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沈初生平简介?沈初历史评价?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知识的奇特就在于:谁真心渴求它,谁就往往能够得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沈初生平简介?沈初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沈初生平简介?沈初历史评价?
沈初
浙江平湖风光宜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谓灵秀钟于此,沈初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他从小机敏过人,聪明好学,在那一带颇有名气。
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到南方巡察,同时进行了一次考试,沈初以绝对优势压倒众人,被乾隆帝赐为举人,任命为内阁中书。二十八年,全国进士科考试,沈初高中榜眼,授职编修。4年以后,他受命到懋勤殿任职,受命写祝词为孝盛宪皇后祝寿,不久,又当了日讲起居注官。
乾隆三十三年四月,沈初协助皇帝进行翰詹等官职的考试,由于他学问广博,办事稳妥,态度严肃,颇受皇帝赞许,有一次皇帝下诏书说: “编修沈初,博学多才,因内阁总是事务太多,忙于操持,无暇参加统一考试,正因于此,仍然赐加一级官职。”年底,又提升为侍讲。三十四年八月,沈初生母故去,悲痛至极,在家服丧一年之久,之后,仍然在懋勤殿任职。他工作期间,任劳任怨,成绩斐然,皇帝又下诏书说:“以往廷内候补人员,按照惯例享受不到官俸,在内廷奔忙服务的人员,即使没有得到官职,也应准时支付官俸,以便让他们膳食有保障。这样候补侍读沈初因为在廷内工作繁忙,又加恩一等,享受到官俸。”
三十六年六月,沈初到南书房任职,不久又提升为河南学政,因为祖母去世,他没有去上任,三年丧满之后,仍然在南书房任职。后任右春坊右庶子,依然担任日讲起居注官。到了四十年正月,任命为侍讲学士,接着又升为侍读学士。年底,升为詹事府少詹事。一年之后正式担任詹事,充当礼部右侍郎之后,又成为《四库全书》馆的副总裁。
四十二年,沈初又被任命为福建学政。四十四年,父亲逝去,他服丧一年后,接受任职,升为兵部右侍郎,还在南书房司职。四十六年,又充当为三通馆的副总裁。本年三月,又担任会考的主考官,主持全国重要的考试。沈初是一个孝子,工作期间,得知养母病重,便请假回家探亲,悉心照顾。后来,又请求为养母送终,得到皇帝的允许。养母病情日渐加重,一年之后,谢世。沈初在家服丧,到五十年五月,接任兵部右侍郎。八月份,又成为顺天学政。
五十一年九月,沈初到江苏任学政,第二年,转为兵部右侍郎。在江苏任职时,他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时人所折服,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有一次,他上奏皇帝,说了一件事: 臣在视察松江之时,正好赶上人们通过运河交纳粮食,有几个生监从中舞弊,将劣米拿来上交,查出以后,臣便将他们公布于众,并送交有关部门严加制裁。不久又听说,在江阴有个生监在仓库房那儿与书役闹事,臣便命人去查明详情,原来是这样的: 生员杨大绪不肯将米筛扬干净,便送来上交,以致引起争执。臣将他交来的米细细验证,发现果然不纯净,于是命令他重新筛扬干净再交过来,当时与书役争吵的有生监吴柏、生员吴昆,臣当即革除他们的职务,并告知各生监,不要仿效他们,否则后果自负,这样做杀一儆百,交粮风气大有好转。”此事足可见沈初对待工作之严肃认真,赢得了乾隆皇帝的信任。
五十四年,沈初自江苏返回京都,这时他的官职是经筵讲官,并临时担任礼部左侍郎,四月份,担任殿试读卷官,审阅卷子。3个月以后,调为吏部右侍郎,接着又受命为万寿典总裁。在五十六年一年之内,他先是受命批阅翰詹等官职考试的卷子; 接着又续编《石渠宝笈》、《祕殿珠林》二书; 十一月份,皇帝为了将蒋衡进献的手抄本《十三经》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之内,以期望永久保存,便下诏书命令沈初来校勘,沈初学问之丰厚由此可见。
身陷宦海,升沉浮降,世事难料。五十七年八月,沈初又被任命为江西学政,两年后提拔为吏部左侍郎。在六十年六月的一次考试中,江苏拔贡程桂芳成绩低劣,没有过关,皇帝追查下来,得知由于沈初当年负责拔贡的人选时,一时疏漏,造成选才不精,沈初因此被降官一等,调往他处。后来皇帝又下诏书,令他停职留任,当年十月便返回京都,继续于南书房供职。后来在一次考试中,江西阜役的儿子焦模泰从中作鬼,找人替考,沈初没有查出,事情败露以后,乾隆皇帝大为不满,沈初受到处分,留学政之名,停职三年。嘉庆元年(1796)正月,为了庆祝新皇帝登极,在皇极殿大摆宴席,沈初与1000多位老人就在此宴之列。嘉庆皇帝重新起用沈初,二月份便当了会试知贡举。四月份又担任殿试读卷官,这是他再任此职,可以看出嘉庆皇帝对他的赏识。六月便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嘉庆元年十月,沈初受命在军机处办事,处理一些军事要务,不久便成为兵部尚书。嘉庆二年三月又转成吏部尚书。八月份调任户部尚书,仍兼吏部尚书之职。一身兼二职忙碌至极。虽然如此,沈初却兢兢业业,勤勉谨慎,努力将工作做好,在三年正月的京察过程中,受到嘉庆皇帝的肯定,又升了一级官职。嘉庆四年(1799)正月,皇帝下诏书给沈初,因其年迈体弱,让他退出军机处,接着奉命为紫禁城骑马,告别了多年任职工作的地方——南书房。二月充当实录馆副总裁。于三月一日与世长辞。
沈初为官一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讣告上如此说:“户部尚书沈初,在职多年,处理宫庭内外的事务,勤勉慎重,清廉难得,今因病谢世,实令人痛惜。理应得到的抚恤费用,本部将详细查明,上奏皇帝。他在任职期间的那些降职处分,一律免去。”然后皇帝赐沈初葬礼,十分隆重,并授其谥号“文恪”。
因沈初功高望重,恩及众人。他的两个儿子亦受到政府的接济,长子兰生,授官为户部额外主事; 次子莲生,一改监生职务,成为捐纳监运使运判。
相关参考
勒保勒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的。他手握兵权,推行“坚壁清野”,镇压苗民和白莲教起义,为稳定清朝乾嘉时期的政局立下了汗马功劳。勒保所处的时代,清朝已走下坡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造就的自然多是
傅恒乾隆时代,清朝的国力达到了辉煌的巅峰。国运的太平昌盛,一方面使满州贵族的文明程度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却使他们大大丧失了原来的活力而日益腐化。不过,毕竟是成功者,在一片升平气象中,八旗子弟还是豪杰辈出
穆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翌年(1861)8月病死,遗诏载垣、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穆荫也是这顾命八大臣之一,但因“辛酉政变”而被革职流放。一穆荫,字清轩,托和
舒赫德舒赫德(1710—1777),字伯容,舒穆鲁氏,满洲正白旗人。祖父徐元梦,曾任礼部侍郎。父亲席格,曾任员外郎。舒赫德在雍正六年(1728)便由笔贴式升任内阁中书,入值南书房,又迁职侍读,晋升监察
来保来保,字学圃,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生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作为八旗子弟,来保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又聪颖好学,所以学识渊博。来保一生历仕康、雍、乾三朝,正值康乾盛世,虽无显赫政绩,却因供职
于敏中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今属江苏)人。乾隆二年(1737)考中第一甲第一名进士,成了人皆艳称的状元郎,授为翰林院修撰。于敏中文才很好,受到乾隆帝的赏识,因此调入懋勤殿(清代皇帝读书和批阅奏章的
尹泰尹泰,姓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年间,先任翰林院笔帖式,以后历任内阁侍读、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国子监祭酒、锦州佐领等官。康熙五十一年(1713),由于生病退官,居住在锦州。雍正帝未继位前,曾
阿兰泰阿兰泰是满州镶黄旗人,姓富察氏,康熙时人。阿兰泰刚入仕途时在兵部担任笔帖式职务(相当于现在政府中的文书)。他一生以勤奋、公正、廉洁、忠心而知名。康熙十九年(1681),议政王大臣等上疏皇帝举荐阿
陈孚恩中国封建社会里,阿谀奉承、巴结权贵是吏治昏暗的重要表现。晚清道光、咸丰年间的陈孚恩,最先奉迎穆彰阿,其后又依附于肃顺,结果落了个发配新疆的下场。一陈孚恩,字子鹤,江西新城(今江西黎川)人。经多年
吴熊光清代嘉庆年间,白莲教、天理教起义如火如荼,地方官员大多为保存实力,不敢轻易与之对阵。但也有人从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不分畛域,主张联合围剿。吴熊光就是其中的一位。一吴熊光,字望昆,号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