兴十三年(1143)留正考中进士。

留正一生连任三朝宰相,在治国安邦方面很有办法。早在任尚书堂审察时,他就提出了“文武并用”、“崇尚名节”的治国方针。有一次,孝宗问留正如何治理国家,留正奏对道:“现在国家重文事而忽略武备,这与从前祖宗把天下全力都用在攻打西夏上很不一样。治平日子久了,边疆不做防备,就会导致敌人长驱直入,而使国家支撑不住。我们应当迅速改弦易辙,使文武并用。”皇帝赞许并采纳了留正的进言,批示留正对策中的要语由三省施行,并提拔他为知循州。在向皇帝辞行时,留正说; “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一有缓急就无所依仗。靖康年间(1126—1127)金人进犯汴京(今河南开封),士大夫们为义而死者寥若晨星,因乱而谋利者数不胜数。现在要想恢复大宋江山,就应当崇尚名节。”皇上听了非常高兴,次日对辅佐他的大臣下谕旨说: “留正奏事,议论耿耿,可做职事官。”于是便任命他为军器监簿,历官考功郎官。

乾道元年(1165),羌族首领奴儿结越过大渡河,占据安静寨,侵占汉地数百里,形势甚为严峻。朝廷决定让担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的留正处理此事。留正便秘密地向每个统兵将领指点方略,各将领也依计而行,结果捉了奴儿结,并将其随从和余党全部俘虏,从此羌族被平定。留正帅蜀时,就担心吴氏家族世代为将,便想改变这种状况,可一直没有机会。绍熙元年(1190),留正担任左丞相时,朝廷中正议论纷纷,准备更换蜀帅。留正上奏说: “西边三将,只有吴氏世袭兵权,号称‘吴家军’,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于是便派人前往蜀地,代替吴氏,从而巩固了南宋西部边防。

《宋史》上说,留正“谨法度,惜名器,毫发不可干以私。”此言不虚。龚茂良任番禺(今广东广州)太守时,留正说: “在法曰: ‘劫盗赃物达五贯者死,海盗加等治罪’。小民贪利,均身陷重辟。请把‘在法’雕刻在梓木板上,竖在海里,使老百姓知道有这样的法律。”从此老百姓才知法懂法并竭力避免犯罪。留正在四川做官时,平四蜀折租价,岁减酒课38万,并以简素教化百姓,待他离职回都时,归装仅有数簏书籍,人们都钦佩他清正廉洁的为政作风。

人才是治国之本。留正认为,用人以用好宰相为首务。用人的关键是精选人才,宁缺勿滥。他在这方面的基本做法是:荐引弹劾,一秉至公。当遇到不公正的人事任免时,他能直言极谏,敢于忤犯龙鳞,批评皇帝。孝宗驸马张说之子张荐参观镇江战舰,挟势游览,沉船溺卒,造成重大伤亡事故。但孝宗却让张说担任知閤门事、枢密副都承旨等要职,留正便封还词头,驳回皇帝的诏书。洪邦直被拜官御史,留正说: “邦直被同乡人起诉,不适宜任风宪之职。”侍御史范仲芑弹劾前帅贪赃60万,皇帝下诏让留正去核实,通过周密调查,留正得出结论,前帅无罪。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受禅。主管左右春坊的姜特立随龙恩被擢拔为知閤门事的要职,声势渐盛。留正列举特立招权预政的罪状,乞求皇上斥退、放逐姜氏,后被采纳。次年,升任左丞相的留正曾荐引赵汝愚入朝,与他共掌朝政,并用黄裳为皇子嘉王翊善,世号“得人”。绍熙年间,李端友因是皇家的椒房亲,光宗手诏拜为郎官,留正封还诏书,皇上不接,留正又执奏道: “以前馆陶公主为她的儿子求个郎官做,明帝不允许。现在端友依凭内援,恐怕牵累圣德。”姜特立拜官浙东副总管,不久召赴行在,留正援引唐宪宗召吐突承璀的故事,乞求罢去自己的相位。皇上下旨云: “任命书已发布,朕不反悔,你宜自劾。”留正待罪六和塔,上奏说: “陛下近几年,不知有什么人献上把定之说,以致于每事都坚执己见,断不可驳回。天下至大,事务至烦,事处理对的,则人无异词,可以坚持; 事处理不对,人们就会议论纷纷,所以必须惟是是从。我恐怕自此以后,事无对错之分,陛下一持把定之说,言路遂即堵塞。”于是便向皇上缴进前后赐赉及告敕,待罪范村,乞归田里。

体恤民情、关心民生,也是留正治国的成功方法。早在留正知赣州时,当他看到当地百姓十分贫困时,便上奏朝廷请求减少贡米的数量,当时大臣们没有把这一奏折上报皇上。待留正当上宰相以后,皇上同意赣州蠲免上贡米18000石,总算实现了早日的夙愿。宁宗即位后,他请求宁宗乘驾出宫,以慰安人心。当皇帝要向他封官进爵时,他及时提醒说: “陛下顺从民情,登上宝殿,应当遇事从简,向天下百姓表露出你不得已之苦衷,现在并非颁爵之时。”

建储问题是皇宫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兴亡成败的至关重要的事情,所以上至君臣下至百姓都十分关注这件事,可以说是那时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淳熙十六年(1189),63岁的孝宗在紫宸殿举行受禅之礼,由太子赵惇承继大统,是为宋光宗。光宗即位后,尊孝宗为寿皇,次子赵扩进爵嘉王。第二年即绍熙元年(1190),光宗皇后李氏即急匆匆地提出了册立嘉王赵扩为太子的主张。有一天,李后在内宫设宴庆贺光宗病愈,酒过三巡,李氏突然说道: “扩儿已经长大成人,陛下既已封他为嘉王,何不索性册立他为太子?再说扩儿也颇具才干,定能助陛下一臂之力。”光宗回答说: “皇后所见极是,朕也久有此意,只是此事重大,应该禀报父皇,再做决定。”事隔一天,李后又找到父皇谈及此事,再次提出立嘉王为太子的主张。寿皇表态说: “皇上受禅刚刚一年,就忙着册立太子,未免过于草率。嗣君事关社稷,应从长计议。”没有答应李后的请求。后来李后千方百计挑拨寿皇与光宗之间的关系,说寿皇打算废掉光宗,光宗表示,今后“不再踏进重华宫半步”。恰巧在这一年,留正也提出了立太子的要求。有一天,嘉王染病,留正上书光宗皇帝说: “陛下只有一子,隔在宫墙外面并不方便,不如早正他的元良之位,让他入居东宫(太子宫)。这样的话,君臣朝夕相见,非常合乎人情。”又上奏说: “太子为天下之本。《传》曰: ‘预建太子,是为了重宗庙社稷。’汉文帝即位,即建太子。本朝皇子居冢嫡,有未出阁(到地方当官)就正储位者。皇子嘉王既居冢嫡,出阁已久,应当早正储位,以定天下之本。”后来留正检索出《汉文帝纪》和本朝真宗立仁宗典故以及吕海、张方平的两个奏折,一并摘要上奏朝廷,但朝中大臣并未上报皇上。

绍熙五年(1194)正月,寿皇病重,留正多次请求光宗车驾过宫,到重华宫去探视父皇,均被拒绝。有一天,光宗从床上披衣而起,留正扯着皇帝的衣服泣谏,请求皇帝与父皇见面,也无济于事。留正退朝后,上疏皇帝,言词十分激烈,严厉批评光宗的不孝行为。六月九日,寿皇病逝。群臣向光宗报告了寿皇的死讯,光宗仍不出宫。几天以后,寿皇大殓,光宗还不肯出面主持寿皇丧礼。朝野上下见此情景,乱作一团,认为政事将会有大的变故。大臣叶适认为,如果不及早设法,局势会更加动荡,就对留正说: “皇上托疾不肯执丧,怎能使天下人信服?现在嘉王已经成人,如能参预大政,就会解除天下人的疑虑。”于是丞相留正率群臣上奏说: “皇子嘉王,天性仁孝,应该早日立为储君,以安定人心,维系国本。”光宗看了,在奏章上批示“甚好”二字。留正再次奏请,当日传出御札,上写“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个字。留正悉心揣摩,不得要领,便与宗室赵汝愚商量。赵建议,干脆请太皇太后下令让光宗禅位于嘉王。留正认为,光宗连立储的诏书都不下,现在批语又含糊其辞,立即实行“内禅”,以后很难处理,便上表请老,表文的最后说: “愿陛下速回渊鉴,追悟前非,渐收人心,庶保国祚。”即让光宗通过下罪己诏的方式,继续当皇上。这样,在关键时刻,留、赵二人发生了意见分歧。留正担心将来出了纰漏,身为宰相的自己吃罪不起,便假托有病,坐轿逃出城去。

如前所述,早在1190年,留正就首发大义,提出早正嘉王储位。可到现在,考虑到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以及光宗不愿禅位的事实,便收回自己的主张,转而求其次。所以后来言官大多指责留正遇事模棱两可,缺乏魄力,掩过饰非,背弃国家。大臣范仲黼对此倒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人问范:“留、赵二公同处变局,为何处理方式不一样?”范回答说:“赵汝愚为皇帝的宗室大臣,留正为非宗室大臣,后者多次上奏光宗,让他建储立本,都遭拒绝。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只好三十六计以走为上。”听者以为是至理名言。应该说,范仲黼从不同的身份地位角度考察人们对待某一政治事变的态度,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后来,嘉王继位,成为宁宗皇帝。遣使召还留正,并恢复其宰相之位。韩侂胄图谋预政,多次到都堂拜访留正,留正让尚书省的属吏告诉侂胄说: “这里不是知阉每天往来的地方。”侂胄一怒之下退出都堂,从此二人结下怨仇。刘德秀从重庆入朝,没让留正知道,就拜会留的幕僚范仲黼,并让范氏为他向留正通融通融,美言他几句,好谋个官位。留正说:“此人若在朝中做官,朝廷必不安宁。”于是便任命刘为大理簿,从此留、刘二人也结下怨仇。侍御史黄度论马大同之罪,留正打算让黄补外官,皇上知道情况后,却任命黄度为右正言。留正请求推恩随龙人,宁宗说: “我还未与父母商量,怎能随便就恩及下人呢?”因在好几件事情上都与宁宗意见相左,便渐渐失去皇帝的宠信。绍熙五年(1194)八月,宁宗手诏将留正赶出朝廷,留正以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判建康府。不久,皇上又依谏议大夫张椒椿之言,撤销留的一切行政职务。庆元元年(1195)六月,皇上下旨让留正把太上皇交给留正的手诏八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进献朝廷,宣付史馆,并恢复留的观文殿大学士身份。留正罢职以后,宿敌刘德秀此时任谏议大夫,罗织留正的罪名,认为有四大罪状,弹劾无虚日,于是留正的观文殿大学士身份又被罢去。后来皇帝依张釜之言,责授留正中大夫、光禄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给事中谢源明不同意这样安排,又把留正量移南剑州,并许自便。此后,皇上又恢复留正光禄大夫的身份,并给他一个提举洞霄宫的闲差。留正上书皇帝乞求给他俸禄,宁宗下诏按原官职退休。不久,皇上又恢复留正观文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的职位。嘉泰元年(1201),进封魏国公,并恢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开禧二年(1206)七月,留正病逝,享年78岁。死后,皇上因他是三朝元老大臣,特赠太师。有《诗文》、《奏议》、《外制》20卷遗世。宝庆三年(1227),谥“忠宣”。其子留恭、留丙、留端,皆为尚书郎。其孙留元英、留元刚,分别任工部侍郎和起居舍人等职。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居正生平故事简介,居正历史评价,居正怎么死的?

居正,原名之骏,字觉生,号梅川,1876年11月8日(清光绪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湖北广济县一个塾师家庭。七岁启蒙接受传统教育,十五岁开始习作八股文,希图通过科举谋进身,却连年屡试不中,想去当兵又

宋朝 周必大生平简介?周必大历史评价?

周必大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祖籍在今郑州管城。靖康二年(1126)出生于父亲的任所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必大少时面貌俊秀,深受父母喜爱。但不幸的是父亲在他出生不几年就因病死在任上。

历史人物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简介_黎塞留政治主张_黎塞留生平贡献_黎塞留评价

中文名: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外文名:ArmandJeanduPlessisdeRichelieu国籍:法国出生地:法国,巴黎出生日期:1585年9月9日逝世日期:1642年12月4日(法国

明朝 赵贞吉生平简介?赵贞吉历史评价?

赵贞吉赵贞吉,字孟静,四川内江人。他从小就聪颖好学,6岁时每天便能读一卷书,等到长大后,就以博学而闻名。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进士后又参加翰林院考试,选为庶吉士,3年学习期满,由于考试成绩优异留翰

吕蒙正是怎么死的 北宋宰相吕蒙正生平简介

吕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

吕蒙正是怎么死的 北宋宰相吕蒙正生平简介

吕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

法正简介 三国蜀国刘备麾下奇谋士法正生平

法正简介  法正(176——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为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

历史人物 法正简介 三国蜀国刘备麾下奇谋士法正生平

  (176-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为时期手下第一。原为刘璋部下,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

宋朝 王爚生平简介?王爚历史评价?

王爚王爚,字仲潜,绍兴新昌(今属浙江)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初入仕途的王爚,先是担任了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在常熟、泰州、滁州、瑞州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王爚为官清廉、公正,体察民情,积累了丰

明朝 毛纪生平简介?毛纪历史评价?

毛纪毛纪,字维之,山东莱州人。成化末年,参加科举考试,乡试名列第一,又参加会试、殿试,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到翰林院学习。毛纪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因考试成绩优异,便留翰林院任职。弘治初年,毛纪任翰林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