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贺尔康人物传,贺尔康生平事迹,贺尔康评价
Posted 康
篇首语:成功无须解释,失败却有许多托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贺尔康人物传,贺尔康生平事迹,贺尔康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贺尔康人物传,贺尔康生平事迹,贺尔康评价
1927年,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到高潮,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也达到了白热化。5月的一天,衡山县数万农民、工人集会,“过委员因事未到,农民群起疑问。主持其事者,恐滋喧扰,乃乔装一过委员,立于台上,假说过委员因事劳顿,未能讲演,只能作简单报告,众哗乃息①”。这个“过委员”,就是湖南农民运动中的群众领袖,衡山农民亲热地称呼他“湖南的彭湃”——贺尔康。
(一)
贺尔康,字承贵,号过吉,又名跨龙,化名何志成,1905年4月11日生于湘潭县韶山区杨林团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8口人,仅有5分田地、几间茅屋, 全靠父亲做木工挣钱口度日。
贺尔康从小好学勤思,富有理想,每天放学回家,还要读几遍书。父亲见他勤奋有志,乃省吃俭用,送他读了四年私塾。对那些思想陈旧,佶屈聱牙的古书,贺尔康深感枯燥无味,决心到长沙的学堂去求学。他把这个愿望告诉父亲。父亲以家里人多、田少,无力维持,要他学木工。在无法打通父亲思想的情况下,1922年夏,他与庞叔侃一道“逃出来”,考进了长沙一个暑假补习学校,学习了六个星期。
这年秋天,贺尔康经同乡毛泽东介绍,就读于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这个学校的宗旨是: “以期发明真理,造就人才”,为“革新社会作准备”。根据这个宗旨,学校对于学生有严格的选择。入学前,附设补习学校校长何叔衡曾找贺尔康询问家庭情况、求学目的及其政治态度。贺尔康言简意赅地说,我的志愿,是要振兴中华,把帝国主义赶出去,把人民解放出来。谈话结束后,贺尔康又写了《述我之家世及我之志愿》 和《我的乐趣和我的烦恼》两篇文章,详细表述了自己眼见祖国遭列强侵略,人民受军阀盘剥的苦闷烦恼和立志救国救民的志愿。
贺尔康被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录取后。白天和同学们一起读书学习, 利用学校厨房闲置的炭火煮一点稀饭,口度日。晚上,他没有被褥,就借宿在学校厨房里的一位同乡厨师的床上。他忧国忧时、救国救民的思想情操与刻苦学习的态度,得到了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许多领导人的称赞。何叔衡及学校老师夏明翰、罗宗翰等都很器重他,多次找他谈话,资助他学费,并分配他兼做校内公务,支持他半工半读,尤其是严格要求他奋发学习,作到品学兼优。有一次,贺尔康没有及时写日记,何叔衡发现后,严肃地批评了他。贺尔康就何老师的批评在日记中写道: “何师痛骂了我一番。他老素来待我比待他的亲子还好。我现在能够在此读书,都是承他老的帮助。他老对我有一个比天还大的希望——能去与这万恶的社会搏斗,去改造这万恶的社会。” “他老平日看我作事无能力,无胆量,无勇敢奋斗的精神……要我: 一、多接见有学识声望的人; 二、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三、去羞涩态度;四、戒骄傲”。贺尔康认为何师对他的性格、思想“观察得的确一丝不错”,他决心按照何师的指教去做①。此后,他更加刻苦地学习,更加广泛地接触群众,深入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23年1月,经夏曦介绍,贺尔康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11月5日,湖南自修大学及附设补习学校被省长赵恒惕派兵封闭。中共湘区委对赵恒惕的阴谋早有察觉,并作了准备。11月20日,湘江学校开办。贺尔康又进了湘江学校学习。
贺尔康在长沙求学的日子里,既努力学习,又十分关心政治,凡是团省委、省学联主办的游行、集会、讲演、宣传,他都踊跃参加。1924年,学校尚未放寒假,他就请求团组织派他去湘潭组织国民会议促成会和农民读书处,进行革命宣传。次年,孙中山逝世,他主编湘江学校学生会办的《日光周刊》,发行特刊号,悼念孙中山。他在特刊号中大声疾呼,我们应继承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完成他的未竟事业②。他还向团湘区执行委员会建议,组织宣传队,宣传继承孙中山的学说,努力促进国民革命。团湘区执行委员会采纳他的建议,组织讲演队在长沙街巷宣传。他受团湘区执行委员会的重托,先后成立“湖南青年救国团”、“湖南青年工友互助团”,深入工人、市民中活动,获得很大成绩。他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斗争,认识了工人的力量,认识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已指示我们不能不走共产主义新路了” ①;“但在目前,在现阶段的任务:我们无论如何都只有起来革命——打倒军阀帝国主义——才是我们的出路”②。1925年春夏之交,贺尔康经何叔衡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不久,贺尔康遵照党的三大决议,又以共产党员个人身分加入了国民党。他在国民党湘江学校特别区分部负责学生工作,吸收了大批学生参加国民党。
(二)
1925年6月,贺尔康受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及共产主义青年团湘区执行委员会的派遣,告别湘江学校,回韶山协助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
在韶山一带,贺尔康也算是一个“大知识分子”,况且是在专门“储备农运人才”的湘江学校农村师范部毕业。于是,毛泽东分配他参加农民夜校的领导工作。贺尔康与杨开慧、柳季刚、庞叔侃、李耿候等人办了20多所夜校,并协助毛泽东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创立湘潭西二区上七都雪耻会(即韶山区雪耻会)。这些活动,他都详细地记载在日记里。残存的25篇日记,就有11篇记录了发展国民党基层组织的情况,8篇雪耻会活动情形,2篇党团组织生活内容。为把不同觉悟程度的农民分别组织在秘密农协、国民党、雪耻会等组织里,他日夜奔波,积极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他有时登门拜访,有时约人到自己家攀谈,更多的是通过各种集会进行讲演宣传。他在7月22日日记中记载: “转到毛氏祠会毛惠珠……再至清溪塘刘氏祠校里,与该校教员谈讲孙文主义。主义是没有不信仰的,而有一刘秀文氏,不但只是信仰,并愿加入国民党,为孙先生主义奋斗。”26日载: “晚,郭汉文、吴三贵同来家……在路遇了,就讲孙文三民主义,后他们都很信仰了,再征求他们加入党的意见,也都很愿意。”他和毛泽东、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候等,为教育农民、组织农民,经常忙到凌晨1点多钟。在他们辛勤工作下,韶山各乡普遍建立了国民党区分部,组织了湘潭西二区上七都雪耻会,成立了20多个秘密农协,创建了韶山党、团支部。在这些组织中,贺尔康身兼三职:国民党韶山杨林区分部委员、湘潭西二区上七都雪耻会执行委员,共产主义青年团韶山区支部书记。他是韶山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他时常组织青年团员,以雪耻会宣传队的名义,深入各乡演“文明戏”、讲演。他讲起话来,言词激昂,有声有色,善于深入浅出,很受群众欢迎①。
毛泽东亲手发动的韶山农民运动,开展了两次大的斗争,一次是夺取教育权,另一次是阻禁平粜。当时韶山一带公私学校的教育会(掌握教育行政)和学委会(掌握学校经济)都掌握在土豪劣绅手里。他们到处破坏农民夜校,阻挠反帝宣传。毛泽东召集党支部会议,决定由贺尔康、庞叔侃、李耿候等负责,深入发动进步教师,把教育行政权和经济权从土豪劣绅手里夺过来。7月23日,贺尔康起草了《对上七都教育问题宣言》,揭露豪绅垄断教育权、贪污教育经费、破坏反帝斗争的罪行。7月30日,贺尔康等召开进步教师会议,借用赵恒惕颁布的《教育法》,名正言顺地改组了教育会和学委会,夺取了上七都的教育权①。
8月1日,贺尔康接到了毛泽东转交的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调他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信件。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 “虎元(湘区委代号)决定要我赴粤入农民运动讲习所。接此信,非常欢喜,筹足旅费,一定去” ②。不几天,贺尔康、毛泽东、庞叔侃等结伴前往广州。同年12月8日,他从广州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顺利结业,随即被派回湖南,担任国民党省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
(三)
1926年初,贺尔康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分到湘潭东四区三门、朱亭一带组织秘密农民协会。由于他有在韶山从事秘密农运工作的经验,又有在广州农讲所学到的农民运动的理论、策略,工作进展得较顺利,很快组织了龙华、枫仙桥等乡的秘密农协,发展了肖光海、傅岳祥一批农运骨干分子入党,并建立了党支部,显露出他的组织工作的才能,引起了中共湖南区委会(1925年12月前中共湘区委改称中共湖南区委)的重视。
这年1月,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确定全党应从各方面准备北伐战争,指出: “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 必须在北伐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加紧开展群众工作①。3月30日,毛泽东在国民党农民部农民运动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议: 民众运动应以全力注意将来革命军北伐时经过之区域,如湘赣鄂直鲁豫诸省②。中共湖南区委根据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提议,调整各地农运干部,又把贺尔康调往衡山。
1926年春末夏初,贺尔康到了衡山,深入石湾、大桥湾、柴山洲、粟子港一带工作。这些地方是北伐军必经之地。柴山洲附近的油麻田,有一个官僚地主刘岳峙,别号刘梅斋。此人占有良田数百亩,岁收租300担,左右地方官吏,割据一方,号称“油麻国”,戏称“梅大王”。北伐军进入湖南后,他钻进革命队伍,窃取了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农民部部长等要职,极力破坏农民运动。当地土豪劣绅仗着他的权势,对农民敲骨吸髓,无恶不作。贺尔康到这一地区后,先物色了一批有觉悟、苦大仇深的贫苦农民作积极分子,然后依靠他们串连发动群众。他们一串十、十串百,把柴山洲、粟子港的穷苦农民很快发动起来了。贺尔康从中发展了夏仁和、夏兆枚、文海南等积极分子入党,建立了柴山洲党支部,发展了50余个秘密农协会员。这批人是柴山洲、石湾、油麻田一带农民运动的中坚力量。6月下旬,柴山洲特别区农民协会成立,文海南任特别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夏仁和、夏兆枚等任执行委员。
北伐军占领衡山后,衡山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在各区、乡农协基础上,7月下旬,衡山县召开了第一届农民代表会议,建立了衡山县农民协会,由刘爱农任委员长。贺尔康以省农运特派员的身分,参加组织、领导这次代表会议,并在会上当选为县农民协会青年部长。
8月,中共湖南区委派向钧来衡山。9月,建立了中共衡山县地方执行委员会,向钧任书记,贺尔康当选为执行委员,负责农民运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工作。
柴山洲的土豪劣绅,仗着刘岳峙的气焰,组织假农会,与特别区农民协会相抗衡,诬蔑农民协会会员是“流氓地痞”,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惰农运动”,要农民和地主“联络感情”,“注全力于农产物之增加,农业改良之进步” ①。这些土豪劣绅以为有了刘岳峙这个“大靠山”,农民协会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农民协会中确实也有不少会员,担心刘岳峙的反攻倒算。贺尔康见此情状,与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商议,认为要打击这些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必须先打击刘岳峙及其狗腿子。1926年11月,贺尔康发动数千农民协会会员,以农民纠察队为先导,手执梭标、大刀,杂以扁担、锄头,冲入刘岳峙的庄园,缴了保护地主庄园的团防枪枝,一连两天,杀猪出谷,吃排饭,开仓平粜。同时,还将刘岳峙的忠实走卒、土豪劣绅阳厚生、罗仲威抓住戴高帽子游垅。这一次行动,大长了农民的志气,大灭了土豪劣绅的威风。“攻打油麻国,打击梅大王”,不仅震动了衡山县,而且影响了全湖南,贫苦农民中畏缩、怀疑的心理一扫而光。湖南各县迅速掀起了打击土豪劣绅,阻禁平粜的浪潮。“过委员”的名字也传遍了衡岳,成了衡山农民的精神力量。
(四)
贺尔康非常关心群众生活,在土豪劣绅的威风打下去,农民扬眉吐气的地方,他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生产,组织消费合作社,开办农民银行。柴山洲农民银行和消费合作社,就是他扶持起来的新生事物。
柴山洲特别区农民协会在政治上打击土豪劣绅取得初步胜利后,又在经济上采取很多措施打击封建势力,清算土豪劣绅侵占的公产、祠产,开展减租、减息、减押、罚款等等斗争,并将清退的钱粮,一部分分给贫苦农民,一部分留作公共积累,作为农民银行、消费合作社的基金。农民银行资金的另一来源,是募集。在贺尔康指导下,夏兆枚等6人组成农民银行筹备处,筹集银洋5800余元。贺尔康还帮助他们制定了农民银行章程十二条,确定它的宗旨是: “拥护无产阶级,维持生活,扶置生产”。贷借对象是雇农、佃农、小商、手工业者,利息每月五厘。银行设有经理二人,一为司理帐目,一为管理现金。银行还设有监察委员会,负责审查借款用途、金额、期限。借款出入都以银元为单位,如用铜元、小洋,按时价折算①。柴山洲农民银行,是湖南农民运动中最早的农民自办银行。他们以5800元银元作基金,发行了一种在柴山区境内流通的货币。这货币是用长4寸、宽2寸的白竹布制成的,票额一元,上面印有“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字样,盖有农民银行和经理、副经理的印章。这种布币在特别区范围内具有同银元一样的价值。
在创办农民银行的同时,贺尔康还指导柴山洲农民成立了消费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向富户捐款,组织形式与农民银行一致,主要经营柴米油盐等生活日用品,按市场平价供应。农民有了农民银行和消费合作社,免除了高利贷和中间商人的剥削,很受群众欢迎。在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和消费合作社影响下,衡山各地,乃至全省农民运动发展较充分的地方,都涌现了农民银行、农民消费合作社的组织。
(五)
贺尔康是毛泽东的学生,又在一起共过事,两人对农民运动的看法,肝胆相照,观点一致。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时,贺尔康和中共衡山县地方委员会的同志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陪同毛泽东视察了衡山农民运动讲习所、石湾、霞流冲、柴山洲一带的农民运动。在考察过程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衡山农民运动,赞扬衡山基层农协干部在革命大方向上始终没有错,批评县知事关押基层农协干部,是打击贫农、帮助豪绅的错误举动。同时,指出党应加强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党员,做到每一个乡农协都有一个党支部; 迅速夺取团防武装,提高农民自卫军的素质,准备应付突然的事变。贺尔康听了,结合自己从事农民运动的经验,深有感触地说: “毛委员说出了我的心里话。”①
毛泽东离开衡山后,贺尔康切实贯彻毛泽东的指示。他根据中共衡山县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决定,迫使县知事陈阜源全部释放了被关押的农协干部,给他们披红挂彩,恢复工作。
贺尔康很注意培训农运干部,在他的建议下,中共衡山县地方委员会和县农协、县妇联分别办了党训班、农训班、妇运班。他常到这些训练班讲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农运经验。他注意在斗争中发展党员、团员。大革命时期衡山县有800余名党员,党支部50余个; 团员300余名,团支部10多个。在贺尔康活动的衡东地区有党员200余名,而且素质很好,其中农民占49%,工人占17%,学生占24%②。
在开展农运过程中,贺尔康很重视工农武装的建设,他负责组织的柴山洲农民自卫军是衡山县最早的一支农民武装。他多次向县农协建议,接收团防武装,裁撤原有团防局的军事干部,吸收、提拔农民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担任农民自卫军中队长。可是,负责县自卫军的同志没有认识这个建议的重要性,在接收县团防局人枪时,换了招牌未换人。
马日事变后,中共衡山县地方委员会先后两次接到省里关于组织农军向长沙进击的电报和信息,县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变事宜。贺尔康力主反击,夺回长沙; 建议组织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军事活动; 分兵两部,一部留县城,加强戒严,谨防事变;一部奔赴长沙,配合各县工农武装,夺回省城。他毛遂自荐,愿率工农武装,战斗在前线。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组织了秘密的军事委员会,由县委代理书记陈新宪任军事委员会书记,贺尔康任前线指挥,率领工农武装向长沙进击。贺向全县工农武装下达命令,每区选派青壮年20名,梭标20支到护湘关待命,由他统率县农民自卫军两个中队和福田铺区的工农武装,共计300人枪,直奔长沙。当他们到达湘潭易俗河时,接到了省里传达陈独秀的撤退命令,并闻各路工农武装都已撤退,长沙仍在敌手。平日非常沉着、温和的贺尔康气得心肝欲炸,捶胸顿足,连声说: “可耻的命令! ” ①
6月2日,衡山县城亦被何键部队占领,农军不能返回县城。贺尔康连夜赶到石湾、柴山洲一带,发动农民攻打县城。正待进发时,由团防兵改组的县农民自卫军第二中队叛变,其他两个中队逃跑星散,夺回县城的计划无法实现。贺尔康毫不气馁,他继续组织石湾、油麻田、大桥湾、三樟树一带的农民400余人,拟于6月14日举行暴动。由于经验不足,走漏消息,14日凌晨,敌人大队人马赶到,农军仓促应战,10余人牺牲,暴动又遭失败。
6月下旬,毛泽东回湖南任临时省委书记。为了保护干部,省委决定将各县领导人互相调整,以利转入地下斗争。6月底,贺尔康、向钧等离开衡山,前往长沙等地从事秘密工作。
(六)
1927年8月7日,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会后,党中央派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和彭公达回湘,负责改组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8月16日,在省委改组会议上,贺尔康当选为省委委员,任农委书记。
18日,第一次新省委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和土地问题。贺尔康在发言中,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主张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 用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①。会后,他全力以赴作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他是省农委书记,他的职责是发动长沙附近数县的农民参加秋收起义,动员新河、捞刀河一带的农民配合铁路工人拆毁铁轨。在他和滕代远(长沙近郊秘密农协负责人)、彭平之(中共长沙近郊区委书记)的组织下,长沙附近的农民,河东由殷美琮指挥,攻取了5个团防局;河西由余隽伍指挥,解散了2个团防武装。省会近郊在滕代远和他(化名何志成)指挥下,在小吴门外严佳湖集合了工农自卫军四五百人,准备配合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夺取长沙。后因秋收起义部队在浏阳受挫,改向萍乡方向前进,这次行动才没有进行。
10月份,中共湖南省委又准备发动第二次起义,并确定“以农民为中心,全党动员到农民中去,鼓动农民自动起来夺取土地的斗争,以实现土地革命” ②。贺尔康被派往浏阳发动农民,攻打浏阳县城。由于浏阳的工农武装骨干,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已上井冈山,10月暴动亦未实现。11月,贺尔康召集各地农委书记会议,传达贯彻省委关于湖南农村工作宣传纲要,鼓动农民趁着唐生智部队与桂系军阀混战,唐部惨败的时候,起来暴动,夺取枪枝,建立政权。不久,湖南省委按照中央部署,仓促发动长沙“灰日暴动”,配合广州起义。贺尔康接任长沙近郊书记,亦投入了这场斗争,并且是领导成员之一。
“灰日暴动”失败,湖南反动派疯狂地搜查、残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党的地下机关几乎全部被破坏。蔡增准、任卓宣、苏先俊等先后叛变,率领特务四处侦查。同时,反动政府实行“连坐法”,许多群众害怕连累,不敢对革命者留餐住宿。贺尔康毫无畏葸,经常饿着肚皮,露宿山沟草丛。1927年12月,滕代远调任湘东特委书记,长沙近郊农民复仇大队交贺尔康领导。他率领复仇队员,袭击豪绅,惩办叛徒,活跃在湖南敌人统治的政治中心——长沙市郊。
1928年4月某日,贺尔康路经长沙市小吴门,被衡山县反革命分子曾耀南发现。衡山的地主豪绅自马日事变后,一直在侦查贺尔康的行踪。他们得知贺尔康在长沙活动,立即通报反动政府派遣大批特务,跟踪搜索。4月12日,贺尔康从市郊进城向省委请示工作,被衡山豪绅的侦查员王樨山、王慎生及长沙市的巡逻军警逮捕。这些豪绅们对他发泄凶兽般的仇恨,施以酷刑。贺尔康英勇不屈,坚不吐实。敌人毫无办法,乃于14日晚上,将他惨杀了①。
贺尔康殉难后,韶山和衡山人民分外悲痛和怀念。韶山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其遗体用银元赎回,安葬在韶峰山麓。
注释
①《革命烈士传记资料》第87页,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①贺尔康日记(1925年3月11日)。贺尔康全部日记载《湖南历史资料》1979年第1期。
②贺尔康1925年3月13日日记。
①贺尔康: 《大家何不都信仰共产主义》。
②贺尔康: 代销《中国青年》杂志“启事”。
①贺尔康日记。
①②贺尔康日记。
①《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页。
②《中国农民》第5期,1926年5月1日出版。
①许生: 《一封未发的信——致刘梅斋先生》,原载《战士》周刊第31期。
①《柴山洲特别区农民协会的呈文》 。
①访问刘爱农(当年衡山县农协委员长)记录(1965年10月15日)。
②《大革命时期的衡山农民运动》,中共衡山、衡东县委党史办公室1985年编。
①访问刘爱农记录。
①②彭公达:《关于湖南秋收暴动经过的报告》 (1927年10月8日) 。
①1928年4月19日 (古历3月10日) 《衡山周报》。
相关参考
贺炳炎是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红二方面军和一二○师、西北野战军的著名战将,屡建奇功。建国后,授上将衔,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负伤十一次,劳瘁过甚,一九六○年七月病逝。(一)贺炳炎,幼名明言,一九一三年二
贺昌是我党早期青年运动的卓越活动家,也是我党早期的优秀革命家。他为了工农民众的利益,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一)贺昌,原名贺颖,又名其颖,字伯聪。一九○六年一月
傅烈是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省委书记,一九二八年四月英勇牺牲于重庆。(一)傅烈,原名傅见贤,化名贺德、贺泽、吁伯凯。江西省临川县人,一八九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于上顿渡镇的一个小商家庭。其父傅善庆,在镇上开
贺子珍(一)1909年9月,贺子珍出生在江西永新县禾川镇。父亲贺焕文在县城开了一个名叫“海天春”的小店铺,辛勤经营,省吃俭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温土秀,原籍广东,穷苦人家出身。贺子珍姊妹六人。她和
贺昌炽贺昌炽(之),字匡生,化名张涛(俄名Zан-мао),曾用名张浩。1903年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琴水镇西门村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贺绍循,是前清秀才,毕生以教私塾为业。家有薄田十余石,雇人耕种,
邵式平(一)邵式平,字守一,乳名三仔。江西弋阳县邵畈村人,1900年1月27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邵茂癸,从小就给地主放牛,成年后打长工;母亲王氏,农家女儿,共生育16胎,因贫病交加,仅邵式平五兄弟
李东光,朝鲜族人,曾任磐石中心县委书记、南满临时特委书记、南满省委组织部长(实际负责人)。领导群众展开抗日斗争,并与杨靖宇将军共同领导了抗日联军第一军的战斗。一九三七年六月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一)李东
李青云是宁都起义的领导者之一,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他作战骁勇,因劳瘁过度,于一九三四年夏以身殉职。(一)李青云,字梯青,号含英。一九○三年三月十二日生于河北省成安县贾庄。父亲李逢昌,母亲武氏,都是农
著名抗日英雄李红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满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九三五年五月,在同日本侵略者作战中壮烈牺牲。(一)李红光,原名李弘海,一九一○年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十岁
庞大恩,字泽普,后改名吴永康,原广西兴业县长荣乡大贺村(今玉林市葵阳乡新荣村)人,留日学生,曾在日本、上海、鄂豫皖、川陕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川陕革命根据地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