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吴熊光生平简介?吴熊光历史评价?

Posted 清朝

篇首语: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吴熊光生平简介?吴熊光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吴熊光生平简介?吴熊光历史评价?

吴熊光

清代嘉庆年间,白莲教、天理教起义如火如荼,地方官员大多为保存实力,不敢轻易与之对阵。但也有人从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不分畛域,主张联合围剿。吴熊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熊光,字望昆,号槐江,江苏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嘉庆二年(1797),吴熊光被任命为军机大臣,仅过了6个月,就被免去军机大臣。嘉庆四年(1799)三月,吴熊光外放河南巡抚。此时,正值四川、陕西、湖北等省白莲教起义,有向河南西、南两面进逼之势。熊光抵任后,立即驰往卢氏督办军务,把驻河北镇总兵张文奇调驻卢氏栾庄,南阳镇总兵田永桐调驻淅川荆子关,自己则驻守在适中之地,以形成犄角之势。四月,陕西的白莲教首领张汉潮进入河南商州地界,兵分两路西入蓝田。吴熊光上奏说: 张汉潮一股原是参赞明亮带兵专剿,现在兵分两股牵制官军。又探知还有“贼匪”从洋县五郎厅向东,且在官军后边,恐怕明亮顾此失彼。况且河南的官兵又不能再行抽拨,请陛下从山东调拨兵丁1300余名赴川,在路过陕州时截赴明亮军营,以资协剿。现已密令张文奇先在前线声称,现带山东劲旅前来堵剿,以壮声援。这一主张与仁宗谕旨不谋而合。熊光又上疏说,湖北义军首领张天伦一部现在转战到杨家牌楼,离郧阳江岸200余里,而豫省东南边境又在襄江北岸,应密为布置,以期有备无患。现在查明直隶正定标营尚有备战兵1000余名可以调用,已经与总督胡季堂商议,密令预备听候调用。皇上认为这与朕意不谋而合,深堪嘉许。五月,吴熊光又上奏说: 各股“贼匪”俱在汉江以南,江北只有张汉潮一股,应汇集兵力,先行剿灭,故而以前奏请将山东官军截交明亮。随后又因张汉祥袭扰陇州,又将山东兵丁改赴凤翔一带。现在听说张汉祥已经逃回秦州,应仍饬令山东官军径赴明亮军营,先肃清江北“贼匪”,再移赴江南,以并力剿办。此疏再一次凸现了熊光“不分畛域”的个性,不料却引起了仁宗的反感,并降下谕旨斥责道: 吴熊光本系河南守土之臣,将本境防守事宜办理妥贴,使“贼匪”不能擅自出入,即为尽职。至于豫省以外,陕、甘等处军情,朕与经略大臣尚不能遥度,吴熊光却率行臆断,胡乱征调,俨然以军机大臣自命,想分经略大权,不知分量,不晓事体,著传旨严行申饬。不久,熊光奏报张汉潮由商州逃到洛南、商南地界。洛南与河南省卢氏接壤,商南与淅川交界,吴熊光立即令张文奇、田永桐分兵堵截,均被堵退,汉潮终没能扬威于河南境内。熊光又奏报义军从陕西向里漫坪进发,又从黄柏沟、罐儿沟一带翻山前进。吴熊光害怕义军一直向东逼近,急忙分兵兜击,致使张汉潮身受枪伤,逃回陕西。熊光又饬令所属军队将边境残余义军搜捕净尽,因而多次受到皇帝的嘉奖勉励。不久,熊光又上奏说,以前命令南汝道陈钟琛赴襄江一带督同府县提净南岸船筏,并调集邓州乡勇,在沿江要隘防守。又因沿江道里绵长,恐怕陈钟琛一人难以照料周全,于是便命令粮道完颜岱带领满营兵前去协助防守,并且催令从湖北调往山西的官兵快速前进。又酌情派寿春镇兵500往樊城驻扎。皇上降旨夸奖熊光筹划合乎机宜,尤其赞赏他奏折中“楚省为豫省南面保障,为楚即以为豫”的话语。此时,有圣旨命令副都统额勒亨额带领盛京官兵赴楚剿杀义军。八月,又谕令盛京官兵改道赴陕。吴熊光奏言,官兵先头部队已经抵南阳,如果绕道樊城,未免纡折绕远,应就近由镇安前赴商州。考虑到军需用品陕西省一时不能备办齐全,我已经从南阳的储备项目下就近支发,使得军队能迅速进发。皇上因吴熊光以国事为重,不拘泥于成规,颁谕夸奖他实心任事。次年六月,吴熊光奏请将河南省多余马匹分解给湖北、陕西军营各300匹,又拨银10万两解送给楚北,20万两解送给陕西,以资接济。仁宗再次降旨夸奖他不分畛域,从全局出发,有封疆大吏的体度。

对于乡勇问题,吴熊光考虑得比较全面和周详,处理得也比较好。嘉庆五年(1800)四月,楚北义军进入均州,危及郧县,想暗渡襄江,被河南省的防江兵勇击退。听说此事后,皇上考虑到豫省兵力孤单,特地命令直隶、山东、山西督抚各派出官军到河南,交给吴熊光调拨使用,并谕令熊光添募乡勇,以备不测之急。熊光奏言: 各省团练乡勇,只有郧西乡勇最为壮健。以前在此作乱的“贼匪”齐王氏等就是被郧西乡勇击毙的,该县百姓恐怕“贼匪”前来报仇,故而同心协力,奋勇御“贼”。至于河南卢、淅一带,从前驻扎乡勇万余名,而“贼”投奔至此,仍游行自如,是因该地很少有土著居民团练难以维持。所招募的乡勇,全都是邓州人,既已离开故土,安望其勇?况且凡应募者无非是些游手好闲之辈,“贼匪”到达以前早就逃之夭夭了,致使军心为之动摇。故而去年秋季奏明,裁撤乡勇,添驻防兵,半年以来, “贼匪”未敢轻易窜入,这是设兵胜于驻勇之明验啊!

次年四月,吴熊光调任湖广总督。嘉庆七年(1802)正月,楚北新设提督,改称郧阳镇协,吴熊光上奏请求添兵3500名,立即用无业乡勇补充,因为这样既收驾轻就熟之功效,又使无业乡勇受到政府管制,不致于流而为“匪”。并希望所需要的千、把、外委等官员,也从乡勇的首领中酌量提拔补充。皇上允准。

同年八月,吴熊光指出,寨勇通晓战事,轻视官兵,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现在应派人前去督办,命将寨堡中的户口、器械逐一登记,表面上是资助其力量以长军威,实际上是悄悄地掌摸实情,以消除将来之民患。皇上对此表示同意。

嘉庆八年(1803)正月,因川、陕、楚起义军几乎被斩尽杀绝,所以安插乡勇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吴熊光提出应在大兵未撤以前酌量筹遣,并通知各原籍地方官,妥善管束,不要使乡勇结队扰民的事发生。闰二月,又上奏道: 湖北等省“教匪”滋事,所有叛产、绝产,前经奏准详细查明,有的用来安插给乡勇,有的分散给难民。现经查明湖北叛产、绝产分散在蒲圻等26个州县,按州县查核,多少不等,贪富不均。如果用本境之产分给本境之乡勇、难民,因方域所限,办理不能整齐划一。可是用此地之节余拨补他属之不足,让民勇移家就业,就会导致还未获得受产之益,便先增添迁徙之苦。只有调查清楚,变价处理,按照赈恤惯例,分列等级,给予奖赏,以资生计,才算合理。皇上允准。

如果说吴熊光的前半生是在治军、“剿匪”中度过的,那么他的后半生的主要活动便是理边抚远了。嘉庆十三年(1808)八月,有一英吉利头目带领兵船驶入内洋,停泊在属于香山县的鸡颈洋洋面,300名英兵手持兵器,擅自闯入澳门,分兵把守炮台。九月,吴熊光才上奏朝廷,并说已经下令停止开舱,并派官员加以晓谕。待英兵退出澳门,方准起货; 如果再挨延时日,就立即封禁水上交通,并断绝其粮食供应。皇上因吴熊光究竟怎样严加晓谕以及现在如何准备全未奏明,并且办理也太软弱,特谕曰: 边疆重地,外国人竟敢有非分之想,饰词尝试,不可向他们显示半点虚弱。此时如果该国兵船业已退出也就罢了,如果尚未退出,立即着派晓事文武大员,前往澳门,严加诘责。应以天朝禁令很严,不容稍有越犯,逐层晓谕,义正词严,该英国人自当畏惧凛遵。还应秘密地连派得力将弁,统领水陆官兵,整顿预备。英夷一有不遵,终当统兵剿办,决不可姑息迁就。此事于边务、夷情大有关系。该督抚不这样考虑,一心在数十万两税银上来回算计。至于防备机宜,全没有准备好,懦弱不知大体,著传旨严行申饬。不久,命令军机大臣把已经奏到的英吉利国原禀翻译后呈上,禀内措词多不恭顺,皇上认为吴熊光接阅英禀后,早当将英人驱逐,可熊光只以一纸虚文奏报,并且上奏后英船曾否退去,又未另行禀报,特下诏诘责他办事糊涂、懈怠,并敕令其将现在情形以及如何密令筹备等事宜,速行奏闻。

十月,吴熊光奏报,英国船只还在澳门挨延观望,皇上特下诏斥责他因循无为,弄得军务废驰,只知道养尊处优,全然不以海疆大事为重,大负委任,先降为二品顶带,拔去花翎,并下部严议。不久,革职,并令新任两广总督百龄查明实情详细上奏。次年四月,百龄上奏称: 去年英军开抵澳门时,地方官依次上报,吴熊光批示和往常一样防范。香山县等地方请求派兵追逐、堵截英军,他也批示说要镇静不能张惶乱动,并未亲往查办。英军见地方全无准备,便将兵船驶进虎门,停泊在黄埔港。又驾驶三板船在省城外停住,要求面见总督,并恳切请求代奏在澳门寓居,吴熊光最终也未与之见面。该英兵想向十三行装取火药,总兵黄飞鹏开炮,炸死英军1人,伤3人,英兵立即退回。吴熊光虽派兵防守,却并不敢发动进攻。等到恭宣谕旨,英兵开始害怕,情愿立即撤兵。又请求开舱贸易,吴熊光谕令英军全部退走后才准许贸易,这样英兵才陆续撤退到外洋。皇上批示说: 此次英兵遇到官兵开炮,并不敢有一点反抗,等到奉有严饬谕旨之后,也就立即开帆远去,这说明英兵尚害怕天威,并没有其它什么伎俩可使。假设吴熊光在英军登陆之初,就亲自前往弹压,晓之以大义,并派兵防守,英国人一定有所畏惧,会立即退出。如此,方足以显示我大清国威。吴熊光在此地等到事情发生了一个多月才开始上奏,既没有亲自前去查办,又不当面训斥逐退,虽说是在兵退之后才开舱贸易,可是允许他们开舱贸易毕竟是在退兵之先。奏报既已迟延多日,办理又畏畏缩缩,并且多次英人具禀、吴熊光批示以及炸死英军等几件事都没有入奏,也属含糊托词,实属有负委任。吴熊光以前已经革职,现特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讯,定拟具奏。不久,熊光被遣戍伊犁。

道光十三年(1833),吴熊光病卒于原籍,终年84岁。有《伊江别录》、《春明补录》、《葑溪笔录》等著述遗世。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程璧光生平故事简介,对程璧光的评价

程璧光,字恒启,号玉堂,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父亲程培芳在美洲经商,1871年殁于檀香山,程璧光扶柩归里。营葬后,迫于生计,往福建依靠姐夫陆云山生活。陆时任靖远舰管带

知名人物 陈裕光生平故事简介,对陈裕光的评价

陈裕光,1893年3月8日(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廿日)生于南京。父亲陈烈明,是浙江宁波迁到南京的移民,先后生有九个孩子,陈裕光是长子。陈烈明在南京开办了“陈明记营造厂”,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不少外国侨民

中共人物传 李东光人物传,李东光生平事迹,李东光评价

李东光,朝鲜族人,曾任磐石中心县委书记、南满临时特委书记、南满省委组织部长(实际负责人)。领导群众展开抗日斗争,并与杨靖宇将军共同领导了抗日联军第一军的战斗。一九三七年六月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一)李东

中共人物传 李红光人物传,李红光生平事迹,李红光评价

著名抗日英雄李红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满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九三五年五月,在同日本侵略者作战中壮烈牺牲。(一)李红光,原名李弘海,一九一○年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十岁

历史人物 刘守光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典故

人物简介刘守光,(生猝年月不详),深州人士(现河北深州人,五代时期桀燕国的创立者,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曾因与刘仁恭的爱妾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後,断绝父子关系。>   &n

历史人物 刘守光简介 五代时期桀燕国建立者刘守光生平

  刘守光,深州(今河北深州)人,五代时期燕国建立者,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曾因与刘仁恭的爱妾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后,断绝父子关系。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宣武将领李思安攻幽州(今北京市

历史人物 斛律光简介 南北朝北齐名将咸阳王斛律光生平

  (515年-572年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祖父斛律大那瑰,为北魏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父亲斛律金,曾为北魏武卫大将军、左丞相。初任都督,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

梁武帝萧衍的宠妃丁令光生平简介 她的历史事迹有哪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看相算命这种更是玄妙无比,难以捉摸。著名的看相占卜大师袁天罡、李淳风、许负至今也拥有超高人气。想当年高祖刘邦还是混混的时候,一家子人都被一老头看过相,老头称这一家人都是贵人的面相

历史人物 不止《项脊轩志》,被称为“今之欧阳修”的归有光生平简介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嘉靖十九年(154

历史人物 吕光简介 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懿武皇帝吕光生平

  ,字世明,略阳氐人,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384年十二月,东归占据凉州,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